有關(guān)法國電影真事改編
法國影片真事改編
先來說說兩個女人的故事。波蘭名導(dǎo)波蘭斯基的手下作。也許是我記錯,他是法國的人,怎么一想起來先說就是波蘭的導(dǎo)演,他又叫波蘭斯基,也許有點聯(lián)系。可記憶總是以為是波蘭的名導(dǎo),這也許又有點國籍之間的問題沒有厘清,但此刻并不認為是單純的回憶的疏忽。是的,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十分認定這個先入為主的判斷,不然自己無論如何不會這么果斷下言。他這部片子與怪房客有相似的圖像語言,不過以極為近身的距離拍人物以昭示出各個人生的困境來說,真實改編里確實更深或說往前了一步,幾乎屏幕的三分之二皆被倆個女性的臉占滿。如果其他人出現(xiàn)的時候,則稍遠一點這種感覺。片子也是罩層哥特式風(fēng)格。但他哥特非彼哥特,不是艾倫坡筆下鄂榭府崩潰記那種煙塵四起在月夜,鸮笑魂隱哭讓你無從起腳或邁腿。他反而有種魅惑,兩大主演之一我不認識,寬面凸顴凹腮,眼睛像雞細小常驚??扇绻憷^續(xù)深看下去,你都能瞬間拋卻這種初感,而對其有種神秘知性挖掘不盡的想法氤氳而生,伴隨劇情跟她一再陷入莫可名狀的深淵,你也逐漸跌進冷色調(diào)占主的圍籠。但你不感覺寒意叢生,事后回想反是這種冷靜令人身心一致,參預(yù)到這個女人謎一樣的際遇。另一主演便是艾娃格林了,那雙鷹般的深邃藍眸,我以為世間20世紀(jì)70年代以后再找不出第二個來。不過你只要輕輕往前,她這種看似迷霧樣的眼的世界便力道淺弱,不說費雯麗,60年代的金諾瓦克、蒂比赫德倫都高的不是一個檔次的問題。前者藍里是空洞的美惑,它只對膚淺擱不住一撩的潮男有法力,若論深度,某種浸洇其中讓人嘗出苦,品到寂的凄怨跟孤絕,她辦不到。山中無霸王猴便作虎,姑且往下說。
格林是她的狂熱仰慕者,后者是作家。于是此一狂非彼狂,既是小燥也是溫吞而來。但既然來了,便不可能是一汪靜湖波瀾不驚。這個時候她這雙眼起了作用,出場便勾住同性的她。一路下來,憑借自身出色口才,編造能力,漸漸成功打入她的家庭。如果她不是單身,這種貌似簡單到外人不可思議的入侵便怎么都不肯就犯,某種不得要領(lǐng)或許拯救后者。但這可是這么個大的前提啊,孤獨、疲乏、缺愛,回家自己忘記摁燈就能是一夜無燈,走馬燈參加新書發(fā)布會,吞咽堂皇的自己都難受的話歸家無人消得起伏的心海潮汐。人一旦好不容易踏荊棘而步愿景,之后便是那人才知的更大的煩跟惱,都不是如魚飲水一句輕飄的話能概。所以某人有某人以后的愁,這時就為格林這種某塊缺陷某處相當(dāng)優(yōu)秀的人自做了空子。在最脆弱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想起安慰,而是有人恰巧此時出現(xiàn),說了做了有些人一直想做卻以為當(dāng)事人堅強到不需要的要事。那他為什么想做?就是那一些點映于日常事態(tài)之上微小的表情,這些人不過一滑而過,其實這往往是此人最承受不住的時候,她卻撿到正點。往后她先是從選題上橫加干涉,繼而否定她接下去的主題策劃,等到她腦子亂了,招架不住本來已心生厭惡的寫作生涯中的枝曼,她更進一步,去代替她參加盛會,組織發(fā)言,直到最后精神上的控制抵達巔峰,作家摔斷腿,后經(jīng)她商協(xié)去了鄉(xiāng)下僅有倆人的小木屋以療傷。如果不是最終作家拼死神奇躲過她一次又一次的鉆空子下的藥害,可能格林就是她,她從這世界消失。
有時我想過,對位作家的愛會不會有這種可能。這顯然都是孤獨的切口實在是大,格林也是孤獨,作家更是孤獨。孤獨狠了,心態(tài)由可能變化,如果正式踫上心儀的人,且又是個精神的富礦——作家,這么有思想有界定的人生狀態(tài),有些她內(nèi)心一直想說但沒有才華被她道出的話,便做了中間渡河之橋,橋梁歪不歪,過橋時漆黑的天有沒有提醒的閃電,這都只能是過橋之后的事,而進橋之前總歸已成必然。
影片中倆人的對話也算是多的,但法國的本子編者到底文學(xué)素養(yǎng)高,偏偏句句戳中小說家的心,邏輯、詳實、風(fēng)趣都便做嫁娘,助推日常事物中奇跡的發(fā)生、高潮、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