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秀秀:茶之五氣、六味、九香、十德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

茶之一物的好處,元稹所論,極為有趣。然茶中清新、雅逸之天然特性,靜心、寧神,陶冶情操、修煉身心之功用,大約受文體所限,還未及論述透徹。
茶道中本來暗合東方哲學(xué)思想之“清靜、恬?!?,又深蘊佛道儒中“內(nèi)省修行”之精神,因此中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diào)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秀秀書院十六年來所踐行的雅士茶道,也正是遵循先賢腳步,以“普及琴棋書畫,雅好詩詞歌賦”為主,去探尋更多與茶相關(guān)的氣、味、香、德之屬:
茶之五氣:
一曰真氣:“氣”指茶人飲茶后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喉舌之間的氣息,此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機制,不惟能益人體真氣,又復(fù)能長養(yǎng)人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琴瑟亦不撤茶器,用以養(yǎng)氣育德也。此時之氣,亦是精氣神之氣,運行于人體經(jīng)絡(luò)之間,滋養(yǎng)著身體機能的超常發(fā)揮。
二曰生氣:飲茶后有股清新生動的茶氣充盈于茶人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氣。唯此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此時生氣之義大矣。
三曰靈氣: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活靈活現(xiàn),稱之為靈氣。
四曰正氣: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稱之為正氣。孟子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所養(yǎng)者,正為正氣也。
五曰義氣: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慨激昂的義氣在--此時已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
生氣,一般飲茶者可得,靈氣,對茶覺悟者可得,正氣,修身養(yǎng)德者可得,唯有義氣,非胸次浩然、思兼天下者不可得。中國歷史上“狂放嘯傲、棲隱山林”的文人,如“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孟浩然等等,無不以此“義氣”為重。
茶之六味:
味有甘苦,有輕重,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辯。
茶有六味;輕、甘、滑、嫩、軟、厚
輕;入口輕揚,過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無粗老之感;
軟;無生硬之感;
厚;無淡薄之感。
所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是也。
茶之九香
一曰清、二曰幽、三曰甘、四曰柔、五曰濃、六曰烈、七曰逸、八曰冷、九曰真。
干茶香清、點茶香幽、壺蓋香甘、瀹茶香柔、盞底香濃、淋壺香烈、注茶香逸、涼后香冷、茶湯香真。

飲茶十德
唐代劉貞亮有曰: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是謂《飲茶十德》。

七碗受之味,一壺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趙樸初





諸雅士若得閑,亦不妨“吃茶去”,品味茶中之“五氣、六味、九香、十德”。薛山長亦歡迎諸雅士來書院,一起得雅士茶道中之“真趣”。
茶人秀秀:四種茶道,五種茶藝,六大茶類
茶人秀秀:如何做好茶行業(yè)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