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探索編輯部》,獲取生存下去的一點兒能量
漂泊,失業(yè),貧窮,沒辦法去愛,對世界失望······
“人類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類存在于這個宇宙的作用是什么?” 幫我問問外星人。

被網上的自來水安利了《宇宙探索編輯部》這部電影,以為是個紀錄片,看了之后才驚覺是——完全以故事創(chuàng)意、而非靠燒錢奇觀取勝的科幻片。

讓我對中國科幻片感興趣,并且相信外星人存在的是劉慈欣的《三體》。
三體人的幻想讓我相信高等文明的存在,并且有一種我們只是某個巨大物體身體內部的某個細胞而已的感覺。

認識到人類存在的渺小,但并不能抵消我們活著要面臨的種種痛苦,所以時不時的也會問自己:“人類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這是個千古難題,沒有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并不知道人類對于地球或者宇宙來說,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我羨慕那些能自我解答這個問題的人,我和電影主角唐志軍的女兒一樣,是找不到這個問題對于自己的答案是什么的人。
人生是沒有意義的。無法釋懷。

加上近年來,經濟下滑,就業(yè)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我和身邊的朋友總是漂泊,失業(yè),貧窮,沒辦法去愛,對世界失望,找尋不到生活下去的理由。
我們光是生存就花光了所有力氣。
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們的是怎樣的深淵。

面對女兒陷入存在主義危機,甚至因為抑郁癥自殺。唐志軍一開始不理解,不原諒。(我可以意料到很多父母對于子女抑郁癥都是這樣的不理解)
甚至在孫一桶即將見到外星人的那一刻,唐志軍也問出了這個人類活著的終極意義。
孫一桶說,要得,但是如果他們也不知道這個答案呢?或者他們來到地球,也是為了問這個問題怎么辦?
唐志軍啞口無言。

最終孫一桶被麻雀帶走時,并沒有留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是留下了一首詩。
胸口的鳥群
繞過十萬個太陽
帶走被澆滅的閃電
帶走云層潮汐
帶走落地生根的錨
帶走氧化的情歌
帶走山野恩仇
帶走金元財寶
帶走癡心妄想
帶走夢游的腳印
帶走飛蛾撲不滅的火
帶走所有人的名字
帶走彩虹的化石
從此,唐志軍如唐吉坷德般,放棄了之前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從夢幻中蘇醒過來。解散了宇宙探索編輯部,理解和原諒了女兒的選擇,開始了新的生活。
有網友說,這部電影“最后還是把存在主義的糊糊翻來覆去炒了第三百遍,宣告觀眾愛又第三百次拯救了蒼生,不管你是瘋子、酒鬼、棄女都能獲救,你不是藝術的害群之馬誰是?”

但我并沒有感覺到,這部電影有在表達用“愛”來拯救一切的意思。他放下執(zhí)念,并非因為愛。而是因為釋懷和接受。
就像是《活著》的富貴的感覺,活著就是活著,接受生活帶給你的一切。
生活艱難,有人選擇努力的生活下去,有的人難以堅持選擇離開,比如她自己的女兒,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應該得到尊重。
所以他最后選擇原諒和理解自己女兒離開的選擇。

而關于生存的意義,我卻是在影片前半部分獲得。
唐志軍在看到憑借著好奇心跟隨自己尋找外星人的曉曉時說,“有好奇心是好事?!?/strong>
如果我的女兒也能和你一樣有好奇心。那么····
那么她就不會自殺了吧。
這一幕對我的震撼很大。
也許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意義。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心,無論痛苦還是愉悅,總想看看下一刻還會發(fā)生什么,明年會發(fā)生什么,再過10年,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所以有好奇心是好事,光是這一點,足夠我獲得生存下去的一些力量。
甚至我覺得,有欲望也是好事,因為一旦什么欲望都沒了,就會陷入虛無感,根本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所以我羨慕那些愛慕虛榮,嫉妒,尋求自我和更高追求的人,能夠用盡力氣在這個世界生存。(除了犯罪)


這部電影還有讓我喜歡的地方在于,它的取景非常鄉(xiāng)村,非常真實。作為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那種泥巴路和低矮的磚房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看著孫一桶的家,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樣。
我漂泊在外,我寄居在鋼筋水泥建筑的高樓大廈中的一隅,心里永遠懷戀與自然接軌的低矮農村小房子,那也是我回不去的童年。


里面的人物也塑造的非常成功,演技渾然天成。
秦大姐:主角團唯一的現實主義者。其他人基本都帶著非常純粹的、文藝的、神經質的“仙氣”,唐老師就不說了,那日蘇那種哪里有酒哪里醉的姿態(tài)不要太魏晉名士哦,還有曉曉,跟著一群陌生網友就敢上山下鄉(xiāng)出走45天,這什么朋克精神?!
總之替《宇宙探索編輯部》吆喝一句,值得去影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