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原則的堅守,出于什么樣的目的是迷茫的——養(yǎng)娃記0112

點擊關(guān)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ε惆楹⒆映砷L的中年胖子。
婆媳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等等,涉及到老人帶小孩很容易會出現(xiàn)因噎廢食的情況。
矛盾的點不總是一樣
有意思的是,常常爭論的雙方都沒有在相同問題上。
通常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面。
理念不同,觀念不同等等,鮮有更加深入的考量,不愿也不能。
老人希望孩子聽話,懂事,當然父母對孩子也是一樣的期待和想法。
這里的理念不同和觀念不同,是已經(jīng)非常表層的理解了。
比如孩子不肯吃飯,一方選擇餓著他,另外一方讓孩子看手機看電視吃飯。
于是沖突開始了,深究發(fā)現(xiàn)餓著孩子的一方是為了將來孩子能獨立。讓著孩子的一方,是為了當下孩子能吃飽。

換句話來說,看起來大家都在討論孩子吃飯的問題,是冰面之上的事,實際上,是關(guān)于孩子未來會如何的事。
無法印證的將來
從這個問題出發(fā),雙方都很希望對方能進入到自己的主場。
但是很遺憾的是,一直無法進入到自己的主場。
從冰面上的關(guān)注點,很快就進入到冰面以下。
如果不聽我的話,將來孩子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會養(yǎng)活不了自己。
如果不聽我的話,眼前的事就過不去,將來的事誰得清。
如果雙方都無法進入對方的立場思考,爭論的理論根基都是很脆弱的。

引火燒身才是根本

冰山再往下,就牽扯到人身攻擊了。
爭論也就從孩子吃飯的問題,延伸到雙方對世界的不同看法了。
也就是所謂的三觀。
感受的感受,感受背后的感受,才是逆鱗的根本。
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參與者對于教育理念的堅守,根本上都是堅守自己的世界觀。
如果能就事論事的爭論,不失為求同存異的好方法。
硝煙四起的時候,停下來想一下,真正要滅的火是什么。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進入中學階段,叛逆的萌芽已經(jīng)越發(fā)明顯,許多看起來無法接受的缺點,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緒管理不善,丟三落四,凡此種種,一應(yīng)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給打壞了。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嘗試著記錄這段經(jīng)歷,聊以慰藉,撫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