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毒文”就種草?談?wù)劙l(fā)燒器材有趣的“文理互補”


很多人玩攝影和HIFI,實際上可能只是一種對器材的崇拜,他本身可能沒有多么強大的攝影技術(shù),也可以不精通樂理樂器,但只要他追求拍照時候的那種味道,也或者是好的器材能更好的讓他鑒賞音樂,那這些器材,就是有價值的,花多少錢都值得,因為這就是一個陶冶情操的過程。
那么說來,如果喜歡拍照,那還可能是一個文藝青年,喜歡聽音樂,也是一個偏向文科的愛好,但是器材黨,似乎更加偏向理科的感覺,談起拍的照片,回想的不是照片里的人文情懷,而是自己用了什么機身,什么鏡頭,在一些人眼里可能覺得“煞風(fēng)景”,但在器材黨的心中可能就是最美的回憶;但,有些時候,個人覺得偏向理科的“器材黨”,他也無法缺乏文科的那種“情懷”。

很多器材黨,都喜歡看文章、評測來為自己升級器材“種草”,我覺得這類的文章或者視頻,有兩類,偏向性能展示的,“器材測評”,還有一種,是偏向人文情懷的,“毒文”,器材評測一般由精通器材的玩家來提,他們很可能是更加偏向理工科的思路,因為需要有縝密的邏輯,把器材的功能按順序羅列,說說自己用下來的心得,優(yōu)缺點,這是一類,手機測評我覺得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的“測評”;
還有一類,就真正的是給發(fā)燒用戶的,也就是所謂的“毒文”,毒文里介紹的器材,往往是一種“心境”,品的是功能、性能之外的味道,什么“毒德大學(xué)”咯,“刀銳奶化”咯,說的就一種主觀的感受,這很個人,沒有絕對的標(biāo)準(zhǔn),這種偏向主觀感受的內(nèi)容,我覺得就是屬于文科的內(nèi)容,你如何把你的感受用充滿魅力的文字來表達出來,這是需要文字描述的水平的,印象中,這差事,就不適合那種死板的理工科的學(xué)生……因為他們學(xué)習(xí)的思路,就是更符合邏輯,更需要一個標(biāo)準(zhǔn),所以只用參數(shù)來告訴你產(chǎn)品的性能,卻很難統(tǒng)合出自己的主觀感受,因為主觀感受,他們也覺得派不上太大的參考價值;

但是,玩器材的朋友,有趣就有趣在這里,就算是理科腦子,他們也少不了“毒文”的滋潤,就算是文科腦子,也少不了“評測文”的標(biāo)準(zhǔn)和參考價值,兩者是互補的。
我就認識一個程序猿,標(biāo)準(zhǔn)的理科腦子,講話思路清晰,很直白,但他研究器材,前期可能還看看性能評測,使用評測,后期,就只看“毒文”了,他也喜歡那些“帶毒”的文字,什么奶油一般的虛化效果啦,什么“德味十足”啦,分分鐘就被這些毒文“種草”不已,但有趣的是,他和我分享心得的時候,從來不會提這些,只是說自己喜歡看那些,但自己卻從來得不出這樣的評價,從來只跟我說,這器材的使用結(jié)論是如何的,好或者不好,推薦或者不推薦,卻不會用主觀的心得來評價器材,我想,也許,這就是理科男吧……

我是文科頭腦,就喜歡云云那些有的沒的,喜歡寫主觀心得,會用一些“玄學(xué)”的詞匯去描寫自己的感受,例如某副耳機,聽來清晰通透,女聲柔和有感情,高音甜,低音沉,中音準(zhǔn),之類的巴拉巴拉,當(dāng)然,我也會寫那種“評測”風(fēng)格的文章,我是通吃的,什么類型都會寫,但我自己看評測,也是會去看那些只給你介紹外觀,參數(shù),性能、功能的文章的評測,而不會只信“毒文”,反而,對于文科頭腦的人來說,更不愿意去相信那種“毒文”里說的話,反而愿意介紹一些客觀的參數(shù)和更加中性的使用心得,來幫助自己判斷,是不是要種草;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至少根據(jù)我的觀察,理科的人會去尋找一種人文情懷,人文味道更濃的“毒文”,這是他們不涉及的領(lǐng)域,獲得了這種毒文的感想,會更容易種草器材,加重對器材的喜好;

反之我這樣文科頭腦的人,很喜歡寫出主觀感受的人,反而會去吸收一些,參數(shù)上的,標(biāo)準(zhǔn)上的,更加“客觀”的內(nèi)容,來輔助我在腦內(nèi)形成對這種產(chǎn)品的“毒”的質(zhì)感的描述方式;
這種現(xiàn)象很有意思,說明了哪怕你的思路是理性的,主張客觀的,但也缺乏不了一種主觀上的關(guān)懷,你的思路是主觀的,自我的,但也少了邏輯和標(biāo)準(zhǔn)……人就是這樣一種矛盾和互補的過程中誕生的生命,所以才有男人和女人,有陰和陽,有內(nèi)斂和外向,正是這種矛盾卻又互補,人才能在動物界中誕生出文明和智慧……才有了很多其他的動物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