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T7《永恒回響》作者后記(補完)
“啟迪他們!”
——戰(zhàn)帥荷魯斯·盧佩卡爾,《荷魯斯崛起》,丹·阿伯奈特,2006年
?
1
實話說,作為讀者,我一開始對荷魯斯之亂系列是有顧慮的。
?
我有些擔心這些作為帝國神話的過去一旦被直接講述會有什么效果,我覺得這些故事或許還是作為各種半真半假的傳說比較好,我還擔心如果荷魯斯之亂成了最受讀者關注和喜愛的時代,多多少少會蓋過黑暗千年??闪硪环矫?,當讀到《荷魯斯崛起》的第一頁時,我就陷入這個故事,不可自拔了。
?
我知道很多人會陷入和我一樣的矛盾,反正我自己是從來沒能解決。硬要說的話,我只能說羅馬的陷落在規(guī)模和時間跨度上與特洛伊之圍一樣引人入勝,但兩者迷人的方式和原因并不相同。我很難說更喜歡哪種。
?
開頭引用的那句話很重要。大家都喜歡引用《荷魯斯崛起》里面的話,但是往往只關注第一句“我親眼見證荷魯斯擊殺帝皇。”我明白大家為什么愛引用這句話。這句話很巧妙,能引發(fā)聯想,還有種黑色幽默。但在小說末尾,你能看到所有書中最40k的對話,這些話基本能概括設定中每個文明的核心,并且一針見血的表述了人類帝國的核心設定。
?
啟迪他們。想想看。這是句什么口號啊?
?
就像許多戰(zhàn)爭小說和Grimdark風格作品一樣,戰(zhàn)錘40K的故事和感染力通常不會體現戰(zhàn)勝敵人,正義昭彰的情節(jié)中。它是在生活中發(fā)現的希望,苦痛中的人性時刻,對光明消逝的憤怒。我們講述特洛伊的故事,并非因為故事中每個人都堅守信念,最后太陽在幸福的大結局中升起。我們講述它,是因為故事中人物的固執(zhí)和錯誤引發(fā)了我們的共鳴,讓人心碎,帶來了美麗卻殘酷的后果。這正是為什么這個故事,還有許多像它一樣的故事,能代代流傳的原因。
?
我讀《荷魯斯崛起》時才25歲,那個星期我因為流感而臥床不起,僅僅坐起身來都能讓我頭暈目眩。我那時候完全沒法讀東西——即使只是讀我的藥品用量,都會給我灼熱的眼球帶來一種讓人戰(zhàn)栗的劇痛——但《荷魯斯崛起》和我以前讀過的東西都不同。我在一天內讀完了這本書,第二天又讀了一遍。
?
我那時就是這個樣子:一邊感覺自己滿是鼻涕的顱骨仿佛被胡亂夾在一柄骯臟的老虎鉗里,一邊不由自主地讀著一本我從來不想閱讀的書。
?
在故事的末尾,帝國與另外一個人類王國——英特雷斯進行了接觸,這個王國比人類帝國開明得多,不僅接納外星人來造福他們的文明,還比當時任何一位帝國角色都知道更多關于混沌的事,一度愿意與當時崛起不久的人類帝國分享這份文化恩惠。與之相比,人類帝國還是一個新生的帝國,完全不知道宇宙的運行方式,實際上只能以最軍國主義的方式和其他勢力打交道。我的意思是,這再明顯不過了:它的名字就是大遠征(?the Great Crusade,十字軍東征)。設定已經毫不避諱的表示了帝國不是好人。他們穿越銀河,告訴其他星球上的帝國要么加入要么死。外星人的王國通常連選擇也沒有,他們只有“要么死”的這半邊。
?
盡管我們(讀者、愛好者和粉絲)或許會因為帝國是人類而認同他們,但即使在所謂的黃金時代,無知仍然是一種絕對的美德。這就是問題所在。這就是悲劇的成因。這也正是戰(zhàn)錘40K設定中相當一部分吸引力的來源。沒有人是對的。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的錯誤。腐朽的帝國建立在謊言、無知和不思進取上。在黑暗殘酷的遙遠未來中,只有戰(zhàn)爭。
?
當這樣一個新生帝國發(fā)動戰(zhàn)爭時會發(fā)生什么?我們摯愛的帝國,在其野蠻的開端中昂首挺立,沉浸在自己的無知中……它的戰(zhàn)帥以無知者無畏的態(tài)度面對這個開明帝國的軍隊,并向他的阿斯塔特們喊道:“啟迪他們!”
?
這就是人類帝國。它有著毀滅性的、令人心碎的致命錯誤,卻始終相信自己絕對正確。這是貫穿每個角色靈魂的一條線索,它將在接下來一萬年的時間里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重現。
?
我想你早已熟知那些故事了。這條線索在那些故事里表述得既含蓄又明確,其實它早在一開始就寫出來了。
?
現在我們來到了終點。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開始的結束。
?
?
2
在黑暗殘酷的遙遠未來中,只有戰(zhàn)爭。這句話我們聽過多少次了?
?
顯然,戰(zhàn)錘40K不是我們的遙遠未來。這個世界的宇宙中有第二層現實存在,在這個地方,存在一些自身擁有一定感知的風暴,每個生靈的靈魂都會因這些風暴的一時奇想而被吞噬。這些風暴由凡界生靈的每一個行為和情緒而產生,又反過來將自身化為無數碎片。我們關于未來的設定基于這些之上。
?
對于這種存在,我們有一些簡單的稱呼。亞空間。混沌諸神。當我們設定這些東西時,我們的想表達的一個意思是:這是一個“從根本上破碎了的宇宙”。戰(zhàn)錘的設定以極權主義壓迫、瘋狂的反烏托邦暴政的形式呈現出厚重的主體血肉,在此之上,許多物種試圖抵抗他們的滅亡,最終緩慢地迎來他們不可避免的失敗——亞空間及其相關內容正構成了其深層次的設定核心。
?
現在將鏡頭拉近。
?
半個帝國背叛了帝皇。接下來的一萬年將會是一片凄涼慘淡。
?
再將鏡頭拉近一點。
?
泰拉正遭受攻擊。戰(zhàn)艦環(huán)繞在星球周圍,它的地表燃燒著。這是泰拉圍城的最后階段。
?
現在停住。將這幅畫面暫停一分鐘。看著地球,它在燃燒。
?
軌道和地表上有數以萬億計的人,他們擁有數以十億計的戰(zhàn)爭機器,以百萬計的各種兵團、派系和團體,他們現身在數十萬個不同的戰(zhàn)場上。將這些故事和和角色一一羅列得花上四十年。其中一些角色已經寫過了。一些將在未來得到描寫。還有些根本沒被提到。還有一些,如果你不給他們注入生命。他們根本不會存在。
?
你面前有一張白紙。
?
你會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
3
每個作者撰寫商稿的流程都不相同,就像每個作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處理表達、摘要和寫作一樣。在接受委托/表達內容這方面,我一直傾向于順其自然的方式,其中有編輯的信任,也有我自己比較走運的成分在。
?
泰拉圍城系列則有所不同。對我而言,這一次不再是“把關于角色弧光的想法發(fā)進編輯的信箱,然后帶著截稿期限出來”的過程了。這一次,編輯團隊要決定誰來寫什么。這真的相當(讀作超級)費腦子。他們沒讓我們等太久,但自從最后一次關于荷魯斯之亂系列的會議結束之后,我每17秒就查看一次我的收件箱。
?
隨后,泰拉圍城會議開始了。帶著一種初識恐懼的感覺,我們意識到持續(xù)十年的荷魯斯之亂會議只不過是演習。我們摘掉了訓練輔助輪,發(fā)明了新的臟話,我們開始工作。
?
我讀過之前六本泰拉圍城系列小說的后記,也能大概猜到這之后的那一本會說些什么。這些后記的內容大致包含:系列終身的粉絲;參與泰拉圍城系列的榮幸;交稿的壓力;寫作過程涵蓋了哪些內容,刪去了哪些內容。短短一句的概要如何演變成敘事線索錯綜復雜的整部小說。還有大量重要會議和討論故事、設定、連續(xù)性等內容的郵件。(我數了一下只跟泰拉圍城系列有關的郵件,數到一千多的時候就放棄了。這個數字離總數還差得遠呢。在一個月內就有超過兩百封。)
?
還有更多感性的表述,比如系列臨近結尾的傷感,在此請允許我用阿坎·蘭德的口吻說一句——這種感情深重得令人惶恐。一旦這一切結束,我們就再也不會聚在這個專注的、學院氛圍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團隊里工作了。正如其他作者所寫的,這是一個敞開心扉,毫無自矜態(tài)度的團隊(實話說,對于一幫作家來說真不是件容易事兒),每個人都在為其他人提供支持;我們仔細研讀戰(zhàn)錘40K中上百個相互矛盾的描述,并壓力與快樂中,從系列混亂(有的還不太靠譜)的設定中繪制出一條路線。
?
這些都已經談過了。你也讀過了。你已經知道了。
?
但我意識到,很多讀者讀到這里是為了了解一些幕后內容。我為你手中(或是你的電腦,你耳機里)的東西感到驕傲。感謝你愿意讀完前面所有這些話,一直看到這里。
?
我究竟是怎樣寫下《永恒回響》的呢?你剛剛讀了一本什么樣的書,它又為何會是這樣?其中的緣由又是什么?
?
4
每本小說都有自己的特色。
?
我能寫下這本書實乃幸運。不僅是因為我對此懷有一種可以說令人尷尬的熱情,還因為我有機會站在其他作家肩膀上,有之前所有故事作為基礎。我讀了他們的書,然后決定我的故事要怎么寫。我有機會看到他們所書寫故事的規(guī)模,并決定我自己的故事要聚焦何處。在這方面,還有在收束人物弧光方面(這部分往往是讀者最滿意的敘事元素),克里斯、我還有丹真的要感謝前面這些作品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譯注:Chris Wraight,ADB和Dan Abnett 分別是泰拉圍城后三本《戰(zhàn)鷹》、《永恒回響》、《終結與死亡》的作者)
?
但這也讓我陷入兩難之中。我讀過之前的六本書,被其中的宏大和人物眾多所吸引,并且我已經知道在后面的SOT8中會出現什么了。
?
我們在前面六部小說中已經見到了貫穿全球,乃至上升到玄學層面的戰(zhàn)爭。已經有上百個角色參與了這場史詩,在泰拉各處進行各種活動。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副戰(zhàn)爭的宏大繪圖,不僅能聚焦于小場景,還可以在故事和規(guī)模的需要下一直一直拉遠,俯瞰整場大戰(zhàn)。這很棒,但我們已經做過很多了。當我提議在我的小說中轉變基調后,整個團隊全都支持了我的想法。
?
我想讓鏡頭聚焦,定格。我試著潛入到盡可能深的地方,通過幾個被困在戰(zhàn)火中的人的雙眼展現戰(zhàn)爭末期的景象。
?
在這場戰(zhàn)爭中,人們的雙眼被灰塵遮蔽,他們靠著過時的軍事情報苦苦支撐,在越發(fā)破爛的裝備中飽受折磨。混沌侵蝕愈發(fā)顯著,但除了正在泰拉上蔓延的,令人迷惑的恐怖外,沒人真正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沒有一個兵團在此時還是完整的。每個人都疲憊不堪。對于其中一些人來說,他們能做的只有忍受。我一如既往地進行了大量調查,并且將我和許多二戰(zhàn)老兵的對話,以及一大堆軍事歷史小說的內容化用在了故事里。在遮天蔽日的塵土和噪音中你到底能看到什么。當你真的身處戰(zhàn)火之中時,你對整場戰(zhàn)爭又會有何種了解。
?
“就寫幾個角色,”我在早期的一次會議上這么說,我習慣于書寫,在公開場合大聲表達觀點一直讓我感覺有點難為情,“就,那個,寫幾個陷入絕境的角色。他們是誰,他們怎么到那兒的,無法逃離的時候又是怎么想的?!?/p>
?
我在會議上的話不怎么多。我總是在會議結束之后,在我回到家,周遭都安靜下來之后才會產生很多想法。盡管如此,在泰拉圍城的討論會上,我想到了SOT7應該以何種方式進行。
?
我會避免描寫一周接一周發(fā)生在全球的戰(zhàn)爭。最多只有幾天。也不會有一大堆角色。不會有永生者。不會有荷魯斯的內心獨白。不會有等著成為未來戰(zhàn)帥的阿巴頓。不會有對宏大計劃的解釋。這本不是用來寫這些東西的。我們已經寫過這些東西,后面還會再寫,但這本主要寫的是那些在戰(zhàn)場上的人眼中的戰(zhàn)爭。這本寫的是那些在混沌中迷失自己的人,以及在一場他們不能理解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斗的忠誠派角色;是關于他們如何思考戰(zhàn)爭和個人的,以及他們在勝利與失敗的風口浪尖上如何理解自己的故事。
?
我讓敘述的方式更貼近一點,以一種不同的方式讓讀者沉浸其中。
?
5
關于圣血天使和游魂軍團:
?
“圣血天使的基因種子中蘊含著最為古老的變異詛咒,一種看不見的污穢,被優(yōu)美、智慧及其引以為傲的卓越成就所掩蓋。然而,在圣吉列斯的子嗣雙眼后面燃燒的火焰閃爍著只有人類的鮮血才能消除的饑渴。是啊,那個名字只該以悄聲道出——它來自于充滿恐懼的古老時代,在圣血天使的行伍中回響……那個名字是吸血鬼?!?/p>
?
——《帝國圣典》,出版于1993年
?
圣血天使處在一種極為迷人的轉變時期。紅色陶鋼只是覆蓋在原來游魂軍團灰色盔甲上的薄薄一層。
?
我們常說圣血天使是“動力甲中的文藝復興”,但他們其實沒到這個程度。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距離自己同類相食的時代尚未遙遠。他們心懷志向,努力達到圣吉列斯的期望。日后他們將變得更加內向,那些現在他們出于表達自我或者個人志向所做的事情,他們在將來也會做,卻是將其當做抵御不斷加深的紅渴和逐漸浮現的黑怒的堡壘。
?
大遠征期間,他們的藝術是他們連通自身人性的方式。日后嘛,就是怎么維持住人性的方式了。
?
對此,Alan Bligh, Neil Wylie和Anuj Malhotra已經在Forge World中對圣血天使的起源進行了大量工作,其中許多都在《永恒回響》中有所體現。帝皇與圣吉列斯在巴爾菲拉上的第一次見面也是基于他們的構想。第九軍團在原體回歸前那血跡斑斑的過去也就此展開。
?
在某些方面,圣血天使也是一個尋找身份的軍團。他們克服了過去最糟糕的食人惡習,卻還沒有遭遇那將會定義他們的創(chuàng)傷。他們也缺乏在日后賦予這個軍團獨特個性的歷練。然而,正是這種身份的不確定賦予了此時的軍團一種別樣的魅力。
?
如果說血天使是一顆寶石,那么阿密特和澤豐就是這顆寶石的不同側面,從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軍團的各個方面。許多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這兩個角色同樣也體現了他們將在日后創(chuàng)立的戰(zhàn)團的主題:撕肉者和墓葬守衛(wèi)。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還都是血天使,但就像所有阿斯塔特一樣,他們軍團的文化也會將他們推向某個特定的方向。阿密特身上有著更多的狂戰(zhàn)士元素,那是新生代的血天使會更加努力壓制的東西,這體現了他“重生為天使的部分覆蓋在食人者的過去上”的一面。澤豐更接近天使般的理想形態(tài),但環(huán)境放大了他血脈中其他更黑暗的部分,他或許抵御住了存在于軍團老戰(zhàn)士內心的那股狂暴,可他是天使的同時也是吸血鬼。
?
天哪,寫圣血天使真是太~爽了。我等這一刻已經等了好久了,我愛做這件事的每一分鐘。
?
【關于卡班哈、安格隆、吞世者、洛塔拉、伏爾甘和馬格努斯部分已有翻譯,見此處】
?
?
關于圣吉列斯:
?
我所面臨的誘惑是從他的視角寫完整本書?;卮痍P于他的每一個問題,在整本小說中展現他無敵的一面,等等等等。
?
我不能這么做。
?
我知道這么寫人們肯定愛看,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
?
但這么寫就是作弊。
?
在戰(zhàn)爭末尾,圣吉列斯比任何人都更加精疲力竭。這就是為何他堅持不懈的反抗能讓我們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并在故事中鼓舞了守軍的原因。并非因為他戰(zhàn)無不勝,而是因為他就像所有人一樣傷痕累累,卻依舊奮戰(zhàn)到底。他并不只是凡人守軍無法企及的完美化身,他還體現了他們所能具有的美德。他知道這一點。這正是他激勵他們的方式。
?
我讀過很多歷史小說,其中最優(yōu)秀的作品大多都是從大人物身邊角色的視角出發(fā)的。他們沒有直接以亞歷山大大帝、亞瑟王、阿喀琉斯和列奧尼達王的視角進行描寫。讀者通過體驗角色在這些偉大人物身邊的生活來了解他們,與這些人物一起經歷劃時代的時刻,愛他們,恨他們,與這些人物一起戰(zhàn)斗,或是反抗他們。通過他們親近之人的雙眼,讀者得以一窺這些即將成為傳說人物的男男女女。
?
我喜歡這種方式。感覺真實得多。
?
《永恒回響》便是通過圣吉列斯的兩個麻煩兒子的雙眼展現了他;還有機械教代表人物的視角,他們有充分的理由和權力厭惡原體;軍團奴仆和帝國士兵的視角,他們事實上崇拜著他;還有他叛徒兄弟和侄子的視角,他們嫉妒和鄙視他的完美。
?
我盡量避免直接描寫圣吉列斯的內心活動,除了一些揭露真相或者展現脆弱的關鍵時刻。比如他初遇帝皇的時刻。他背對永恒之門的時刻。大門砰然關閉的時刻。
?
盡管《永恒回響》的內容絕不僅限于永恒之門,但小說只能以一種方式結局:大門關閉時的轟然巨響。
?
接下來將會是……
?
?
6
《異端初現》。《背叛者》?!度祟愔鳌?。《永恒回響》。
?
《奧瑞利安》?!度壶f王子》。
?
一趟不錯的旅程。
?
我已經為荷魯斯之亂和泰拉圍城系列寫下了超過50萬字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我頗為自豪的這四部小說和2部中篇小說中。這是一段讓人困惑、感動與震撼,充滿挑戰(zhàn)的旅程,而現在我們走到了終點。
?
我現在正處于可能會被阿坎·蘭德形容為“令人惱火的情緒化”的狀態(tài)邊緣,所以是時候滾動致謝了。希望我寫下的這些故事曾為這場史詩增添過令你們喜愛的內容,還有你們愿意見到的人物。
?
感謝你們讓我參與這段旅程。
?
亞倫·登布斯基-鮑登(Aaron Dembski-Bowden)
?
愛爾蘭蒂龍郡
?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