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人過早 有哪些美食可供選擇 武漢人最喜歡吃什么
武漢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食之都。
在武漢的街頭巷尾,你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美食,包括本地特色小吃和傳統(tǒng)佳肴。

其中,以武漢的早餐形式表現(xiàn)尤為明顯,武漢人吃早餐更多被稱為過早,武漢過早的種類極其豐富,武漢人過早都喜歡吃什么呢?

1熱干面
熱干面是武漢美食的名片和招牌,在江城小吃中永遠占據(jù)著C位的存在。
武漢熱干面用的是非常地道的堿水面,一般用襄陽的堿水面居多,熱干面燙熟后,加上芝麻醬拌均勻,撒上各種調味料。
雖然看著干,味道卻非常美味,拌面調味講究的是一個手法。
吃熱干面一定要趁熱吃,才不會坨,一口面下去,芝麻醬香四溢,面條很有嚼勁,唇齒留香,簡直是難以忘懷的美味,怪不得武漢人對熱干面這么愛,味道真的很絕。

2豆皮
三鮮豆皮是武漢過早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油煎好的腌制豆皮色澤金黃,看起來很有食欲,薄薄的一層豆皮包裹著各種食材,糯米,香菇,豬肉丁,這些食材混合起來非常的美味。
咬一口豆皮外酥里嫩,汁水滿滿,軟糯咸香,實在是讓人忘不了的味道。

3面窩、苕面窩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chuàng)始于清光緒年間,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chuàng)制新的早點品種。

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苕面窩是武漢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漢另一種小吃面窩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紅薯(武漢稱苕)加入到面窩中,它也屬于面窩的一種,也是一種可口的油炸小吃。

4燒麥
油餅包燒麥聽起來挺新鮮的,但卻在武漢賣了19年了。
油餅包燒麥中的燒麥比傳統(tǒng)燒麥少了一些油,選用上好的餡料,口感不打折卻更加健康。
感受到客人的需求,可以把燒賣包進油餅里。油餅用老面制作,薄而脆、香而不膩。
油餅包燒麥噴香可口、軟糯可口,一口咬下去能嘗到面香和燒麥餡料的香味,使人回味無窮、唇齒留香。

5歡喜坨
歡喜坨在武漢是很受歡迎的早點品種。
金黃的圓形面皮灑滿了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外酥里嫩,咬一口,圓球塌了一個口,香氣在空中彌漫開,軟糯鮮香,實在是很美味。
這款經典美味的過早,味道太美味了。

6蛋酒
蛋酒是一種很有特色過早飲品,蛋酒一般搭配著熱干面或者是油條吃,一般作為飲品,作為常規(guī)的配套品種。
蛋酒實在是很解膩。蛋酒的制作方法簡單,選用土雞蛋,加上酒釀喝白砂糖煮制作而成,并不是醉人的酒,而是米酒。
蛋酒口感清爽,香濃可口,一碗熱蛋酒喝下去,很暖身,感冒的時候來上一碗,提神醒腦,還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

7糯米雞
糯米雞是武漢人早上常吃的美食,也可以作為解饞的零食。
沒吃過糯米雞的外地人會以為糯米雞是用雞肉做的,但其實不是,糯米雞里沒有半點雞肉,里面只有糯米、五花肉、香菇、筍干,只因為炸熟后表面和雞皮比較像,所以叫糯米雞,吃著是又香又糯的呢!

8糊湯粉
糊湯粉是著名武漢傳統(tǒng)小吃,被譽為“武漢一絕”,是經典的漢味名吃。
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tǒng)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遜羊肉泡饃遜色。
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xiāng)澤國、魚米之鄉(xiāng)的氣息和味道。
糊湯粉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
田恒啟粉館是一家主營武漢風味糊湯粉的小吃店,其糊湯是用鮮魚配料熬制的魚湯加淀粉而成,在糊湯內再配以胡椒、香蔥,以其糊湯微稠、米粉潔白、細長有勁、魚香汁濃、滋味鮮美而名揚武漢三鎮(zhèn)。
9雞冠餃
雞冠餃是湖北省武漢市的著名小吃之一。雞冠餃顧名思義,形狀像雞冠,色澤金黃、面香酥脆,入口綿軟。

10豆絲
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qū)特產,面類食品。
豆腐干切成絲狀,加配料烹煮而成。也叫干絲。
吃客唐魯孫:“談到吃牛肉,武昌的牛肉豆絲,固然遠近知名,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倒也貨真價實,腴而不膩。”豆絲是黃陂區(qū)的三大傳統(tǒng)小吃之一(還有黃陂三鮮),也是長江中下游區(qū)域的農家傳統(tǒng)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
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此時為濕豆絲,一般吃飯是直接抹上醬料或自行包菜吃。當然為了便于保存可切絲晾干。

武漢人最鐘愛過早,一日之計在于晨。在武漢的街頭巷尾,你可以品嘗到許多種類豐富的過早美食,每一道都代表著武漢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如果你來到武漢,一定要品嘗一下這些美味的過早,體驗一下武漢人對美食的熱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