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宣傳畫 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口號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無論是大喇叭廣播,還是遍布城鄉(xiāng)的標語口號,到處都能見到這七個大字。在《毛主席語錄》當中,這句話是當時引用最多、叫得最響的一句。

毛澤東于1965年1月12日在關于第三個五年計劃的談話中,提出要“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1966年3月12日,毛澤東在給劉少奇關于農業(yè)機械化問題的復信中指出:“第一是備戰(zhàn),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了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蓄,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zhàn)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qū)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zhàn)備荒之用著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于擴大再生產著想?!保ā睹珴蓶|軍事文集》第6卷,第405頁)

當年出版了不少“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紅色宣傳畫。










隨著時代的進步,“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口號已不再為人所提起,漸漸為人所淡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