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亂七八糟
1. 在閱讀的時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習慣嗎?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結(jié)論的呢? 沒有,說出這句話時,我有些慚愧。明明在之前有寫過這個問題,也在每天看小說,可分析作者思路的習慣就是沒有。 不泄氣,現(xiàn)在開始分析,印象最深刻,套路最有意思的是《史上最強贅婿》,開始是主角各種浪,各種拉仇恨,最后迎來反轉(zhuǎn),主角高姿態(tài)、高段位碾壓。
從開始到最后,統(tǒng)一這個套路。剛開始看,感覺好爽啊,慢慢就感覺沒啥意思,就棄了。好像我的多巴胺分泌也是智能的,感知到重復,就降低了,沒那么快樂了。 有可能是作者先想到結(jié)尾,想到反轉(zhuǎn)碾壓,再寫前面的鋪墊。要不怎么這么流暢。 再有簡介上寫的高光時刻,在故事里一點點展開,水到渠成走到了高光時刻。好像現(xiàn)在也有些膩了,感覺小說都一個套路,全部霸道總裁愛上我。 千篇一律,也許可以看點其他有意思的,比如《小王子》《愛麗絲夢游仙境》。就像我知道白菜豆腐有益健康,可平時還是想吃炸雞。身體說我想要,腦子說你不要。 分析作者思路,就像把小說當做教科書來看,不分析,就是把小說當小說。教科書是枯燥、乏味,沒什么意思的,小說世界多美好啊。 想一下最近在追的連載小說,為什么能讀下來?可能是因為連載。胡蘿卜一樣在面前吊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一直掛在心里。
2. 在閱讀的時候,你有認真對比自己與作者思路差異的習慣嗎?找到差異之后,你應該做些什么? 超越。在看時,總感覺對方超出我的預期,經(jīng)常出現(xiàn)啊哈時刻,看到過挺多的驚喜。可能正是這些驚喜,支撐我讀下去。 尤其是經(jīng)典、正劇,我時常驚訝,原來腦回路還能這樣式的。下次當我感覺驚訝時,可以隨手切換到筆記本那頁,記錄下來,我的預期是什么?作者怎么寫的?二者有什么差異? 看看差異背后,為什么別人是牛的作者,我是普通人?找到這些差異后,我可以做點什么?關(guān)鍵是有記錄、有素材,之后怎么寫可以再說?;镜牟牧弦?,不然都是天方夜譚。 從今天開始記錄,日??葱≌f或其他,超出我預期的。尤其是像三體那個級別的,更要詳細記錄、反思,不斷成長這是必修課。 3. 如果寫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為了提高思考質(zhì)量,你必須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增加閱讀,不單是小說,還可以包括其他。尤其是有價值的經(jīng)典書籍,增加深度思考的時長和頻率。多寫作,多記錄,多觀察,有更多的啟發(fā),這會帶來好作品。 首先,每天寫作是不能停的。目前的好習慣要繼續(xù)保持,經(jīng)常鍛煉,偶爾練琴,刻意練習,直到有收獲。 不斷學習,每天的得到課程,都要聽,不要錯過了。累積到一起,最后學起來挺不容易的。每天都做好,這就不會累積。堆在一起的心理壓力也挺大。 4. 寫書,是一種難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時間長期重復銷售很多次”的時間銷售方式;那么,除了寫作之外,還有什么活動也是如此的呢? 做視頻,開發(fā)課程,成為某個行業(yè)的頂尖,比如咨詢師。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也可以。在行內(nèi),深入思考,不斷行動。好像就這樣,需要投入和創(chuàng)造。 練舞和樂器,好像也可以。再加上深入思考,刻意聯(lián)系,好像也是可以達成的。任何一個行業(yè)或愛好,只要長期持續(xù)投入,都有可能變成資本,在將來不斷換取收益。 5. 顯然,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持續(xù)時間投入又是必須的…… 在什么情況下如此?又,為什么?
資源的前期積累階段,不斷投入、不斷練習。就像現(xiàn)在的寫,持續(xù)投入,才可能有以后。這是基礎,有了這些,才能期待未來的亭臺樓閣。 我感覺自己總在寫,一些不言自明的東西。可在它寫出來之前,又沒覺得不言自明。當我寫出來,就是了。 總結(jié):1.寫的什么,亂七八糟。 2.虎頭蛇尾,好像始終距離想象有差距。 3.記錄分析思路和套路。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