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讀《西游記》
《西游記》的開篇跟《紅樓夢》很相似,應(yīng)該說是《紅樓夢》的開篇像《西游記》,因為《西游記》要早于《紅樓夢》。他們的主角都是一塊仙石。 《西游記》里的這塊仙石內(nèi)育仙胞,產(chǎn)一石卵,遇風(fēng)化猴,目運金光,射沖斗府。千里眼和順風(fēng)耳將石猴的出生匯報給玉皇大帝,玉帝認(rèn)為: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這是玉帝與石猴的第一次“相遇”。 石猴的成長是快樂的,在山里的生活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群猴們不僅扯葛藤,抓虱子,還參老天,拜菩薩。物質(zhì)精神都不落。 某一天,石猴帶領(lǐng)眾猴在“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安了家,封了王,眾猴稱石猴為“千歲大王”。作者稱此福地是“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薰。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石猴稱王之后,就給自己重新上了戶口。 戶主:美猴王(把之前那個“石”隱去了) 家庭住址:花果山水簾洞 職業(yè):千歲大王 這就相當(dāng)于村里那個“二狗子石猴”,混出人樣兒之后,現(xiàn)在叫“美男子猴王”。 這也可以看作是石猴的第一次身份轉(zhuǎn)變。 猴王幸福的生活了三五百年之后,有一天忽然垂淚,思考起了那個所有生命都必須面對的終極問題:如何長生不老!眾猴說猴王:“大王好不知足!” 思慮之后,美猴王還是開啟了他艱難的尋師問道之路。 美猴王漂洋過海,艱難跋涉八九年之后,遇到了他的第一位領(lǐng)路人——一位樵夫。樵夫告訴猴王,神仙就住在靈臺方寸山的三星洞,并告訴美猴王那里“不遠(yuǎn),不遠(yuǎn)?!?,“你自去,自去?!?我對樵夫這幾句話的理解是:修行不離方寸,方寸指的就是心,只要生了道心,修行的路就不會遠(yuǎn)了。師父領(lǐng)進(jìn)門,修行靠個人。 美猴王如愿在靈山見到了須菩提祖師。祖師親自對猴王進(jìn)行面試: 祖師問:你姓甚么? 猴王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祖師問: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么? 猴王道:我也無父母。是石里長的。 這里可以看出石猴說的完全是自己真實的出身,而非戶口本上的信息。 猴王的回答無相、無性、不嗔,具足悟性,順利通過了祖師的面試,收為徒弟,并為其起法名孫悟空。 這可謂石猴的第二次身份轉(zhuǎn)變。 自此,石猴成了一名出家人,姓孫名悟空,身份正統(tǒng),門派高大。 《西游記》第一回到此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