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明朝第一廢后,她的遭遇讓人同情,所幸平冤昭雪!
我們常說明代是一個盛產(chǎn)奇葩帝王的時代。而這也是一個有四位廢后的時代。尤其是第一位廢后——明宣宗的原配皇后胡善祥,曾多次引得天下嘩然。只是,因賢而得頌的她到底為何成為了這樣的一位“不幸者”?

一 、以賢聞名的一代皇后
永樂十五年(1417),皇太孫朱瞻基達(dá)到了適婚之齡?;橐霰揪褪侨松笫?,更別說將來還極有可能成為帝王的皇太孫之婚。故而在一番精挑細(xì)選之后,擺在朱瞻基面前的選項還是有兩個:一個是年紀(jì)輕輕就以賢聞名的濟(jì)寧胡榮之女胡善祥,一個是早就被接到仁宗張皇后身邊并由其親自教養(yǎng)的河南永城孫忠之女孫氏。且相比于胡善祥,孫氏還有過人的美貌。
因為張皇后十分喜愛孫氏,且孫氏又有令朱瞻基心動的容顏,一開始不少人都更看好孫氏。但皇太孫之妃的位置最終落到了胡氏頭上。對此,不僅孫氏的家人哼哼唧唧地表達(dá)不滿,民間也頗有不解。因而后來為解釋胡氏的當(dāng)選,民間還有了類似“胡氏所居的小樓每早上都有紅白氣煙的繚繞”,“司天奏星氣見奎婁,當(dāng)在濟(jì)河間求之”等帶有神秘色彩的說法。

這些奇妙的說法大抵不太靠譜。但縱觀明代擇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賢”這一點是被放在“艷”之上的。譬如《明史》稱頌馬皇后其“賢,同于唐長孫皇后”,徐皇后“賢德”,吳皇后“賢淑”。因而以賢聞名的胡氏成了皇太孫妃,孫氏成了皇太孫嬪,應(yīng)當(dāng)并非源于什么神異,而是明代有“選賢不選艷”的傳統(tǒng)。
永樂二十二年(1424),明仁宗朱高熾繼位,胡氏成為皇太子妃。次年,即洪熙元年(1425),明宣宗即位,胡氏即升為皇后。但胡氏身份地位的上升也伴隨著她與朱瞻基感情的淡化。這為后來她成為明代第一位廢后埋下了伏筆。

二、胡氏被廢與孫氏新立
前文提到,相比于胡氏,孫氏是美艷之人。且她為人還非常圓滑,擅長逢迎,十分討朱瞻基喜歡。因而當(dāng)風(fēng)流成性的朱瞻基對結(jié)發(fā)妻子胡氏逐漸失去興趣之后,在孫氏的挑撥下,毫不知情亦毫無過錯的胡氏一下子就走到了被廢的邊緣。
朱瞻基也清楚要廢除并無過錯的賢后胡氏不容易。所以在廢后前,他先向太后提出要給已為貴妃的孫氏破例授予本屬于皇后的金寶。念在是兒子親自求情,孫氏又頗如自己心意,張?zhí)笮廊煌馐谟杞饘殹O氏遂成為明代第一個擁有金寶的貴妃。

隨后,覺得時機(jī)差不多的孫氏再給廢后一事添上一把火 ,攛掇明宣宗以胡氏“未有子,又善病”為由將其廢黜。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作例證,這個廢后的理由乍一看好像沒問題??蓪嶋H上,胡氏并非沒有生育能力。在被廢黜前,她已為皇家添了兩位后代,只不過都是公主。反觀孫氏,她在胡氏被廢前也只生下了一位公主。但為了徹底扳倒胡氏,孫氏暗中抱走了一位宮人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明英宗。
所以當(dāng)明宣宗決意以此理由廢黜胡氏后,不僅張輔、蹇義 、楊榮、楊士奇等朝臣力爭不可,民間也再次爆發(fā)如當(dāng)年胡氏被立為正妻時的疑惑,“天下聞而憐之”??尚谛囊庖褯Q,胡氏又是個無欲無求的大度性格。因而胡氏最終無奈自請遜位,成為明代第一位廢后。而孫氏在不久后就成為新后,并穩(wěn)坐此位直至去世。

三、被廢之后的青燈生涯
在孫氏以新后身份耀武揚(yáng)威之時,孤身一人的胡氏顯然是無法自保的。但她意外地得到了張?zhí)蟮谋Wo(hù)。對此我們也難以定性張?zhí)蟮降资钦嫘奶酆翢o過錯卻被廢的賢惠胡氏 ,還是在為自己向來偏愛的孫氏彌補(bǔ)過錯。總之,胡氏得到了張?zhí)蟮谋Wo(hù)。甚至每逢朝廷宴席,胡氏的座位都被張?zhí)蟀才旁谝褳榛屎蟮膶O氏之上。
對于廢后胡氏的地位,孫氏自然是十分惱怒的。可保護(hù)胡氏的又是張?zhí)?,孫氏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正統(tǒng)七年(1442)張?zhí)笕ナ?,胡氏亦于次年去世后,孫氏才“報了仇”:脅迫群臣以嬪禮安葬胡氏,而非后禮,并謚“靜慈仙師”。直到明英宗在得知孫氏并非自己的生母,且胡氏是被孫氏算計而無辜被廢后,胡氏才恢復(fù)了該有的皇后位份,并被追謚“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

從遠(yuǎn)近聞名的一代賢后,到無辜被廢,枯守青燈的靜慈仙師,即便最后平冤昭雪,頂著“明代第一廢后”之頭銜的胡氏恐怕心里也還是有著郁結(jié)。但淡然如她,不為皇后或許也是一個好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