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殺之都:格陵蘭
在格陵蘭的最大城市兼首都紐克市,大街小巷的學校和公交站外墻上都粘貼有這樣的海報,海報上用直白的語氣呼吁青少年們撥打一個特別熱線電話:“這是個免費熱線。沒有人會孤獨無助,不要被黑暗的思緒所吞噬。請致電我們。”
如果你了解格陵蘭的話,你會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地球上人口最稀疏的一個國家。你也許還知道 Richie Cunningham 曾駐扎在這里和軍隊中拍了兩季的《歡樂時光》。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格陵蘭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格陵蘭的自殺率是美國的24倍。就算在日本這樣一個流行自殺的國度,每年每10萬人中才有51個人自殺,而在格陵蘭,這個數字是100人。

如果這些數據還不能震驚你的話,還有另外一個事實,格陵蘭每年自殺的主流是青少年。要知道在其他大部分國家中,都是老年人占據著這個數字的大多數。這里的年輕男性尤其易發(fā)自戕現(xiàn)象,占到了所有自殺人數的一半以上,年輕女性的自殺率同樣不低。根據2008年的一項調查,格陵蘭的年輕女性,每4人中就有一人嘗試過自殺。
Bodil Karlsh?j Poulsen是格陵蘭公共健康中心的主管,她說:“在格陵蘭,每個年輕人都認識自殺過的人,這是一個新的現(xiàn)象?!?/p>
事實上,在20世紀上半葉,格陵蘭人還聚居在緊鄰火山巖海岸的偏僻小村莊里,過著漁獵的生活,四千年以來沒有什么變化。他們曾經還因全世界最低的自殺率而引以為傲。一個丹麥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從1900年到1930年,格陵蘭每年的自殺率只有每10萬人中0.3人。并且“一直到1960年,都偶爾有幾年沒有格陵蘭人的自殺記錄”——Jack Hicks,他是研究北極地區(qū)自殺問題的專家。
從1970年開始,自殺的人數開始增加,在接下來的16年中,自殺率節(jié)節(jié)上升。到1986年頂峰的時候,一些城市里自殺成為了年輕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Sarfannguit,一個借助狗拉雪橇才能到達的漁村小鎮(zhèn),便是這樣一個地方。
午后漫步在這個懸崖邊的小鎮(zhèn)上,前鎮(zhèn)長Ludvig Sak?ussen對我說:“在90年代,我們這里有幾個年輕人自殺了?!?,“幾個”聽起來似乎不多,但是要知道這里一共才大約150個居民。
“到了冬天抑郁問題就會變得嚴重,但是我們正在致力于這些公共健康問題,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年輕人。”Sak?ussen說這話的時候,我們正游覽在鎮(zhèn)子的市場上,買了一杯三美元的熱可可,還有一塊冷的不太新鮮的丹麥糕點。在問到對于這些健康問題他們具體會采取什么措施的時候,Sak?ussen提到了足球和乒乓球,“你不會理解體育運動所能帶來的影響力,”他說。
格陵蘭的高自殺率,有一個原因是人們對自殺的方法特別熟悉,所采用的方法使得自己幾乎沒有生存的機會。男性自殺中有91%,女性自殺中有70%都選擇了槍殺或者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幾乎每個格陵蘭家庭中都有至少一條步槍用于每年的馴鹿和麝牛狩獵。當然,任何一條繩子,一張漁網,或者一根電線都能做成一個上吊的繩套,這在格陵蘭語中叫做“我主之索”。)
“挪威和瑞典的年輕人在也有很多吃藥進行自殺的,但是他們往往不能成功。在這里,孩子們的自殺很成功,因為他們總是采用很暴力的方法?!盤oulsen說。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這么多格陵蘭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有些人懷疑,和其他從眾的青少年一樣,格陵蘭青少年自殺是因為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這樣做。就像Malcolm Gladwell 在《The Tipping Point》中論述的,這種“傳染性想法”可能是發(fā)生在密克羅尼西亞1970到1980年代青少年自殺傾向變高現(xiàn)象的背后原因。
Poulsen把這歸咎于這個國家的貧窮以及高的酗酒和亂倫率,但是她承認她只是猜想:“如果我知道的話,我會告訴你的。但問題是我們也不知道?!?/p>
這個島上占到總人口88%的因紐特人也在遭遇著和很多北美土著群體一樣猖獗的酗酒問題。八月的一個晚上,我站在紐克市唯一一個超市結賬處的隊伍旁,看到一個醉醺醺的男人對著一包Haribo小熊糖唱著“《今晚你寂寞嗎?》”。隔了幾分鐘,有個女人想把一瓶酒偷進自己的口袋,被保安逮住了。隨后,這個女的坐在警察局里的一條木頭長凳上,發(fā)神經一樣大笑著,興奮地跟別人擊掌。旁邊一個警官抱怨說酒精已經造成了紐克市的三大治安問題:流浪兒童;偷盜;槍擊事件?!拔覀?5%的案子都和喝酒有關”,他說。
來自丹麥國家公共健康學會的Peter Bjerregaard說,自從1970年格陵蘭自殺率上升開始,幾乎所有自殺案件中的人都是1950年之后出生的——也就是同一年,來自丹麥的殖民者給這里帶來了現(xiàn)代化的服務業(yè)和結核病接種,格陵蘭開始從一個遠方殖民地轉變?yōu)楦@麌?。加拿大研究者Hicks說,這種相關關系在其他因紐特社會中也存在。
“這種現(xiàn)象剛開始發(fā)生在阿拉斯加,隨后是格陵蘭,最后到了加拿大東北部”,他告訴我說。“被迫進入新社會的成年人自殺率并不會顯著提高,反而從他們的孩子們,那些在這種社會上長大的第一代人開始,才會這樣?!?/p>
在這些地方,冬季總是來得很早,在格陵蘭北部,甚至會提前兩個月開始下雪。有人可能會以為到了嚴酷、黑暗的冬天,自殺率才會到達頂峰,但是由一個斯堪的納維亞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三人研究小組通過分析從1968到2002年格陵蘭的死亡率數據,發(fā)現(xiàn)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是在夏天自殺的。
研究者們說,短暫但是明亮的夏日陽光擾亂了冬季睡眠周期,改變了人體內血清素的水平,這讓一些格陵蘭人發(fā)狂,特別是那些太陽會在地平線之上停留數周之久的遠北地區(qū)。
“這是某種沖動型的自我暴力,和由季節(jié)性情感障礙以及抑郁癥造成的冬季抑郁型自殺是不一樣的?!闭f這話的是加利福尼亞斯克利普斯診所睡眠中心的一位研究者,Daniel F. Kripke。
和其他每一個我曾經在格陵蘭交流過的人一樣,Poulsen很感激對于這個問題所投入的關注,但她似乎對這個太陽自殺理論持懷疑態(tài)度?!疤柷f年來每年夏天都有,但是自殺現(xiàn)象卻是最近才開始的。我認為這是一個謎團?!?/p>
Poulsen的辦公室經營著這條在全國各地學校做廣告的自殺熱線。熱線每周一和周三開通。同時,似乎是為了讓年輕人們更好地活下去,Poulsen的志愿者們把呼叫中心設立在了紐克市最大的退休之家。
打電話過來的男孩女孩們一些來自于小的漁村,也有些來自像紐克市這種18,000人口的“大城市”。他們打電話過來分享自己的關于憤怒、抑郁和孤獨的故事。他們的故鄉(xiāng)和口音不同,但是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總會有人,從某個地方,打電話過來。
轉自:http://i.jandan.net/p/8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