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具有撞擊危險的近地天體,NASA做了什么?
天體有撞擊地球表面,造成局部災難的機會,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計劃使用哨兵制度來尋找這些天體并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兩種辦法來保護地球和人類:在撞擊地球之前摧毀這個物體;使物體偏離軌道在撞擊地球之前。截至2020年1月3日,美國宇航局發(fā)現的近地小行星總數為21,725顆。
? ? ? ?

? ? ?
小行星和彗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周期性地使它們有機會接近地球,這被稱為近地天體(NEOs)。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平均每1萬年就會有距離100米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這將對地表造成局部的傷害。每隔幾十萬年,直徑超過1公里(0.62英里)的小行星就會撞擊地球,從而造成全球災難。此外,還會至少有一次,小行星撞擊K/T大滅絕事件讓地球生命幾乎全部毀滅??紤]到這種毀滅的威脅,NASA的近地天體項目試圖找到和研究這些小行星。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它們的確切去向。
? ? ? ?

? ? ?
探測、跟蹤有潛在危害的近地天體
?
雖然近地天體實際撞擊地球的幾率不到25萬分之一,但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項目的科學家們仍將持續(xù)追蹤任何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
?
利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開發(fā)的“哨兵”系統(tǒng),近地天體觀測系統(tǒng)不斷掃描最新的小行星目錄,以確定哪些天體最有可能在未來100年內撞擊地球。這些最具威脅性的小行星會被編入一個撞擊風險數據庫。
? ? ? ?

? ? ?
根據“都靈撞擊危險等級”,為每一個近地天體分配撞擊風險因子。根據都靈10分制,0分表示事件“沒有可能的后果”,1分表示事件“值得仔細監(jiān)測”。數據顯示,這種觀測是有必要的。
?
為了進一步研究近地軌道上的物體,它們存在的潛在威脅以及防止它們影響地球的方法,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正在進行這組令人著迷的小行星探測任務。
? ? ? ?

? ? ?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太陽系動力學小組提供了一套方便的軟件工具,這套工具適用于任何人任何人,無論是專業(yè),還是業(yè)余的小行星追蹤者。
?
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
?
NASA稱這個項目為“我們能有效保護自己免受重大自然災害”,并提出了兩種可能的方法,以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
?
破壞天體
破壞天體軌道
? ? ? ?

? ? ?
為了摧毀這個接近地球的物體,宇航員將太空船降落在這個物體的表面,并使用鉆頭將核彈深埋在它的表面下。一旦宇航員到達安全距離,炸彈就會被引爆,將天體炸成碎片。但這種方法本身具有任務困難和危險的缺點,以及由此產生的許多小行星碎片仍有可能撞擊地球,造成新的大規(guī)模破壞和人員傷亡。
?
在第二種方法中,威力強大的核彈會在離目標物半英里遠的地方爆炸。爆炸產生的輻射會使靠近爆炸一側的物體的一層薄層汽化并飛向太空。這些物質在太空中爆炸產生的力量會將物體“推”或反沖到相反的方向,足以改變其軌道,使其偏離地球。偏轉法所需的核武器可以在物體預計對地撞擊之前發(fā)射到位。
? ? ? ?

? ? ?
最好的防御是及時的預警
?
雖然考慮了這些和其他保護方法,但沒有充分制定明確的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小行星和彗星碰撞部的科學家們警告說,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發(fā)射一艘宇宙飛船攔截來襲的物體,使其偏離或摧毀。
為此,科學家們說,NEO探測威脅物體的任務對其生存至關重要。
?
“在缺乏積極防御的情況下,撞擊時間和地點的預警至少能讓我們儲存食物和補給,并疏散歸零地附近受損最嚴重的地區(qū),”NASA說。
?
政府為此做了什么?
?
在1993年和1998年,國會舉行了聽證會來研究撞擊危險。
因此,美國宇航局和空軍現在都在支持發(fā)現威脅地球的天體的項目。
國會目前每年的預算只有大約300萬美元用于像近地天體(NEO)項目這樣的項目。
雖然其他國家的政府對撞擊的危害表示了擔憂,但還沒有一個國家資助任何廣泛的調查或相關的國防研究。
? ? ? ?

? ? ?
最近的記錄!
?
據美國宇航局稱,2002年6月,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距離地球僅75000英里。
這顆小行星與我們的距離不到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它是有記錄以來與月球距離最近的小行星。
?
現在有多少近地天體了?
?
截至2020年1月3日,美國宇航局發(fā)現的近地小行星總數為21725顆。其中,8936座火山的高度至少為140米,902座火山的高度至少為1公里(0.62英里),足以造成大規(guī)模的破壞和人員傷亡。平均每周至少有30顆近地小行星被發(fā)現,NASA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將持續(xù)提供小行星發(fā)現統(tǒng)計數據。
?
?
?
作者: Robert Longle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