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性,茶氣,茶味(茶的性氣味三元認知法和整體恒動觀,該如何定義和理解?)

《易》曰:“見乃謂之象”。食材藥材由口入腹后的諸般“見”,即人體對食材藥材的合象。
食材藥材,有性氣味三元,這是中國傳統(tǒng)認知。
茶的性氣味是人體對茶的合象,人不同象有別。
人器水時間地點等與茶湯是正相關關系。
以上就是我常說的關于茶的“三元認知法”和“整體恒動觀”。
茶氣是指攜帶有信息的能量物質(見郝萬山視頻),有方向路徑強弱長短。
茶味是指攜帶有功能的實體物質及其呈現方式。就茶而言,可以說是茶的熟化程度造就的茶湯顏色、口感香型、湯感,以及氣韻的次第和生發(fā)力的強弱。
茶性是茶氣和茶味的陰陽狀態(tài)區(qū)間,以寒涼溫熱平區(qū)分。
每一個茶性的區(qū)間又可再以陰陽細分,例如:平偏陰,平偏陽。
茶味之生發(fā)力的強弱與茶氣之強弱,作用的方位不同:茶味是實體物質,入臟腑,強弱之感在臟腑(如脾胃);氣是能量物質,走經絡,強弱之感在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