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木坂期別制為何走向終點?

上面一篇文章我指出乃木坂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期別制度的失敗,以及選拔僵化,限制了內(nèi)部的活力,最終不得不走向完蛋。
有人會說當年一期不也就期別制搞起來了,這是事實,但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一期人特別多,多到跟三四五期加起來差不多。因此當年的一期內(nèi)部競爭非常激烈,活力自然就起來了。
肥秋跟索尼之所以在乃木坂最后不對付,根本原因在于肥秋認為應該大搞內(nèi)部化學反應才有趣,就是讓她們盡可能的卷起來。而索尼則喜歡搞大鍋飯和諧社會,大家各司其職就行,沒必要爭了,她們自然也就懶得努力,導致惡性循環(huán),乃木坂現(xiàn)在的舞臺表演跟中學匯演差不多水準。
期別制度恰好就是適合搞大鍋飯,每期都能出單曲,都能秀團愛,還能有番組,這不好嗎?但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各期之間沒有聯(lián)系,選拔制度又淪為表面文章,選拔位固化后又是大鍋飯。under越來越?jīng)?,人氣起不來就很正常,沒有多少粉絲愿意在沒鏡頭的under上花大錢,也沒有成員愿意去under坐板凳。
因此徹底打破期別制度,搞分隊制才是唯一的解藥。像乃木坂的人數(shù)可以分成兩隊,所有成員進行重新分配,每隊都有隊長跟top帶隊,交替發(fā)主題曲,競爭之下鏡頭就多了起來,成員人氣也會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