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事件,心感體系嘗試建立:線程初步與進程初步
事件,是按照我們附加給它的順序來完成的,它會隨時間的推進或事件的進行來不斷重復執(zhí)行。比如一個人,如果他這一天需要起床,洗漱,吃早飯,送孩子,上班,工作,吃午飯,接孩子,吃晚飯,睡覺(以上給出的是一般人的作息),那么,畫條標記時間的線,將各種事件寫在一起,我們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時間表。當然也可以寫成起床,吃早飯,送孩子,上班,吃午飯,工作,接孩子,吃晚飯,睡覺,洗漱。對于事情總體來說,事情就是這么多,干完了也就沒事了,但是有些東西在列表上的變動,會影響列表的順序,也會進一步影響心感。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在列表之外再去說明這個事件的排布。
因此,根據(jù)列表,我們給出定義:對于多個事件,按照規(guī)律將其排布的這個執(zhí)行的存在列表,稱作線程。
線程可以是事件的固有存在形式,比如吃早飯,你就需要先起床,“起床”便是“吃早飯”在線程上必須存在的形式,也被認為是“吃早飯”的先決條件。但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被稱為先決條件。
線程當然也可以是一個一個事件,但是需要明確,事件和時間是兩個概念,雖然二者都可以用來刻畫線程,基于此,我們規(guī)定準參的含義:準參,即對線程流速標準的刻畫,一般分為時間準參和事件準參。時間準參表示事件隨時間流動,事件準參表示時間隨事件流動。此處的“流動”指的是對前者的限制,也就是“事件被時間限制著”“時間被事件限制著”。后者不理解的話,可以認為是事件沒有時間限制。
有關線程的初步,可以先到這里告一段落了。但是,需要明白,既然和心感體系有關,就意味著,心感的傳播或是發(fā)散都與之有關。一般地,心感是會伴隨線程而生的,而這些心感的具體位置,大體分為事件內(nèi),事件外,事件間期三個部分。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規(guī)定:事件線程內(nèi)的每一個單獨事件,都分別稱作一個進程。事件內(nèi)的心感發(fā)散使得進程被執(zhí)行的能力,稱作____相義。常見相義有心權相義 ,心理相義,戀相義等。一般地,觸發(fā)進程的相義,屬于進程內(nèi)的稱作進程相義,而在事件外、事件間期的,稱作觸程相義。
一個事件內(nèi),相義存在至少一個,而多于一個相義的進程,在進程內(nèi)分事件成比例,這個比例決定了不同相義對事件的執(zhí)行力度,反映出了執(zhí)行進程的需求/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