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鐮刀“失靈”了?

A級車,最后的“鐵板堡壘”。
讀者朋友們,大概還記得一個說法吧?多年之前,新能源市場的格局被稱作“啞鈴狀”,兩頭賣得好,中間賣得差。
最典型的標(biāo)志就是,特斯拉Model 3和五菱宏光MINIEV,霸占新能源銷量榜前二,到第三就開始斷崖式下滑。

這2款車的銷量一有波動,也會直接影響當(dāng)月的新能源銷量表現(xiàn)。也恰恰代表了“啞鈴市場”的兩極,要么是20萬以上的B級車,要么是5萬以下的A00級車,才有可能賣得好。
最近兩年,這個說法很少被提及,因為市場的格局確實改變了,“中間力量”正蓬勃興起。

A0級、A級,乃至C級,新能源的滲透率都在攀升。最終的合理形態(tài),應(yīng)該與汽車市場的銷量布局相類似,是“中間大、兩頭小”的棗核型。
下一階段,新能源的市場演進,會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但也會很快遇到“鐵板堡壘”。
最典型的標(biāo)志是,新能源滲透率的增長速度明顯變慢,“閃電戰(zhàn)”要失效了。而這個“鐵板堡壘”就是購車預(yù)算覆蓋人群最多、汽車產(chǎn)品競爭最為激烈的A級車市場。

這個市場的用戶需求,既要產(chǎn)品沒有短板,又要價格足夠?qū)嵒荩敲?,新能源車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做到“油電同價”,同時,在補貼大幅退坡的情況下,還能有的賺。
★ 為什么是A級車市場?
用數(shù)據(jù)說話,乘聯(lián)會統(tǒng)計了2018年-2023年各細(xì)分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
首先明確一點,A級車的確是汽車市場的“大動脈”,看黃色部分的比例就明白了。2018年,A級車銷量占到了車市總銷量的60.7%,雖然近幾年在下滑,但到了2022年,A級車市占率仍有52%。

A級車占比仍然最多(達(dá)到1/2),所以,這一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將直接決定整個新能源的銷量走勢。
我們再看各細(xì)分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具體是圖中屬于漸變色的那幾行。
A00級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已經(jīng)達(dá)到了100%,率先完成了新能源的全面普及。是啊,現(xiàn)在想買個小車代步,只有純電動的了。

A0級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接近一半,2023年1-4月為46.7%?;仡欉@些年,A0級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增長非常快,2018年僅有4.3%,2022年就達(dá)到了36.4%,且增長速度還在加快,今年4月已經(jīng)來到了56%。
B級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也達(dá)到了36%,僅次于A00級、A級。

相比之下,C級車市場、A級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最低,分別為20.6%、20.9%。
C級車市場,在整體車市中的占比不高,僅6%,所以影響有限。
A級車市場,量大、滲透率又低,是潛力最足,但也是最難被攻克的細(xì)分市場了。
為什么那么難呢?核心是成本,A級車要想賣得好,就得做好“端水大師”,性能要全面,價格不能貴。

它不像A00級,大家的寬容度很高,既然買A00級小車了,多數(shù)為了代步。在這種情況下,電池根本不用搭載很大的,成本可以壓得住。
就像宏光MINIEV打開了這一市場,在銷量上一路走高。不過,隨著滲透率達(dá)到100%,A00級的增量也見頂。
今年,鋰價下跌后,A00級純電車進入了“大內(nèi)卷”的新時代,長安、吉利、奇瑞、比亞迪,皆有產(chǎn)品入局,倒逼著宏光MINIEV已經(jīng)把價格打到了2.98萬元。

B級車、C級車的市場也好做,畢竟車價高,可以承載下高昂的電池成本。
A級車其實最尷尬,會讓人覺得,新能源的鐮刀是不是在A級車市場“失靈”了?
之前有人計算過,一輛10萬塊錢的電動車,造車成本8.5萬,差不多是一輛10萬塊錢汽油車成本的2倍,其中,還未包括研發(fā)、營銷等費用。
造車成本高,廠家利潤低。至少,在A級車市場,還沒辦法做到“油電同價”。

參考這么一組數(shù)據(jù):純電車型在5萬-10萬占比較少,主要覆蓋的仍然是20-30萬元以上市場。10-15萬多集中于網(wǎng)約車市場。
所以,當(dāng)前時刻,解決A級車滲透率難題的鑰匙,不是純電動,而是插電混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亞迪,秦PLUS DM-i這匹黑馬之所以可以闖出來,是因為價格做到了位,而且,成本控制得住,打破了之前插混就要比同級燃油車貴的認(rèn)知。
便宜,又省油,漸漸的,軒逸、朗逸的用戶,開始移情于比亞迪秦PLUS DM-i了。
★ 插混,或是自主超越合資的跳板
增加一個油箱,就能讓電動車的成本大幅降低;從接納程度上,尤其是對補能的焦慮,插電混動也占據(jù)優(yōu)勢,畢竟,“進”可充電,“退”可加油,符合人們但求萬全的消費心理。
正如我們之前的分析:插混車型集齊燃油車和純電車型的優(yōu)點,動力強,續(xù)航高,不用擔(dān)心續(xù)航趴窩的問題。同時,動力性能方面也有所保證,尤其是“油電同價”的定價策略,勢必會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前不久,新能源購置稅再度定調(diào),未來4年,仍有購置稅減免的相關(guān)政策優(yōu)惠。插電混動并未被排除出去,與純電一視同仁。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政策是支持插混的,希望插混可以率先取代燃油車。
大方向定了,自主品牌早就在全力狂奔了,插混、純電,雙線并行。
比如,5月15日,長城推出了哈弗梟龍,指導(dǎo)價區(qū)間為13.98-15.68萬元,全系標(biāo)配Hi4電四驅(qū)技術(shù),綜合功率185kW,綜合扭矩375N·m,綜合續(xù)航超1000km。

作為混動一哥,比亞迪5月25日推出了宋Pro DM-i冠軍版車型,13.58-15.98萬元的售價區(qū)間基本與哈弗梟龍一樣。
其他自主品牌也動作頻頻,6月2日,奇瑞下線了鯤鵬C-DM電混系統(tǒng),預(yù)計覆蓋奇瑞集團的多個品牌。到2024年,將推出20款以上C-DM車型。

相對于自主,插電版的豐田RAV4、本田CR-V、大眾途觀等,定價動輒貴出好幾萬。而且,插混也一直不是合資品牌的發(fā)力重點。
轉(zhuǎn)型遲緩,自家A級燃油車的份額還在不斷被自主插混搶奪。未來,合資燃油車的道路將更不好走。
自主直插合資腹地,接下來的幾年,我們或?qū)⒂忠淮我娮C歷史。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晞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