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峰接受紅星新聞采訪:“美人魚”儒艮在中國已介于"功能性滅絕"和“野外滅絕”之間
編者按:2022年8月26日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fā)會、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就儒艮在中國功能性滅絕這一事件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周晉峰博士表示,中國的儒艮可認為已介于“功能性滅絕”和“野外滅絕”之間的狀態(tài),綠會儒艮課題組會將“儒艮的重引進”作為主要目標,努力恢復儒艮保護區(qū)的近海生態(tài)系統(tǒng),攜手國際社會進行引導性的物種重引入。綠會融媒現(xiàn)將該采訪詳細報道內容轉發(fā),供讀者參閱。
按文/Samantha? ?審核/綠茵
“美人魚”儒艮被指在中國功能性滅絕 專家:已介于“功能性滅絕”和“野外滅絕”之間
紅星新聞?2022-08-27 09:45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夢婕 實習生 李龍靚
實習編輯 朱潔英
“因外型與海牛類似,且有一條類似鯨魚的尾巴,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儒艮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美人魚”。8月26日,一則關于“美人魚原型(儒艮)在中國滅絕”的話題引發(fā)網友關注?!?/span>
據一份由中國科學院和倫敦動物學會的科學家共同完成,并在近日發(fā)表于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儒艮經歷了快速的種群崩潰。目前,“美人魚原型”儒艮在中國已“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ly extinct)”。
公開資料顯示,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動物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據公開報道,1999年12月,廣西北海附近海域發(fā)現(xiàn)一頭死亡的儒艮擱淺于海灘,這是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周邊發(fā)現(xiàn)的最后一頭死亡的儒艮個體。中國最后一次發(fā)現(xiàn)儒艮的記錄則停留在2008年,地點在海南省的東方市。
8月26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下稱“中國綠發(fā)會”)秘書長周晉峰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沒有人在中國再觀測到儒艮,中國的儒艮可認為已介于“功能性滅絕”和“野外滅絕”之間的狀態(tài)。

紅星新聞:判定一種生物為“功能性滅絕”的標準是什么?
周晉峰:“功能性滅絕”一般是指野生物種依靠自己不能維持繼續(xù)繁衍,若不加以緊急救助,將會走向“野外滅絕”的狀態(tài)。還有一種說法是,野生物種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存在各自的職責和功能的。如果數(shù)量太少,以至于無法履行它的功能時,便可以稱之為“功能性滅絕”。
紅星新聞:為何說儒艮在中國已經“功能性滅絕”了?
周晉峰:目前,儒艮在中國已介于“功能性滅絕”和“野外滅絕”之間的狀態(tài)。近十年我們在做南海生物多樣性調查的過程中,走訪了不少相關人群,如專家、漁民、保護人士。但最終的走訪結果都是沒有人在中國再觀測到儒艮了。
如果進一步的科考仍然找不到儒艮,就有可能被宣布野外滅絕。所以,今年我們成立了中國綠發(fā)會儒艮課題組,并且把“儒艮的重引進”作為工作組主要的目標。
紅星新聞:我國最后一次發(fā)現(xiàn)儒艮是在14年前,導致其急劇減少以至于功能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周晉峰:首先,是我國近海的海草床在大規(guī)模地退化和消失。因為儒艮是以海草為食的,而海草床的退化與人類活動有關。人類向近海排出污水,污水中的化學物質、以及渾濁度對海草會造成傷害。其次,人們在近海的航運、捕撈、采砂等活動,會影響海草的生存環(huán)境。就像熱鬧的大街上不長草,熙熙攘攘船來人往的熱鬧海邊同樣也長不了海草。沒有海草,儒艮自然不會來了。此外,早期的過度捕撈,以及船只的撞擊也是導致儒艮數(shù)量減少的因素。
紅星新聞:1986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qū)”。1992年10月,國務院又將其批復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也就是說我們很早就在對儒艮進行保護,為什么結果還是不樂觀?
周晉峰:自然保護區(qū)不是動物園,不是建個籠子就行。儒艮雖然在保護區(qū)內可以被保護得很好,但是若是周邊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消失,導致它的棲息迅速地退化、減少、甚至崩潰,也是會導致儒艮的滅絕的。
所以我們認為,有效的保護是全面的保護,而不只是單個瀕危物種的保護。我們要保護的是自然生態(tài),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比物種更重要。生態(tài)系統(tǒng)承載了物種,物種承載了基因,這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三個層次。所以儒艮保護區(qū)不光得保護儒艮,還得保護海草。
紅星新聞:儒艮在我國乃至于全世界的分布區(qū)域是什么樣的?
周晉峰:在世界范圍內,儒艮是一種分布比較廣泛的海洋生物。澳洲、美洲、非洲、南亞都有,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水域。至于我國,原本在東南沿省的近海也有,主要是由于以前那些地方有大量的海草、近海比較淺、日照比較充足、海水比較干凈等原因。
儒艮是近海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它在我國的功能性滅絕只是一種區(qū)域性的現(xiàn)象,但在世界上的其他海域還是有儒艮生存著的,它還沒達到瀕危物種的標準,只是易危物種。
紅星新聞:目前你們在保護儒艮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周晉峰:首先,我們開展了科學傳播,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主流化。因為作為全國一級學會,科普是我們重要的工作。然后,我們有向關部門發(fā)函,以及聯(lián)系國內外在儒艮領域的科學家,去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我們也制定了儒艮課題組未來三年的工作計劃,希望社會各界都可以參與進來,通過儒艮的重引進來重建我們近海的“綠水青山”。
這個工作計劃主要包括,研究儒艮生存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廣西北部灣儒艮保護區(qū)的情況,努力讓儒艮保護區(qū)恢復其原有的自然生態(tài);研究所有的儒艮保護區(qū)和儒艮遷徙路線;向相關國家和部門建議“重設航道”,讓航運、捕撈等人類活動盡可能避開相關線路;攜手國際社會進行引導性的物種重引入。
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5年后能夠在中國再次看見儒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