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肯背鍋:是孫權和劉備聯手,一次羞辱兩次使絆兒,活活氣死了周瑜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描述了周瑜很不待見劉備:他想過直接將劉備做掉,做掉建議被否決后,又想出了懷柔和軟禁之策。
建安十四年的孫權,對劉備這個比自己大二十歲的“妹夫”還不錯,不但否決了周瑜的兩次建議:“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一下子搞掉),故不納?!?/strong>
孫權不肯對劉備下手,卻想動一動周瑜,他還在借出南郡后,悄悄地對劉備說周瑜不可不防:“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strong>
這話要是讓周瑜聽到了,肯定會提桶跑路:赤壁之戰(zhàn)打完了,我也沒用了,下一步紫胡子就要奪我兵權、取我性命了!

周瑜三十六年英年早逝,是不是被孫權和劉備聯手做掉,史料沒有記載,咱們也別憑空揣測,但是看三國史料,我們又兩點可以確認:第一,周瑜對諸葛亮真沒啥想法,嫉妒更是不可能的(要說娶了黃月英的諸葛亮羨慕娶了小喬的周瑜,還比較靠譜);第二,周瑜是真想做掉劉備,而劉備也沒少往周瑜眼睛里捅棒槌。
周瑜曾建議孫權搶先一步進占益州,結果被劉備重兵堵路,周瑜之死,也可能是被劉備氣的:“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fā)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龟P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strong>
赤壁之戰(zhàn)前,諸葛亮沒有正式官職,也就是個幕賓角色,戰(zhàn)后才跟龐統(tǒng)一起受封軍師中郎將——當時各路諸侯表面上還都承認自己是漢臣,用的也是漢朝軍制,軍銜從高到低是這樣排列的: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四方將軍、四征四鎮(zhèn)四平、雜號將軍、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校尉、都尉。
許褚和典韋在曹營都是先當都尉后晉升校尉,赤壁之戰(zhàn)時魯肅為贊軍校尉,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才受封偏將軍領南郡太守,此前的“前部大督”是臨時職務,不算正式軍銜。
通過周瑜受封的官職,我們似乎能找到他不待見劉備的主要原因——被劉備“借”走實權,才是周瑜生氣的主要原因,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只是原因之二。

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周瑜肯定會很不高興:“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孫權嫁妹是出于對劉備的畏懼,這在周瑜看來,有點漢匈和親的意思。
作為東吳軍方第一人,周瑜還是孫小妹的哥哥,不管從哪方面想,劉大叔娶孫小妹,對東吳的將軍們來說,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漢末群雄混戰(zhàn),董卓、呂布、公孫瓚、袁紹、袁術、劉表、劉璋、張魯很不甘心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曹操、劉備、孫權笑到了最后。笑到最后的曹、劉、孫三家,關系也是十分復雜,如果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姓夏侯,那么張飛見了曹操就得叫聲大爺。
張飛管曹操叫大爺并不吃虧,因為那畢竟是真的娶了夏侯淵的侄女,而劉協和曹丕之間的關系,那就是亂套了:丞相曹操把五官中郎將曹丕的三個妹妹都嫁給了漢獻帝劉協,山陽公劉協又把兩個女兒送給魏文帝曹丕做了妃子,您說曹丕是應該管劉協叫妹夫,還是叫老丈人?

劉協生于公元181年,曹丕生于公元187年,劉協做曹丕的妹夫有點大,做曹丕的丈人又有點小,張飛是多大娶的夏侯淵侄女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張飛應該比夏侯姑娘大至少十歲:“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夏侯姑娘嫁入張家是立為正妻,按照古禮,只有明媒正娶的才能立為正妻,所以這門婚事,夏侯惇和夏侯淵應該是知情并首肯的,甚至有人說那原本就是曹操的主意:建安三年,張飛跟隨劉備依附曹操,曹操向朝廷申請,封張飛為中郎將,兩家結親,應該就是那時候的事情。
我們看正史就會知道,張飛從建安五年春正月到建安六年九月,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張飛好像都消失了,他再次出現,是跟劉備一起到了荊州。
張飛那一年多時間是不是躲在夏侯家中度蜜月,史料同樣沒有記載,但是劉備與孫小妹的父親孫堅肩膀頭齊論弟兄,卻是有史料記載的——很多人認為劉備沒有參加討董聯軍,事實上他是參加了的:“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后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證明劉備參加討董聯軍的,是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璨,王璨是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跟蔡邕、劉表的關系都很不錯,還曾在長安城頭親眼目睹呂布跟郭汜單挑,他說劉備參加了討董聯軍,那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孫堅和曹操同歲,比劉備大六歲,他們是可以肩膀頭齊論弟兄的,而孫小妹再大也大不過哥哥孫權,孫權尚且比劉備小二十一歲,孫小妹叫劉備一聲大叔,一點都不為過。
孫策與周瑜是連襟,孫小妹是孫策孫權的妹妹,她管周瑜也應該叫姐夫,眼看“小姨子”孫小妹嫁給了胡子稀疏的劉大叔,周瑜臉上不光彩,心里也不痛快,這是他要弄死劉備的第二個原因。
孫小妹嫁給劉備后琴瑟相和,那只是小說和電視劇的演繹,這對“夫妻”從一開始就不和睦:孫小妹驕橫跋扈,劉備無可奈何,只好筑了一座“夫人城(遺跡尚在)”,讓趙云帶兵看守,算是剛結婚就分居,還把新娘子軟禁起來了,所以正在青年的孫小妹和還有生育能力的劉備(入川后又生了兩個兒子)“結婚”三年,卻是顆粒無收。

真正讓周瑜氣滿胸膛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劉備“借”走了南郡,讓周瑜這個“南郡太守”沒了地盤——在任何一個亂世,地盤都是極為重要的。南郡太守周瑜可以算“封疆大吏”,可以在南郡募兵征糧,整個南郡都落入劉備之手,周瑜就只能伸手朝孫權要兵要糧了。
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一方面是想讓劉備在襄樊一線跟曹仁開戰(zhàn)而自己隔岸觀火坐收漁利,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要削去周瑜的實權——孫權不給周瑜地盤的原因,咱們前面已經說過了。
劉備借走了周瑜的地盤,讓周瑜變成了“空頭太守”,周瑜只好想辦法往西川發(fā)展,結果半路上又被劉備威脅,想一路打過去,又怕孫權幫妹夫不幫自己,連憋氣帶窩火,周瑜掛掉了:“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strong>
據裴松之先生考證,巴丘就是后來的巴陵,也就是說,周瑜是被劉備大軍擋住去路,活活氣死的。

一次羞辱,兩次使絆兒,這個仇周瑜是沒機會報了,我們說周瑜是被劉備活活氣死的,一點都不為過,而諸葛亮則不需要,也沒有能力背這口鍋:我就是軍師中郎將,在赤壁之戰(zhàn)中當的是聯絡官,我就是想氣周瑜,他也不理我!
我們不知道孫權為什么要對劉備說周瑜會另起爐灶,但是仔細想一想,也就不難理解了——孫堅孫策都曾是袁術的打工仔,后來卻成了江東之主,周瑜為何不能拿下荊州自立為王?
我們看《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zhèn)鳌肪筒浑y發(fā)現,孫權父兄就不是一個忠心的下屬,他們可以背離袁術,周瑜為何不能另起爐灶?
“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薄芭d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術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從這兩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孫家也是從袁家分出來的,所以孫權防范周瑜,也在情理之中,而周瑜兩頭受氣郁郁而終,同樣可以理解:如果周瑜被劉備和孫權聯手擠兌死,三國的歷史是不是就要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