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依靠后燕崛起,為何卻忘恩負義,對后燕發(fā)動戰(zhàn)爭?
在北魏崛起的過程中,后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拓跋珪起兵之初,他的力量很弱,所以與后燕的慕容垂結盟。按照史書的說法,“燕、魏之與國,彼有內(nèi)難,此遣赴之;此有所求,彼無違者”,雙方“和好多年,行人相繼”??墒峭匕汐曉谟鹨碡S滿后,卻發(fā)動了對后燕的戰(zhàn)爭,導致后燕喪師失地,徹底衰敗。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離心離德
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陷入混亂之中,慕容垂、拓跋珪都走上了復國之路。慕容垂很快就占領河北地區(qū),建立起了后燕政權。與此同時,拓跋珪雖然也建立了北魏,但是他的實力根本無法與慕容垂相比。另外,拓跋珪還是慕容垂的晚輩,雙方存在親屬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北魏與后燕結成了同盟。
不過在慕容垂看來,他與拓跋珪不是同盟,而是藩屬,他一直想把拓跋珪置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慕容垂曾經(jīng)派人加封拓跋珪上谷王,還賜予西單于的印綬,但是拓跋珪沒有接受。之后,拓跋珪派使者前往后燕,遭到了慕容垂的斥責,“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使者返回北魏后,對拓跋珪說道:“垂死乃可圖。”

二、雙方交惡
拓跋珪是個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屈居于后燕的壓制之下。北魏、后燕結盟是出于共同的利益,可是隨著雙方國力的提升,以及對外擴張戰(zhàn)爭,雙方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矛盾。在北魏對外征討的過程中,賀蘭部被迫投降??墒琴R蘭部的首領賀訥暗中與后燕勾結。事后,后燕將領慕容麟對慕容垂說道:“臣觀拓跋珪舉動,終為國患”。
慕容垂深以為然,他扣押了北魏的使者,然后以此向拓跋珪求良馬,遭到了北魏的斷然拒絕。與此同時,拓跋珪還派人聯(lián)絡西燕的慕容永。原來,西燕是后燕的死敵,拓跋珪與慕容永結盟,這是慕容垂所不能容忍的,雙方的同盟關系至此破裂。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拓跋珪不算忘恩負義,他利用后燕崛起,在實力強大后,雙方的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了。

三、魏燕交鋒
394年,拓跋珪基本上控制了代北地區(qū),慕容垂也滅掉了西燕,北方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兩強對立的局面。第二年,慕容垂以拓跋珪“侵逼附塞諸部”為由,發(fā)動了對北魏的戰(zhàn)爭,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領兵八萬出征。拓跋珪采取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政策,將后燕的軍隊引到參合陂,然后采取了突襲,結果后燕幾乎全軍覆沒。
參合陂之戰(zhàn)后,后燕損失慘重,于是慕容垂御駕親征。慕容垂雖然年老,但拓跋珪深知自己不是他的對手,主動率軍撤退,不與其交鋒。拓跋珪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是年輕,只要慕容垂一死,后燕根本不在話下。出征的過程中,慕容垂患病,死于軍中。繼承的慕容寶被拓跋珪打得落花流水,丟掉了河北地區(qū)。拓跋珪依靠后燕,最終又擊敗后燕,最終北魏崛起。
參考資料:1.《魏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