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場景意圖的音樂,會完美溶解在場景里


作者:怠心客
封面:《Princess Principal》
在連載的?第一部分?,我們和梶浦由記一起回顧了她的動畫作曲生涯中的幾部重要作品。接下來,梶浦將會介紹她為動畫制作音樂的方法。
如果動畫有原作,她會反復閱讀,掌握全書的“節(jié)奏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身體也會被染上作品的節(jié)奏感,就算不加細想就開始寫曲子,也能感受到整體上大概是這個節(jié)奏,展開制作。
另外,“色彩”也很重要。就算讀原作的時候?qū)ι视辛擞∠螅木幊闪藙赢?,可能又會變成別的色調(diào)。所以,她會去要動畫的背景畫。動畫最初是從背景畫開始做的,很多時候,就算別的素材沒湊齊,也會有背景畫。她看著圖像,心想“我本來是那樣的色彩,但原來動畫要更暗一些”或者“沒想到還挺亮的”,調(diào)整自己認知中的色彩,刻在心里。
因為一旦開始制作,就停不下來,等后面要改就會很費事,所以,在自己心里定下整體的節(jié)奏感和色彩之前,梶浦不會開始制作音樂。如果心頭有什么想法閃過,也會做做筆記,但盡量不會深入。

不過,這也要看具體情況。像是《空之境界》,梶浦還沒有那么深讀原作,就寫出了主題音樂,這首樂曲之后包括編曲在內(nèi),原封不動,成了整部作品的主題。這也是因為她與作品合得來。
在《空之境界》里,梶浦完全結(jié)合畫面制作音樂,終于明白,如果自己對作品沒有某種程度的演出方案,是做不來背景音樂的。而在制作《NOIR》的時候,她完全沒有這樣的方案。在經(jīng)歷了幾部作品之后,她才開始能在自己心中樹立類似方案的東西。所以,現(xiàn)在,她要盡可能在掌握作品的整體印象之后,才開始制作音樂。
而當她正式開始作曲時,最近的動畫制作方往往會希望她先交一首預告片用的音樂出來,她就要第一次自己把作品的整體印象梳理成一首樂曲。在完成之后,她會和制作方對答案,判斷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因為是預告片,所以當然會配上畫面,她看了就會想“曲子的速度太快了”或者“人物的動作比想象中激烈,可以寫得再快點”。所以,在為預告片寫過一曲之后,再開始制作正片音樂之前,她有時也會調(diào)整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也有時候,制作方希望她先寫主題歌。這都要看具體情況。
另外,在開會的時候,她經(jīng)常就會想出一段旋律來。因為碰頭會是最能聽到制作方的想法的場合。她聊著聊著,腦海就會冒出一段音樂,覺得“是不是就是這種感覺的?”。她把這種無心中想出的旋律記下來,后面往往會成為占據(jù)作品中關(guān)鍵地位的樂曲。所以,對梶浦來說,第一次和監(jiān)督、音響監(jiān)督為首的主創(chuàng)團隊全員集合進行的碰頭會非常重要。
前面也說過,梶浦在閱讀原作時,會把自己根據(jù)第一印象想到的樂曲記下來。雖然等她掌握了作品的整體印象之后,有時也會把之前記下的曲子全部抹消;但是也有時候,她會發(fā)現(xiàn)最初想出的曲子還是很重要。
梶浦認為,第一印象的直覺很寶貴。如果她自己第一次接觸到作品,覺得“這樣的音樂會很合適”,很有可能就會讓第一次接觸到作品的觀眾也覺得“這樣的音樂很合適”。所以不管自己根據(jù)第一印象想出的曲子日后用不用得上,她總之都會記下來。

在制作音樂時,梶浦往往是先寫出旋律,再用種種樂器進行編曲。她思考不同場景要怎樣使用旋律。
另外,配樂往往是根據(jù)需求表做出來的,她也會解讀監(jiān)督和音響監(jiān)督是出于什么樣的意圖寫出了需求表。
如果是電影之類配合畫面作曲的作品,她聽得到臺詞,看得到畫面切換的時間點,就很容易掌握到節(jié)奏感,做起來比較容易。而 TV 動畫沒有這些東西,她要出聲朗讀腳本,想象場面的情緒。雖然等她看到實際加入臺詞的視頻后,可能也會覺得情緒高低和自己想象不一樣;但當作曲時猶豫不決,她還是要先試著出聲讀一讀,掌握喜怒哀樂的起伏。
梶浦說,一個場景之所以要配音樂,一定是有理由的。比如說想要更換場景,或者是想要傳達登場人物的悲傷之類。這話說出來不太好聽,但是背景音樂,比起音樂本身優(yōu)不優(yōu)秀,更需要考慮的還是“用處”。所以,如果自己理解不了為什么這里需要音樂,就會很難制作。
不過,比起能用語言明確解釋清楚的“理解”,更重要的可能還是感性的東西。當她偶爾不明白為什么要配音樂的時候,就一定會去問制作方,音樂在這里承擔的是什么樣的使命,應該加上什么樣的感情。

理解了場面的感情之后,她就可以配合感情選擇樂器,進行編曲。樂器和情緒也是有一定相性的,比如說弦樂適合用在感情深沉的時候,鋼琴的單音適合非常私人的心情之類。樂器的音色非常重要。而且,并不是不管什么場合都是真實樂器最好。
梶浦認為,原聲帶必須在放 3 秒內(nèi)傳達音樂的意義。如果悲傷,就必須用 3 秒表達出悲傷;如果詭異,就要用 3 秒體現(xiàn)出詭異。有時候時間可能還要壓縮到 1 秒。所以,她要思考用什么樣的音色更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向聽者提供信息:該是鋼琴的單音呢,轟鳴的弦樂低音呢,還是沉靜的弦樂高音。因為不同樂器人耳容易聽清的點是不同的,所以剛開始聽到的音色就非常重要。
雖然說是“背景音樂”,但是音樂必須充分支配場景。除非是有意要迷惑聽眾,否則不能讓聽眾聽不懂意圖。就算是安靜的音樂,如果自己制作時不理解狀況是怎么個安靜法,只是一味寫得安靜,也是不行的。
雖然可能也有人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地說明的樂曲,但是原聲帶往往就是用來說明什么東西的音樂,所以,梶浦認為,如果音樂不是嚴格依照這個用途寫出來的,就不能從前奏起就融入作品的世界。而要是音樂符合一個場景的意圖,就會完美地溶解在場景里。所以從某種含義上來說,背景音樂還是道具。


說到梶浦由記的音樂,有一個不可不提的特征,就是“人聲”。在她制作的動畫音樂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使用人聲的樂曲。這一部分是出于她的個人喜好:梶浦曾經(jīng)是合唱團成員,喜歡上音樂的契機也是歌劇。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梶浦認為,歌曲可以支配人的耳朵。
雖然人們經(jīng)常說梶浦“把人聲用做樂器”,但她自己并不如此認為。人類的聲音是為了向其他人類傳達什么東西而發(fā)出來的。所以,一首樂器只要加入了人的歌聲,人就一定會去聽歌聲。不管你再加上別的什么樂器,耳朵還是一定會沖著歌聲去。
所以,梶浦認為,人聲不可能成為樂器。不管別的樂器彈得多天花亂墜,也還是抵不過歌聲的存在感。而就算人聲唱得再靜謐,人的本能還是會去聽歌。因此,在使用歌聲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把歌聲當做“最終兵器”來用。不管是日語的歌聲,造語的歌聲還是古典的合唱都是如此,不當成最終兵器,輕易地用,就會傷到自己。
另外,不同的監(jiān)督當然對加入人聲的背景音樂喜好也不一樣,有人喜歡,有人反感。所以也必須和音響監(jiān)督、制作團隊深入交流。你自顧自地用還是不行的。
因而,雖然梶浦自己和她的粉絲都喜歡有人聲的配樂,但該用在哪里,其實是個難題。

梶浦由記音樂的弦樂同樣是一大亮點。但實際上,她剛開始寫原聲帶的時候,只會用小提琴和大提琴,也不知道該怎么寫記號,寫出的樂譜非常粗略,遭到了樂手的嫌棄。梶浦雖然感到很丟臉,卻也沒有因此去學習弦樂。因為她覺得自己的音樂種類單調(diào),估計也就能接到 3 部活,就算努力寫完整編制的弦樂也沒有用。
然而,當她接到游戲《異度傳說 EPISODE II 超越善惡》(2004 年)的委托時,游戲制作方要她“用大編制的弦樂”,梶浦這才慌了:“誒?我沒寫過大編制啊?!钡搅诉@時,她才開始學習了。等實際用過一看,她發(fā)現(xiàn),大編制弦樂非常適合自己一直想演奏的音樂。這讓她發(fā)自內(nèi)心地后悔,覺得應該早點去學。
隨著深夜動畫的粉絲增加,音樂的制作預算也提高了,可以大量使用大編制和真實樂器。梶浦發(fā)現(xiàn),樂團演奏的弦樂,可以輕松表現(xiàn)出感情的增幅,能夠非常簡單地表現(xiàn)出她想象的東西。
在小的時候,梶浦看了歌劇表演,深受感動,卻一直以為自己只能做那種音樂的聽者。然而,動畫的世界與歌劇非常相近,感情都很夸張,人會死、會很、會殺人,仰天大學,嚎啕大哭。真人電影就很少會有這樣的場景,人物的感情更貼近尋常人。雖然不同動畫當然也不一樣,但是夸張到讓她覺得“需要這么夸張的音樂嗎!”的配樂方法更適合動畫。這種影像音樂,實際上,只有動畫和好萊塢電影會有。
另外,動畫畢竟是虛構(gòu)的世界,就算沒有 1000 個人,也能做出來千軍萬馬沖鋒的場面。雖然畫的人會很辛苦。這么一想,動畫音樂可以讓她為所欲為地寫別的工作里寫不了的壯闊音樂。

梶浦認為,有很多人都喜歡寫世界觀宏大的音樂,而對這些人來說,動畫音樂的世界正合其意,是一個開心得不得了的領(lǐng)域。反過來說,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夸張的感情起伏,反而就難以對應種類豐富的動畫音樂。
至于要說梶浦自己適不適合動畫音樂,她認為,原本,最適合寫原聲帶的,是能夠?qū)懗龇N類豐富的各流派音樂的人。而她喜歡的音樂類型狹窄,雖然也做出了種種嘗試,但到最后還是回到了自己喜歡的方向。說實話,對寫原聲帶來說,這算不上強項。所以,她直到現(xiàn)在都認為,自己能夠接到這么多作品,有些神奇。她一直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會被人厭煩,接不到工作。所以總是帶著“我還能寫啊,太感謝了”的心情,全力享受創(chuàng)作。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nèi)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630c939861e01049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