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觀后感
看過幾本不值一提的書后,自己就好像看明白了一些些總被自己忽視的小細節(jié),每個人,站在某個立場,也許實事求是地說話,有可能算是在“攻擊”該立場對立的某個特定群體,同時“維護”該立場對應(yīng)的原生群體;也許“善意”地說謊,有可能算是在“保護”該立場對立的某個特定群體,同時“自嘲”該立場對應(yīng)的原生群體。真實世界本就是黑白顛倒,善惡一體,自己適時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切都剛剛好?;厥走^往,看到自己的每一次抉擇都像是被無形的手操縱著,跳出違背自己初心的舞步,刻下不可更改的歷史年輪,心里的感覺很難描述,既想感激又想知道天命為何如此安排,明知自己不是那天選之人,為何要降臨一個個災(zāi)難呢?在缺少同齡人樣本的比對時,感覺自己實在遭重;在面對歷史中的人物樣本時,卻又覺得自己經(jīng)歷太少,生活的素材太過淺薄,簡直拿不上臺面,所以醒悟太晚,好奇妙的感受呵!
看完姜文導(dǎo)的這部電影,對那個年代的人又多了一個立體的形象。自己想,作為黃河流域孕育下的華夏兒女,這片豐饒的土地哺育兒女們長大成人,也束縛著兒女們的獨立進取之心的覺悟??鬃诱f,三十而立,也許這里的立就是有所樹立,有所依附,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建立,往后的人生就會按照這些行為準則進行抉擇、行事。
1.應(yīng)當尊重人,知曉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趨吉避兇”
2.熵增定律
3.應(yīng)當增加人們做事的主觀能動性(參考第二條),降低與之相對應(yīng)的貧富差距過大,官僚主義與壟斷主義的負面影響的發(fā)生幾率(這些是必然發(fā)生的,參考第一條)
4.應(yīng)當順應(yīng)潮流做事,不尊重他人而企圖成事,事必?。▍⒖嫉谝粭l)
5.改革勢在必行(參考第二條)
想到了這一時期的,對應(yīng)的有無立場或不同立場下的不同人的人生抉擇。

不同立場的人說出代表各自立場利益的話,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如何,其本質(zhì)都是鞏固個人利益。當然咯,假若這個人本身就沒有立場,卻又該如何說——有的鳥兒來到這個世上,就不是專門為了躲槍子兒來的,做完鳥兒該做的事也就該去了。做人難,難做人呀,自己最近胡思亂想了一些事情,若一件事(類似無心之舉)僅僅影響筆者一個人的臨時利益,以包容無視為主要原則;但若是這件事影響到筆者為代表的群體的長遠利益,那么矯枉必須過正,不鞏固被代表的那部分群體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事必敗。
中午睡了覺起床,下午人太過興奮便接著看完了王朔寫的《兇猛動物》,挺有意思的一個作者。就是很想去探尋這兩個人之間的心情,甚至通過每一首歌曲去想這部電影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拍攝的呢?姜文的第一部電影,應(yīng)該是很興奮吧,還寫了書留作紀念,銷量不太好的樣子,想來小眾的電影當然是沒有特別多的受眾。
已經(jīng)忘記為什么要觀看這部電影,只是順著自己羅列的小點點,挨個打卡。想來也許是順著奧斯卡獲獎或者提名清單里看見眼熟又沒有看過的數(shù)據(jù)項,便將其收納進來。找到這部電影的在線資源也是花了一番周章,自己常用的四個大眾渠道竟然都沒有完整版本,只好使用自己的秘技,終是能夠看到。
那個年代,兔子和棕熊還是朋友關(guān)系,種種原因兩個小動物終于是分道揚鑣,這個遺憾么?從辯證角度來看,遺憾中包含著圓滿,圓滿中又帶著遺憾,看個人從什么角度去評說。至于為啥要分手,筆者以為可以參考上述的第五條,這里就不作個人的記錄,誰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進行實事求是的記錄呢?
故事大概就是記錄在某個時代背景下,燥熱的青春和無處安放的英雄夢,隨處可見的“首長們”,以及隨軍家屬和“首長們”的子輩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功臣們在功德圓滿的那一刻就開始向罪臣轉(zhuǎn)化,屠龍少年在砍殺惡龍之后,自己即使只是正常過日子,卻總免不了被周邊的蘑菇人推崇為新的巨龍,尊重他人,獻祭自己,原來自己總是在經(jīng)歷著重復(fù)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