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樓飯莊攜手甄建軍大師重現(xiàn)老北京莊館菜
近日,一家名為“京華樓飯莊”的餐館,在朝陽區(qū)慧忠北里餐飲黃金地段悄然開張營業(yè)了。飯莊一開業(yè)就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guān)注,烹飪界的專家領(lǐng)導、駐華使節(jié)、名人名流、名嘴老饕紛至沓來,贊譽有加。

京華樓飯莊經(jīng)過了2年多的籌備策劃,名師設(shè)計,耗資千萬,誠聘王希富先生的嫡傳大弟子,國家級烹飪大師、宮廷菜傳人、京菜大師,甄建軍先生親自主理。

流行于清末民初的莊館菜,以“選料上乘、刀功精湛、制作精良、火候頗佳”等特色,深受當時上層人士的青睞,但目前卻近乎失傳了。京華樓的總經(jīng)理羅恒發(fā)機緣際會地找到精通宮廷菜、莊館菜的行家—中國烹飪大師甄建軍先生,聯(lián)袂打造出了京華樓飯莊。

甄建軍先生是宮廷菜、莊館菜傳承人、御膳面點大師、王希富老先生的嫡傳大徒弟,是王老先生2001年底創(chuàng)辦的“榮華富貴”班第一期學員。王希富先生出身于御廚世家,對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深有研究,尤其對宮廷菜和滿漢全席知之甚多。近十幾年來,他向弟子講授了九百多道宮廷菜,并復原了“滿漢全席”,被奉為宮廷菜傳人。 甄大師勤奮好學,深得恩師的真?zhèn)鳌T谕跸8坏南ば慕淌谙?,甄建軍精進了宮廷菜、莊館菜的烹飪技法并與師傅共同致力于對傳統(tǒng)京菜-宮廷菜、莊館菜進行重新挖掘整理,以期能多找回一些在歷史長河中遺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手藝和文化。

此次羅恒發(fā)誠邀甄大師出山,挑起莊館菜的大梁,搶救傳統(tǒng)美味佳肴,開設(shè)了一開業(yè)就是碰頭彩的“京華樓飯莊”!為京城食客重現(xiàn)宮廷菜、莊館菜匯集而成的真正的北京菜的精彩。

京華樓飯莊,經(jīng)營的是莊館菜、宮廷菜、京魯菜,傳承的是宮廷美饌和八大樓、八大堂的精華,更是先輩的烹飪技藝和美食智慧。京華樓將百年前的味道一一復刻出來,讓今人能夠通過食物與古人對話,將那些已經(jīng)只能在書本上看到的文字轉(zhuǎn)化為可觸摸可品嘗的真實存在。
以下為大家分享六道極具文化內(nèi)涵與烹飪功力的莊館名菜,一招一式見真章。
醬汁桂魚:

醬汁魚,是地地道道的京魯菜的叫法。咱們京華樓賣的就是:醬汁桂魚。京魯菜,桂魚算是中高檔的原材料。選用鮮活二斤以上的桂魚,去鱗,去鰓,去內(nèi)臟,用溫開水給他燙表皮,處理干凈之后,打成蘭草花刀,再進行炸制,把它炸到外焦里嫩,皮兒要挺實住了。炸魚不能炸干,時間長了口感不好。魚炸好,要炒醬。用香油打底油。蔥姜熗鍋以后,炒黃醬。把事先備好的黃醬稀釋了,把豆瓣給它過濾出去。
炒醬三部曲,第一姜汁炒,第二用黃酒炒,完了再加糖,把它炒香。通過三次炒制,把黃醬炒出他的醬香味,然后再加上適當?shù)呢i肉湯或清水,把醬汁炒香了用姜汁呲開。湯為什么不用雞湯?因為用豬肉湯燒出來的魚不腥,而且肉質(zhì)、口味口感都比雞湯要好。如果遇到回民和一些不吃豬肉的,那就用清水直接燒。把這個炒的醬汁原汁原味的收?到桂魚里邊,這個菜完全靠小火慢慢收?。最少40分鐘,把醬汁收出香味了,再出盤。裝在盤里頭,把醬汁回勺炒的更香,亮亮的,淋在這個魚的表面,撣上江米均勻的灑在醬汁桂魚的表面,這個菜顏色是棗紅色,口味醬香濃郁。為什么叫醬汁魚,是靠黃醬、白糖、姜、黃酒、蔥、香油這么收?而得的。
油爆雙脆:

所謂油爆雙脆,這是一個白汁菜。鮮咸口,略帶胡椒和醋的香味而不酸。油爆就是旺火速成,利汁爆芡。干凈利落,芡一定抱住原材料本身,不能嘩啦一下全脫下來,叫利汁爆芡。
雙脆就是豬肚仁兒(豬肚仁兒要選當天宰殺豬的肚頭兒里最內(nèi)層的豬肚仁)和雞胗。經(jīng)過細加工,豬肚仁切成網(wǎng)紋花刀的小方塊,雞胗切成菊花花刀,便于受熱,增進美觀,便于烹調(diào),增進入味。
這個菜腌制入味,掛一下薄漿,拿開水稍微焯一下,在高油溫的情況之下,爆出來。高油溫到什么程度,八九成的油溫, 280度-300度的油溫,給它爆出來,這叫爆菜。爆油之后,很快控凈油翻到炒勺后,兌碗芡。鹽、胡椒粉、蔥、姜、蒜、醋、料酒、姜汁、淀粉都兌好了,直接潑里頭,讓他旺火速成,瞬間叫利汁爆芡。讓芡瞬間穿在雙脆身上,這就入味了。通過烹調(diào),通過高油溫,雙脆這類東西韌性比較強,如果手慢了是嚼不動的,所以說必須是旺火速成,這道菜看似簡單,但在廚師里它是一種境界很高的菜。不是是個廚師就能把它做好的。過去在八大樓,八大堂能擅長做這個菜的都是廚師長、頭伙。是炫技的菜。從刀工,到火候,調(diào)味都是瞬間完成的。在時間和速度和溫度上,看一個廚師真正的技能。這道菜要以最快的速度呈現(xiàn)在客人面前,才好吃!
炒五彩墨魚絲:

口味鮮咸,墨魚鮮嫩,肉質(zhì)口感好,檔次高,爆炒鮮墨魚,把墨魚片薄切細,切成火柴棍粗細的細絲,用清水把咸味淡掉。拿熱油汆一下。為什么叫五彩墨魚絲:墨魚是白顏色的;黃的是蛋黃蒸的黃蛋糕切成絲;黑色是海參的黑灰;綠色,韭菜箭兒,這里特別說一下,不用韭菜葉,不用韭菜段,用韭菜箭,比韭菜質(zhì)地要實在,不易出湯,味道比較濃,刀工處理比較簡單,和墨魚絲粗細相仿,所以說選料很重要,就像韭菜一炒就出湯,塌秧了,所以說廚師在配料選料的時候,什么叫講究,在這體現(xiàn)的很明顯,從刀工處理上,到選料上的講究;紅色的,紅彩椒絲;白、紅、黃、綠、黑都出來了,海參的檔次也高,完全符合和墨魚的主料搭配。顏色搭配、口味搭配、葷素搭配、刀工的搭配,讓它整齊劃一。
烹調(diào)方法是用爆炒的方法,和油爆雙脆又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它表現(xiàn)的是干凈利落,顏色分明。手里煸炒的過程,比如說墨魚絲過油汆了,它會打成一種小卷絲,會變成像耳環(huán)一樣,白顏色變成圈,粗細一樣的黑的海參絲,還有黃的、綠的,紅的,叫五彩。首先打底油,用事先炸好的蔥姜油,在熗鍋的時候,蔥姜你見不到了,含著蔥姜的香味,也就是吃什么,不見什么,讓它干凈利落。先把韭菜箭兒煸一下,韭菜箭兒是生的,他比較硬,它的結(jié)構(gòu)跟別的菜不一樣,啪啪啪三兩下一煸,碧綠碧綠的。紅椒絲,他也是生的,同理。放完之后,再放其他的食材,爆炒,這樣效果最好。
辣爆里脊筋:

辣爆里脊筋,顧名思義就是豬里脊那層板筋,豬通脊又俗稱扁擔肉。這個東西呢,越煮它越老,越嚼不動。但是辣爆里脊筋是用爆炒的方法,里脊筋不但能嚼動,而且還脆嫩,這就是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烹調(diào)方法得到的不同的效果。
碼底味以后,上漿掛糊給他穿一層衣服,在適當油溫里頭給它劃過,完了再炒,經(jīng)過油溫以后吃了便會脆嫩,入口即化,一嚼就爛,這就是辣爆里脊筋的奧妙之處。筋是生的時候,切都切得費勁,煮熟了還嚼不動,所以說確實就是一個火候菜。聽起來覺得這菜越煮越老,只有這種烹調(diào)方法,它不是越煮越老,而且很能把這個原材料的優(yōu)點在瞬間發(fā)揮到極致。這就是它的奧妙之處。
辣爆里脊筋我會用北方的辣椒,上漿掛糊打底油。底油是什么?用北方的花椒,用香油和花生油混炸出花椒油,用這個油去熗北方的辣椒段,北京人要吃炸的辣椒,是把辣椒炸成紫色而不黑,紫紅色。用油給炸香了,炸酥了,炸脆了,要吃辣椒的香辣,而不是麻辣。叫香辣口。
北京人對美食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炸花椒油是這么炸,用2/3的花生油,1/3的香油燒熱以后,再下花椒,花椒我用的是北方花椒,油熱了冒煙了才下花椒。花椒需要炸,把花椒的麻味炸出去,讓花椒變黑了,加蔥姜和香菜。咱們的花椒油有蔥味、姜味,香菜味、香油,花生油有五種味道。
花椒油備好了之后,用這花椒油熗辣椒段。辣椒段用北方辣椒,先把辣椒仔弄出去,再把這辣椒在水里浸它一下,浸了之后有水分,辣椒就不會炸糊。用之前備好的花椒油炸辣椒段,這才叫京味的宮爆,辣爆。
首先主料是里脊筋切丁,加上紅綠彩椒,再兌碗芡(芡里面有鹽、糖、胡椒粉、醬油、湯、蔥、姜、蒜、淀粉,點適當米醋)熗好辣椒段,把里脊筋丁劃完油、控凈油,再放做好的底油,辣椒段爆香下主料,快炒,再把兌好的芡汁潑里頭,123出勺。辣爆里脊筋,口味是鮮咸香辣,蔥姜蒜這個味道非常濃郁,爆香,干凈利落,利汁爆芡。
干燒冬筍 :

自古以來冬筍食用價值非常高,是高檔素菜,百搭。所謂的干燒,干燒魚、干燒大蝦,叫干燒的菜多了,燒和燒是不一樣的,作為干燒冬筍來說,專業(yè)性極強。
干燒冬筍是說把筍炸了,干燒魚也是把魚炸了,燉。但是干燒冬筍是炸了再烹。(烹是清汁旺火速成,清汁烹,不是芡汁,芡汁有淀粉,青汁不放淀粉,烹鍋里瞬間蒸發(fā),蒸發(fā)的香味和咸味附著在原料表面上,烹的時候水分會蒸發(fā),高溫情況下在炒勺里的變化,時間,筍要吸收汁里的咸味香味)使用最好的22頭窩頭筍,切成滾刀塊,用水反復漂洗,開水汆燙,把異味給過濾掉。過濾完了再炸,炸成像白薯干似的,外焦里嫩有韌性,炸到這份上,水已經(jīng)脫掉了,2/3水都脫出去了,再烹。
烹了之后再加糖、鹽、黃酒、香油、姜汁,這些東西不許有淀粉,叫清汁烹。這道菜口味特點鮮咸微甜,糖和黃酒、姜汁在里面起的作用,吃出黃酒的酒香味,糖的甜,鹽的咸,香油的香,都能吃出來,但是哪個頭都不露。再把雪里蕻葉墊在底下,一個金顏色、一個綠顏色很漂亮。雪里蕻要炸制,葉子炸成墨綠色的,還能吃,還有咸味,還能點綴。
自古以來冬筍價值非常高,任何菜里頭都離不開冬筍,尤其宮廷菜,用冬筍的地方是最多。他一年三季都有,但是在這強調(diào)一下,有冬筍,有春筍、有夏筍,就是沒有秋筍,秋天不結(jié)筍。筍在蔬菜植物里是寶,在地里的時候?qū)殻L出竹子的時候更是寶,在文人心里面,竹子地位更不用說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全身都是寶,筍吃完了像吃肉,干燒冬筍有素中葷的說法。咱們做干燒冬筍同樣,但是用料和技巧,方法上和其他菜品都有區(qū)別,這也是干燒冬筍的特點。
糟汁肉:

乾隆下江南把姑蘇名廚張東官帶到宮里,把姑蘇菜帶到了宮廷。糟汁肉就是他帶到紫禁城的。姑蘇有四大名肉,糟汁肉就是四大名肉之一,其余的是櫻桃肉、蘇灶肉、東坡肉。
咱糟汁肉比東坡肉還復雜!糟汁肉顧名思義糟汁濃郁,選上好的五花肉,用錐子扎眼兒,扎完之后搓鹽,蔥姜腌制,鹽料酒搓完了之后,發(fā)酵。完了咱們用的是南方的酒糟,用黃酒給它活成泥,整個把肉要糊上,腌制最少48小時以上。這個酒和酒糟把肉包上之后,加鹽加蔥姜去腌制兩天兩夜。
經(jīng)過短期的發(fā)酵,糟汁味全入到豬肉里。我會把肉取出來洗凈表層,糟香味完全浸透,擦干了以后要炸。炸完之后放到特定的容器里頭,加糟汁,加上糖,加上鹽,加上蔥姜,上屜再蒸兩個小時。蒸完之后,把原湯放到炒勺里頭去,把原汁收到肉里頭。湯里有糟汁,有白糖、有鹽有蔥姜,把糟汁又再給收到肉里頭。(如果做南方菜的話,還少不了紅曲米,用紅曲米去著色,湯汁自然就紅了)收1小時左右之后全是黏湯了,把肉放到盤子里晾涼,上盤壓制定型,擱置一宿。
第二天早上拿出來再改成所需要的方塊,把所有凝結(jié)的膠原蛋白和原湯包住的肉上屜再蒸。蒸制透徹,收汁扣在盤子里頭,旁邊碼上事先準備好的山楂,開胃解膩。這道菜是時間,火候,技藝,手法為一體的功夫菜!
老北京的餐飲若從光緒末年開始算,當時北京的餐飲狀況雖不及當下繁盛,但規(guī)矩和排面卻勝之有佳,按檔次與定位包括以營業(yè)場所,承辦酒宴規(guī)模為標準劃分的話,大致分為飯莊子、飯館子、二葷鋪三種。可見,飯莊當屬頭把交椅。嚴謹?shù)卣f,飯莊子過去其實是不接散客的,都為宴席。京華樓之所以取了飯莊二字,一是甄大師主理之下的追求卓越之心;另外也是尊重傳統(tǒng)講究飲食之道的禮制,讓您領(lǐng)略預訂宴席的那份餐食定制、選材講究、技法精湛、膳單搭配、追本溯源的京菜之極致。包間座無虛席,據(jù)說,晚上更是一座難求。每每都要預定才有席位。
有關(guān)專家指出,提倡文化自信,傳承必須有根,必然要根植于中華民族餐飲文化的沃土,吸取歷代餐飲之精華,服務(wù)于新時期的廣大人民群眾,增加獲得感,提高幸福指數(shù)。因而,“京華樓飯莊”搶救近乎失傳的傳統(tǒng)名菜之舉,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