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卓別林對電影藝術的情感投入極深
《舞臺春秋》是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首次在銀幕上的合作
對公眾來說,《舞臺春秋》最令人難忘的地方是卓別林和他的平行無聲喜劇明星巴斯特·基頓唯一一次在銀幕上的合作。這位傳奇明星和電影導演(如《將軍號》)在卡爾維羅職業(yè)生涯的高潮時刻出現(xiàn)并成為他的搭檔。與當代流行文化中那些為了滿足觀眾而生硬強加在一起的名人重聚和角色組合不同,這部電影中這一時刻被巧妙地呈現(xiàn)出來。
由于基頓角色在化妝室里的介紹非常安靜,兩位銀幕傳奇首次在銀幕上合作的情感重量非常動人。看著他們在舞臺上表演音樂打鬧的戲碼有著無可否認的電影幸福感,但同時也透露出了基頓在場時哀傷的意味。這兩個曾經(jīng)的競爭者如今共同在一部反映卓別林衰落明星身份的電影中工作,讓人感到頗具詩意。盡管卓別林和基頓沒有像喜劇演員那樣敏銳和充滿活力,但觀看這兩位媒介偶像相互對撞的場景肯定讓1952年的觀眾倍感夢幻般的體驗。
卓別林對藝術的情感投入
在卓別林的黃金時代電影作品中,他展現(xiàn)了電影的美麗和魔力。在“小流浪漢”角色所帶來的歡快溫暖之下,隱藏著一種悲傷的情感。這個角色的悲劇感與貧困工人階級的斗爭息息相關,但最終,在30年代的電影中,它為觀眾提供了在大蕭條中逃避現(xiàn)實的方式。

《舞臺春秋》是一部更加克制的努力,它運用了敘事的基本原則和浪漫元素而不帶有娛樂業(yè)的華麗。電影中的舞臺表演被以相對克制的方式處理,表明Calvero喜劇的最佳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卓別林和布魯姆一起扮演充滿命運的戀人,深陷于作為娛樂者的絕望之中。
這部電影摒棄了形式主義,專注于真實的情感表達,這是與卓別林電影作品截然不同的地方,但正因為如此,它徹底地揭示了這位明星的心理。Calvero不僅是卓別林對自身和行業(yè)進行自我反省的化身,也是一個完整、真實的角色。與卓別林相對應的是這個普通角色的特點,讓人忘記了卓別林自己扮演了這個角色。盡管這個角色與演員的形象緊密相關,但這次表演足夠豐富,使觀眾忘記了卓別林正在扮演這個角色。
像卓別林這樣具有壓倒性天賦和影響力的人物從來不需要證明自己,但是《舞臺春秋》是他遺產(chǎn)的一個決定性陳述,現(xiàn)在被反過來視為他的絕唱。奇跡般的是,該電影于1973年在洛杉磯地區(qū)的電影院首次上映,從而獲得了參加奧斯卡獎的資格。
二十年后,它贏得了最佳原創(chuàng)戲劇配樂的奧斯卡獎,并成為卓別林唯一的競爭性奧斯卡獎。前一年,卓別林獲得了一枚名譽奧斯卡金像獎,并得到了12分鐘的起立鼓掌。如果曾經(jīng)有任何疑慮的話,這個強大的場面展示了卓別林及其對電影藝術和人類進步作出的貢獻的無可置疑的崇敬。
《舞臺春秋》之所以令人感動,在于它意識到圍繞卓別林遺產(chǎn)的重要性,卻沒有過分沉溺于自我滿足。電影的感人結局認為,對人性的謙恭欣賞是驅動藝術的力量,這正是卓別林所代表的主題思想。
謝謝您的閱讀。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且讓您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