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原愛,被“控制”了

最近,很多喜歡福原愛的朋友可能都聽說了這樣一則消息:福原愛可能要坐牢了。
這消息絕非憑空捏造,根據(jù)日本媒體11月4日報道,由于福原愛無視法院判決結果,前夫江宏杰向日本警方提出刑事控訴。
據(jù)說日本警方已經(jīng)受理此案,并表示不排除逮捕福原愛的可能。
這意味著一旦相關罪名成立,福原愛或將面臨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人可能有些懵,福原愛之前不就是離婚案么,咋還要把福原愛給抓起來呢?

渴望幸福的福原愛
事情經(jīng)過是這樣:福原愛和江宏杰離婚后,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權歸江宏杰。
福原愛跟江宏杰婚后育有兩個孩子,女兒2017年出生,兒子2019年出生,也就是說2021年福原愛離婚時,這倆孩子都不滿5歲。

●?福原愛、江宏杰和兩個孩子
為啥兩個年幼的孩子都判給爸爸而不是媽媽,其實肯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隱情,但對于長期不能見到孩子的福原愛來說肯定難以接受。
因此去年7月,福原愛飛往臺灣看孩子時,在松山機場直接把兒子帶回了日本。
在江宏杰看來,這就是明目張膽“搶孩子”,隨即向日本法院起訴,法院受理后判福原愛歸還孩子。
可福原愛電話不接,信息不回,就是不愿歸還兒子,甚至還和日本男友將孩子帶到新加坡。
江宏杰也沒客氣,轉身就提出了刑事訴訟,表示孩子被人“綁架”。

●?江宏杰新聞發(fā)布會哭訴
這事就鬧大了,根據(jù)日本《刑法典》第二百二十六條規(guī)定:以移送至所在國外為目的,掠取或者誘拐他人的,處二年以上有期懲役……
只是到目前為止,日本警方態(tài)度比較曖昧,福原愛私自帶走孩子的行為,到底是算“綁架”,還是“失聯(lián)”,尚未正式定性。
自從福原愛被曝出軌并離婚后,她的形象和事業(yè)在日本一蹶不振,這才躲到了新加坡。
從早先人們心目中的“金童玉女”,到如今一地雞毛的離婚官司,福原愛的婚姻可謂一言難盡。
中國觀眾知道并喜歡上福原愛,幾乎都是從那段她小時候來中國學打乒乓球,輸球后繼續(xù)邊哭邊打的視頻開始的。
● 福原愛小時候
那么小的一個娃娃,同齡人還在玩耍時,她卻緊握球拍縮在與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球桌前日復一日地訓練,看著就讓人心疼。
在中國乒乓球隊訓練時,從上到下都將福原愛視為了“自家孩子”。
劉詩雯會把自己的金牌借給福原愛拍照;教練孔令輝每次看到福原愛,都笑嘻嘻地塞各種零食給她,還嚴肅地告訴手下中國隊員,“誰把福原愛打哭了,誰負責去哄!”
中國球員和福原愛打比賽時也更緊張,生怕贏球太多,對方那委屈巴巴的小眼神讓自己受不了。

●?福原愛(右)在中國集訓
很多人都記得福原愛溫順可愛的模樣,卻不知道,她從小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福原愛的母親福原千代,婚前曾是一名業(yè)余乒乓球運動員,因為婚姻被迫放棄了當職業(yè)運動員的夢想,只好將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在福原愛三歲時,就逼著她開始打球訓練。

●?福原愛母親
父親福原武彥,早年做生意欠下巨債,脾氣很惡劣,哪怕福原愛小時候不小心摔破了頭,鮮血直流,父親也只是冷冷地讓她貼個創(chuàng)可貼便不再理睬。
那么小就開始訓練,使得福原愛對賽場外的世界毫無防備,更不懂得如何應對復雜的人性,更無法理解憧憬的幸?;橐鰹楹翁幪幎际窍葳濉?/p>
這位在乒壇頗有天賦的姑娘,真正夢想并不是成為頂級乒乓球運動員。
富士電視臺跟蹤拍攝了24年的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7歲的她曾畫了一幅畫,畫面是一位拿著大球拍身穿婚紗的新娘……

顯然,這位在冰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小姑娘,她對“幸福”的理解便是步入婚姻殿堂,陶醉在二人世界之中。
2017年,29歲的福原愛與中國臺灣的乒乓球手江宏杰結婚,并在一年后宣布退役,成為一名居家主婦。
起初,兩人婚后確實很甜蜜,這點在綜藝節(jié)目《幸福三重奏》中展露無遺。
兩人動不動就在觀眾面前親吻“撒狗糧”,中國觀眾也不煩,畢竟是看著長大的“自家孩子”,她過得幸福,誰都開心。

可是節(jié)目中,觀眾也察覺出一絲不對勁:福原愛下廚時手腳麻利,說明經(jīng)常做家務,可江宏杰做啥都笨手笨腳,顯然是被伺候的角色。

家庭生活,各家有各家的習慣,旁人無從指責和干擾,畢竟婚姻中,誰家的“鍋底都是黑的”。

狗血的婚姻生活
2017年,福原愛生下了長女,她因為孕吐,每天至少要吐七次,什么也吃不下。
看看之前體貼入微的江宏杰怎么做的,他逼著福原愛吃東西,說“孩子該沒營養(yǎng)了”;等福原愛胃口好了,想吃點東西時,江宏杰又指責她吃太多容易胖。
生下女兒后,帶孩子都是福原愛的事,哪怕啥也不懂的江宏杰將一次性紙尿褲扔進洗衣機,也是她默默撈出來,沒有抱怨。
平時,福原愛除了帶孩子,還有忙不完的家務,甚至還因江家人要求,只會做簡單日料的她還得學做中餐和西餐。

就這樣,江宏杰還是每次回來都批評福原愛,覺得她打掃得不干凈,做事不夠勤快。
當時,福原愛忍不住對一位好友吐槽:“孩子真的很可愛,我以為自己可以拼命來養(yǎng)育孩子。但是江宏杰總是用污穢的語言罵我,讓我產(chǎn)生很大壓力。那陣子一直在非常規(guī)出血……”
福原愛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作為丈夫的江宏杰在哪呢?
事實上,就在福原愛剛生下女兒時,江宏杰便以兩年合同的形式加入了位于沖繩的琉球Asteeda球隊,但表現(xiàn)也并不如人意。
隨后一年內(nèi),江宏杰的“戰(zhàn)績”是一勝五敗,最后也因成績太差宣布退役。

打比賽雖然不行,可江宏杰做營銷卻很內(nèi)行。
在綜藝《幸福三重奏》中,江宏杰“想一天親吻一百次”之類的秀恩愛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但節(jié)目工作人員事后爆料:福原愛表示“既然是妻子,就要去幫助丈夫”,發(fā)親密照,其實都是來自江宏杰的策劃和建議。沉浸在愛河中的福原愛,對江宏杰完全言聽計從。
可私底下,江宏杰又是怎么對待福原愛的呢?
福原愛至今難以忘記的是自己去牙科診所看牙,江宏杰在回家路上對她破口大罵,“嘴巴干嘛張那么大?像個妓女一樣!”

●?圖源:媒體報道截圖
就連婆婆也毫無掩飾地告訴福原愛:“你來我們家賺大了,你就是我們家的能下金蛋的雞啊”。
要知道,福原愛才是家里賺錢最多的人,可不管買衣服,甚至買個可愛的記事本,都得經(jīng)過江宏杰的同意;即便買,也只能挑最便宜的買。
江宏杰對此要么不聞不問,要么回復是:“這有什么受不了的。是在夸你能力強。什么事情都往負面想,你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就連江宏杰的姐姐也毫不客氣,不僅私自為福原愛接廣告,還將許多福原愛的私人照片偷偷賣給八卦媒體,錢都揣進自己腰包。

●?江宏杰姐姐(右一)
性情率真的福原愛選擇在節(jié)目中將苦水都倒出,她可能希望得到江宏杰的理解,也或許實在是憋壞了。
可想而知,這種家丑外揚的行為,被江家視為大逆不道,欺負起來就更有理由。
風波消散,泡沫破碎,被涂抹太多油彩的愛情,開始清水洗面。
在一次次失望和忍聲吞氣的生活中,當維系愛情只剩下慣性,婚姻自然變得食之無味。

好在福原愛并非傳統(tǒng)女性,在她柔弱的外表下藏著最后的倔強。
這也就不難理解,當福原愛試圖用“地下戀情”彌補精神空虛被發(fā)現(xiàn)后,無人可依靠的她,事后反應不是就此認錯,而是選擇了一種決絕的處理方式,直至整件事一發(fā)不可收拾。
福原愛的出軌行為顯然是錯的,招致世人的指責也很正常,但更明顯是她在這段婚姻中遭遇了男方的精神操控,也就是所謂的PUA。
不過,從更專業(yè)的心理學角度來說,她是遭遇了“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

“煤氣燈”效應
國人最早知道“gaslighting”一詞,可能源自王力宏與前妻李靚蕾離婚案,女方直接提出在婚姻中長期被“gaslighting”(情緒操控)。
“gaslighting”字面意思是“煤氣燈”,一個和情緒毫無關系的單詞,出自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羅賓·斯特恩提出的概念。
羅賓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婚姻不幸的女性,大多是精明能干,事業(yè)有成,卻往往在婚姻中陷入被動,曾經(jīng)的優(yōu)越感和自信被逐漸蠶食,直至自我懷疑。
對此不解的羅賓一直試圖找到能形容這種情況的概念,直到他看到了1944年,由好萊塢電影《煤氣燈下》,這才恍然大悟。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英格麗·褒曼飾演的女主寶拉繼承了姑媽的一大筆遺產(chǎn),男主安東為了牟取寶拉的財產(chǎn),一面把自己偽裝成瀟灑而體貼的丈夫,一面又企圖用心理戰(zhàn)術把寶拉逼瘋的故事。

●?《煤氣燈下》劇照
電影中,男主為讓所有人相信寶拉精神不正常,千方百計設局。
比如安東送給寶拉一枚胸針,看著她放進手提袋里,然后又偷偷拿走,隨后又故意索要。可寶拉怎么也找不到,但確定自己是將胸針放進了手提袋。
安東便告訴寶拉患有健忘癥,寶拉起初還為自己辯解并不健忘,但隨著類似事情越來越多,她逐漸覺得對方可能是對的,記錯的都是自己。
這部影片的細節(jié)是屋內(nèi)忽明忽暗的煤氣燈,自然也都是安東的安排。他就是為了讓寶拉連親眼看見的都視為幻覺,從而變得疑神疑鬼,唯獨只相信自己。
最后,寶拉果然精神錯亂,越是懷疑自己,也就越是極度信任和依賴自己的丈夫,一步步掉入安東埋下的陷阱。

因此,羅賓將自己的研究整理出版時,書名便是《煤氣燈效應:如何認清并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性控制》,“煤氣燈效應”就此開始在心理學界流傳。
書中將“煤氣燈效應”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令對方不自信
操控者故意設計一些事件讓聽者覺得可笑或離譜,可事件最后總會顛覆自己認知,讓聽者逐漸產(chǎn)生自我懷疑,覺得“我是不是真錯了?”“好像他(她)說的都是對的?”
第二階段:令對方不斷辯解
這時期可以簡單概況為,“用愛來進行懲罰”。
操控者喜歡利用對方對自己的情感,讓其拼命辯解,可自己卻表現(xiàn)得極為冷淡,從而讓對方緊張不安,并在感情上缺乏足夠安全感,試圖用任何方式繼續(xù)取得對方諒解和歡心。
第三階段:無法承受的壓抑
經(jīng)過前兩個階段,被操控者其實已經(jīng)在心理上放棄抵抗,只想盡快修復關系,選擇認可對方的行為。
從這時開始,被操控的一方考慮的不再是自己,只是操控者的立場,漸漸習慣成自然。
“煤氣燈效應”也并非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段,只要情感被一方控制,其實就很容易陷入到這種糟糕的境地。
用一句話總結,“煤氣燈效應”的核心,其實就是一方對情感末日的恐懼。
再用一句經(jīng)濟學的理論來形容,便是很多人情感上的“沉沒成本”超過了自己的承受力。
事實上,“煤氣燈效應”也不只在戀人之間,更不分男女,家庭、職場以及好友之間都可能會存在,共同點就是讓你懷疑自己,被更好地拿捏。
甚至,即便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正身處“煤氣燈效應”中的當事人,想擺脫也并不容易。
只能建議大家,任何讓你感覺不舒服的關系中,都要學會說不,及時抽身。
不要刻意討好任何人,也不要過于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不過,這確實很難。
那些前期的感情投入,猶如賭桌前的泥沼,人們在慢慢沉淪中,總幻想命運能遞上橄欖枝,拯救之前無盡投入。
但明知不可為而為,勇氣固然可嘉,但方向錯了,走再遠依舊是迷途。文/摩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