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嘉慶與道光對世界無知到什么程度?看他們與大臣的對話即知
1839年到1842年,大清與因鴉片而與英國打了三年仗,結果在1842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說來也很可笑,作為大清的一國之君,道光帝與英國打了三年仗,但是卻對英國一無所知,既可笑但更多的是可悲。
其實道光帝的無知,責任并不完全在道光帝一個人身上。

那時候的大清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西方列國對中國的入侵,但是又封閉了大清對外面世界的認知。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沉醉在一統(tǒng)盛世、皇帝恩威四方、百姓安居樂業(yè)里;既然我們大清如此完美,又何必去了解蠻夷呢?
清朝初期我們暫且不論,我們僅去看看乾隆、嘉慶、道光帝三朝皇帝,對除了大清以外的世界,究竟無知到什么程度呢?
乾隆皇帝:拒絕與英國往來
了解歷史的應該知道,從明清開始,不管是西班牙、葡萄牙還是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開始向東,而且還跟中國發(fā)生了很多次的沖突或者是貿(mào)易往來。
但可惜的是到了乾隆朝時期,乾隆竟然并不知道:
葡萄牙究竟在什么地方?
西班牙又是什么國家?
更加分不清荷蘭與英國
乾隆年間編纂了一本文獻資料叫《大清一統(tǒng)志》,在這本書中提到:葡萄牙在滿剌加附近(滿剌加是今天的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信奉的是佛教。
在另一本書《皇朝通典》中記載:是法蘭西占領了澳門,當?shù)厥a(chǎn)象牙跟犀角。
究竟是哪個國家占領了中國的領土澳門都不知道?
澳門當?shù)鼐烤故a(chǎn)什么也不知道?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政府派出以馬嘎爾尼為代表的的代表團前來中國,并且?guī)砹司艏氝x的幾百箱禮物,都是當時世界上最新的發(fā)明成果,想要將這些東西全部進獻給乾隆,為了就是打開大清的國門,中英之間能夠互相來往。

但是乾隆看過這些禮物以后,雖然對這些最新的發(fā)明感到很是驚奇,但當馬嘎爾尼說明自己來意后,乾隆便直言不諱:
“與英國交往與體制不合”“照例,只準進貢”
而且說道:我們大清物產(chǎn)豐富,什么都有,不需要跟外夷在貨物上互通有無。
乾隆都這樣說,朝臣們自然也是想。
馬嘎爾尼跟權臣和珅提出,想要在京城表演一下氣球升空,和珅并沒有當回事,態(tài)度很是冷漠,而且還有一些傲慢。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新事物存在的必要性,更不會覺得這些東西能帶來什么影響。
馬嘎爾尼還跟權臣福康安提出,讓??蛋睬叭z閱自己的火器操練,沒想到??蛋哺瞳|一樣態(tài)度冷漠:“看不看得都無所謂,這些火器的操練,真沒什么稀奇的地方?!?/p>
乾隆、和珅與??蛋采星胰绱耍渌俗匀徊槐囟嗾f。
很明顯,是拒絕了與英國的貿(mào)易往來;其實也是在拒絕了當時人類社會最新的一些發(fā)明。
嘉慶帝:英國是否強盛?
乾隆病逝以后嘉慶帝正式親政,縱觀整個嘉慶朝,整個大清的士大夫其實跟乾隆朝并無太大的區(qū)別,也沒有什么開放的意識,對除了大清以外的世界還是茫然無知。
嘉慶帝與權臣孫玉庭的一段對話,很清楚的就能反映出當時大清的統(tǒng)治者對西方列強的認知以及理解,確實有些盲目自信,對話大概是這樣的:

嘉慶帝:英國這個國家強盛嗎?
孫玉庭:英國比西方其他的國家都要大,但是他之所以強盛是因為他富裕,而他富裕是我們大清的緣故。
嘉慶帝:這是為何???
孫玉庭:英國回到我們廣東進行貿(mào)易,用他們本國的一些貨物換取我們大清的茶葉回去,然后再將這些茶葉轉賣給西方的一些小國家,所以英國富裕,因為富裕所以強盛。西方各國都需要我們大清的茶葉,就像我們西北地區(qū)離不開大黃是一樣的。若是我們禁止茶葉貿(mào)易的話,英國便會窮困潦倒,又怎么會強盛呢?
嘉慶帝聽了孫玉庭的話,很是滿意地笑了。
這便是嘉慶帝與大臣眼中的中國與英國,英國之所以強盛是因為中國!
很明顯孫玉庭知道英國與廣東地區(qū)的茶葉貿(mào)易,但是太過盲目自大,并沒有意識到貿(mào)易是互通有無。

從乾隆朝開始,馬嘎爾尼率領代表團前來中國,乾隆拒絕了與英國的貿(mào)易往來;一直到嘉慶朝,仍舊沒有意識到西方列強對大清的影響是越來越大,若是不及時跟上世界潮流的話,對于閉關鎖國的大清而言,是退步;而不是越來越強盛。
道光帝與林則徐
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道光年間出了一位博學多識的大學問家,叫阮元。這位大學問家聽說了歐洲有一個人叫哥白尼,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地動說”,阮元對這種說法是大為批判,將其視為:
上下易位,動靜倒置
阮元的意思是哥白尼的說法是本末倒置、顛倒是非,實在是荒謬。
而這位博學多識的阮元大人,竟然還分不清哪里是美洲,哪里是非洲,將其混為一談。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琦善作為投降派曾經(jīng)親自審問了一位英國的俘虜,他根據(jù)自己身份俘虜?shù)慕?jīng)歷,對道光帝說了英國侵華的一些看法:“英國是一位女子在做女王,還沒有婚配;所以英國并不是女王的英國,她是不會關心自己疆土的。英國是一個權臣掌握實權的國家,這些人只知道謀私利,也不知道關心自己的國家如何了?”

按照琦善的意思,英國之所以侵華,是這些權臣的意思,而非女王的意思,所以對大清來說英國構不成什么威脅。
琦善此言無非就是在支持投降,也可見這些投降派的認知水準。
那么,作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又是怎么看待英國的呢?
林則徐是禁煙英雄,他在給道光帝的奏折中說了一些這樣的話:
“英國想要攻打中國,無非就是乘船;只要他們敢闖入內(nèi)河,只要是遇到水位降低,船就會裂開;再一個就是糧草不足,第三便是他們的武器不足;就是像是一條魚躺在干涸的河中,簡直就是自尋死路?!?/p>
“英國是一個女子當王,在位只有四年的時間,她的叔叔一直到覬覦她的王位;這位女王已然是自顧不暇,哪還有時間窺探我們呢?”
......
一個專門與英國打交道的欽差大臣,關于英國、關于洋人的認知尚且如此,其他人自然不必多說。

還有這樣一件小事,確實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有一位來自美國的醫(yī)生叫伯駕,在中英關系正緊張的時候,伯駕曾與林則徐的下屬交談過關于世界地理方面的一些知識,在二人交談完以后,伯駕便拿出來三件禮物想要送給對方。
這三件禮物分別是:一本地圖集,一部地理書,還有一個地球儀。
這對于大清了解外面的世界,確實是很有價值的禮物。但是地方官讓伯駕先寫一份自愿書,自愿書大概的意思:伯駕自愿將這些東西當成貢品,獻給欽差大臣。
如此一來,他們才好收下這些禮物。
伯駕對寫自愿書的事情感到很多是煩惱,便將自己帶來的禮物都收了回去。
那么,身為一國之君的道光帝呢?
道光帝常年生活在深宮之中,就像是坐井觀天的青蛙一樣,孤陋寡聞,自然對外面的世界更是無知。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確實效果不錯?;㈤T銷煙以后,道光帝心情大好,也有了興致開始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便問林則徐:
“洋人買了幾千個中國的幼女,前去行妖術,是真的嗎?”
林則徐說:“外國人是雇傭華工,讓他們?nèi)プ雠鄣?,并不是搞什么妖術?!?/p>
“這些鴉片真的是摻了人肉嗎?”
林則徐是這樣回答的:“或許還摻了烏鴉肉吧?!?/p>
可見道光帝很茫然,林則徐知道其一但不知其二。
1842年三月,到了鴉片戰(zhàn)爭的后期,大清的敗局已定。二十一日,已經(jīng)在浙江兵敗的楊威將軍奕經(jīng)告訴道光帝:廣東那邊送來了兩位會說英語的翻譯。道光帝的指導,即可下旨,羅列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奕經(jīng)向這兩位翻譯詢問。
道光帝要詢問的問題有這些:
從英國到中國走水路的話大概需要多少天?
從英吉利到中國需要經(jīng)過多少個國家?
克什米爾與英國之間有水路可以通嗎?
這一次克什米爾為何要跟隨英國一起來到浙江?
英國的女王嫁人了沒有?
英國女王的丈夫是誰?
英國女王的丈夫擔任何職?。?/p>
.......
半個月以后臺灣鎮(zhèn)總兵活捉了多個英國的俘虜,道光帝有羅列了很多的問題,讓總兵官問詢這幾個俘虜:
英國跟南疆地區(qū)之間有來往嗎?
俄羅斯與英國之間是否接壤?。?/p>
俄羅斯跟英國之間有貿(mào)易往來嗎?
英國有多大?
......

道光帝的這些問題,足以看得出道光帝對外面的世界是一無所知,但是也說明了他迫切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僅包括軍事、交通,還包括經(jīng)濟等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
說明道光帝已經(jīng)想要從大腦中固有的盡善盡美的大清的神話世界中動搖,想要迫切地去了解外面世界的一種心態(tài)。
結語
其實早在秦漢時期的古代中國,就已經(jīng)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始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過程;正是因為“睜眼看世界”,才讓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長期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
1761年,法國的一位著名漢學家德.歧尼便用大量的事實向世界宣布:他認為中國人早在哥倫布達達美洲之前,就已經(jīng)率先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
然而到了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的中后期,上至皇帝下旨百姓都生活在自己幻想之中,認為大清地大物博,壓根不需要與其他的國家進行貿(mào)易外來;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殊不知,撿起芝麻丟了西瓜。
從乾隆朝開始:
乾隆帝拒絕了英國代表團貿(mào)易往來的請求
嘉慶帝不知英國是否富強
道光帝對外面的世界更是一無所知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后西方列強各國開始進入中國,并且簽訂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事實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不論到了何時,開眼看世界,緊跟時代與世界的潮流,不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強盛,才不會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