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 人紀-《針灸大成》字幕版02

病變在于顏色,有顏色出現(xiàn)的時候,選取穴位大多選榮穴
發(fā)病在時間的,取其俞穴,也可取榮穴
病變于音者,取經(jīng)穴
飲食不節(jié)、脹滿的病,有味道的問題,大部分用合穴
原穴是安五臟用的
肝臟很好的人能握拳有力,肝病的人不能握
五行相克就是一臟病影響另一臟
有癥狀先治本臟所克之臟
心臟好的人可以睡通宵,手腳溫熱心臟沒問題
治療腎的時候,先把心顧好腎就不會惡化
腎病嚴重是頭暈?zāi)垦盒南胪?,腎是胃之關(guān)
任脈有24個穴位,第一個會陰穴
溺水急救用三寸長針刺會陰,向著心臟方向
列缺主任脈,遇到鬼的故事
會陰痛如果不是遇鬼,扎百會
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八綱可以用在診斷、治療和預(yù)測用
身上直走的就是經(jīng),所有的陰經(jīng)最終匯入任脈

腹寸分五段,自下而上依次為曲骨、中極、關(guān)元、石門、陰交、神闕,臍下一寸半氣海穴。
人的氣血后升前降
內(nèi)視——耳、目、口、鼻,慢慢靜下來,按照中醫(yī)的講法,打坐意守關(guān)元比較好。

心臟產(chǎn)生大量的熱,因為肺的導(dǎo)引,順著血脈流向小腸。小腸會把腎臟的水氣化,我們的津液從肺里面進入腎臟以后,受到小腸火的熱度,順著督脈直接進入腦部滋養(yǎng)大腦。人的脖子是個冷卻裝置。這個水從前面回到關(guān)元。
曲骨穴一般是婦科的問題,不管虛實寒熱都可以針治。
平補平瀉
酸麻脹,這三種感覺就是“氣至”,針的周圍一圈紅色。
中極穴——膀胱的募穴,募穴是開口的地方,正在膀胱的上方。
俞募治療法
中級穴可針可灸,灸幾乎用在寒癥
寒癥的脈比較沉、慢、細,熱證的脈比較洪、大、數(shù)。
關(guān)元穴——小腸的募穴,小腸是第二個心臟,小腸是關(guān)元穴管。
心臟的余熱走到手掌,小腸的余熱走到腳掌。心臟管動脈,小腸管靜脈。血液流到四肢是心臟在管,流回來是小腸在管。
華法林:老鼠藥
阿司匹林:水楊酸
腳熱的人沒有心臟病,沒有中風(fēng)
吃西藥越吃越冷
除了孕婦,都可以用關(guān)元
足三陰和任脈的會
下紀是關(guān)元,上紀是巨闕
臍下結(jié)血會發(fā)現(xiàn)肌膚甲錯,小腿下半部,一般是內(nèi)有瘀血
石門穴——三焦的募穴,石門與關(guān)元之間是絕孕穴,所以禁針禁灸
唐容川《中西會通醫(yī)書五種》
臟腑之間有很多油網(wǎng)
奔豚搶心是什么?
氣海穴臍下一寸半
陰交也是三焦之募
神闕穴禁針

水分是治療水腫的一個穴位,當水不分直接進入小腸造成腸鳴、水腫,水分穴就是很好的穴道。
混雜在食物里面的水才會進入小腸
有水病灸比針好
消渴分三種及主要癥狀:上消?渴飲百杯不止渴,頻尿;中消?饑食百碗不解饑;下消?陽不舉
打疫苗制造出I型糖尿病
痛根本是來自壓力,不是炎癥。
無故突然流鼻血,14歲以下正常,不用治。小孩子發(fā)高燒之前流鼻血,就不會發(fā)燒。
下脘穴在胃的下口,炎癥大部分都產(chǎn)生在這邊。
中脘穴——胃的募穴,胃的任何病都在中脘穴治療。
八會穴: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懸鐘。
會郄治療法:每一條經(jīng)都有個郄穴
妊娠嘔吐、胃病,都可以在中脘下針
梅花灸:以中脘為主穴,上下左右各一寸,隔姜灸,統(tǒng)治一切胃病,吐血不能灸。
上脘和建里是輔助中脘
巨闕穴——心之募,心病在這里治。治療心臟病胸痛,巨闕關(guān)元下針一寸即可。
補瀉手法:留豆許
橫膈膜前面連到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