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鑒壩糯藤條茶

今天品鑒一款剛剛收藏的普洱茶,是著名的勐庫十八寨——壩糯藤條茶,勐庫東半山的王者「壩糯」一款會跳舞的普洱茶,也是藤條茶中的王者。這款茶的生產(chǎn)日期為2023年4月11日,是今年頭春頭采的古樹純料生普散茶。

先來說說壩糯。
壩糯山位于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zhèn), 在勐庫古茶山,以勐庫河為界,分東、西半山。西半山赫赫有名寨子的當(dāng)屬“冰島”了,與冰島遙遙相望的壩糯則是勐庫東半山的代表。
勐庫東半山大葉種以其內(nèi)含物質(zhì)高,純度好,萌發(fā)力強,產(chǎn)量高而馳名中外,素有“勐庫良種,世界名茶”之美譽。
壩糯是勐庫最大的藤條茶產(chǎn)地,雙江縣最古老最大的藤條茶茶樹也在壩糯,故被稱為“藤條茶之鄉(xiāng)”。壩糯也是現(xiàn)存古茶樹最多的寨子。在東半山漢人居多的村寨,都有大面積的藤條茶園。壩糯1949年以前有2000多畝藤條茶園,如今留下來的還有1500畝,面積之大也是雙江地區(qū)第一位。
壩糯大寨是勐庫東半山最高的寨子,海拔超過1900米,至最高處,可與對面山頭遙遙相對,公弄、三家村、豆腐寨、小戶賽、大戶賽等寨,盡覽無余。這里常年云蒸霞蔚,日照充足,且地廣人稀,是茶樹生長絕佳的地方。壩糯的海拔、氣溫、降水都較為適合普洱茶茶樹生長,也正是因為這些大自然賦予的、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條件,才使得位于勐庫東半山最高處的壩糯,得以憑借壩糯茶在動亂的民國時期,成為雙江最為富裕、最為繁華的村寨。而這款壩糯藤條茶頭撥春茶的嫩度極高,馬蹄也比較多,算是壩糯茶的一個典型標(biāo)志。
再來說說藤條茶。
藤條茶不是某類樹種,它不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而是后天人為帶來的,是一種特殊的采摘方式造就了藤條。采藤條的茶葉,使用“留采法”,或者說”留頂養(yǎng)標(biāo)”,即可采摘鮮葉時采用“修采”方式,只留1-2個芽頭,芽頭兩邊保留2-3片嫩葉,其余的鮮葉全部采摘完。經(jīng)過長期以往的堅持,茶樹就逐漸長成樹纏藤,藤纏藤等根深冠大的“藤條”樣貌。
藤條茶滋味較正常古樹茶柔和甘淡,濃這個詞跟藤條茶幾乎是絕緣的。因此,藤條茶也以它這個特點得到了喜歡相應(yīng)口味的擁躉。藤條茶的枝條纖細柔軟,在茶樹上肆意向外發(fā)散,幾乎只在末端才有芽葉。一棵茶樹能冒出幾十上百根藤條,像新疆人跳舞時飛舞的辮子。故有會跳舞的普洱茶之說。


正式品鑒開始,剛一打開包裝,一股香氣味便撲鼻而來,馥郁清香,瞬間沁人心脾。這款壩糯藤條茶外形獨特,芽頭肥壯,絨毛淺綠密厚披覆,條索清晰,一面為墨綠色,另一面因有顯著的毫毛,呈現(xiàn)青綠色。



慣例照舊,溫杯洗茶,沸水沖泡,茶還未入口,就能嗅到一陣撲鼻而來的馥郁茶香。第一泡茶湯入口,清甜鮮香,喉顯清涼香潤飽滿,香容于水苦弱微澀,湯水順滑感細膩。三杯下肚,茶湯中帶有馥郁花香和清新的果香氣息,茶氣剛勁霸道,回甘生津快,飲后給人極強的通透感。再回味,喉韻通透清涼。


第三泡后,嘬飲,湯水含香。待一口蜜香沉沉的茶湯飲下之后,稍作回味,唇齒之間滿溢茶香。




細細品之,香高,勁揚,味剛,口感豐富飽滿,甘甜質(zhì)厚,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

再慢嘬一口,首先感受到鮮醇甘甜,茶湯慣有的苦澀味則是隨著沖泡次數(shù)慢慢增多,顯現(xiàn)于舌面與舌兩頰。其茶質(zhì)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較為剛烈,茶湯充滿陽剛之氣,溫柔而不失霸氣。葉底粗壯飽滿柔軟,鮮嫩油潤韌性高,整體生機勃勃,耐看喜人。


十多泡后,水含香,清透甜潤,回甘持久,生津清亮,水韻細膩,水路寬闊,越喝越順暢。越往后品飲,口腔中的甜韻已經(jīng)蜿蜒到喉嚨,并逐漸往下延伸,清涼感也愈發(fā)明顯。

整體來說,這款今年的壩糯藤條古樹頭春茶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鮮爽度高,其茶質(zhì)剛烈,茶湯飽滿,滋味甘甜質(zhì)厚,氣足韻長。飲之,清甜鮮香,清涼感明顯,湯水順滑細膩,韻味十足。以剛勁猛烈獨占鰲頭,香韻茶氣均熾烈霸道,高海拔的獨特高香濃甜,獨特的培育方式,彰顯更豐富飽滿的內(nèi)含物質(zhì),獨一無二“王者之韻”,越泡越甜,實屬難得的一款好茶。正所謂好茶不怕品,作為茶界普洱茶江湖的“藤條茶之王”,果真名不虛傳,很值得品鑒和收藏。(文圖/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