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開發(fā)精確測量微觀物體的量子技術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科學家領導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使用量子計算機實現(xiàn)更精確測量微觀物體的方法,該方法可以應用在大量新技術中,如生物醫(yī)學傳感。相關研究論文已發(fā)表在《Nature Physics》上。
檢測像汽車這樣的宏觀物體的各種屬性相當簡單,因為汽車具有明確的位置、顏色和速度。然而,要檢測像光子這樣的微觀量子物質,難度要大得多。這是因為量子物質的某些屬性是相互關聯(lián)的,測量一個屬性會干擾另一個屬性。例如,測量電子的位置會影響其速度,反之亦然。
這些屬性稱為共軛屬性。著名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精確測量量子物體的兩種共軛性質。
論文的主要作者和ANU博士研究員Lorcan Conlon說:“這是發(fā)展量子力學的決定性挑戰(zhàn)之一。
我們能夠設計一種測量方法,能更準確地檢測量子物體的共軛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各個實驗室中,我們的合作者都能進行這種測量。更精確的測量至關重要,反過來可以為各種技術開辟新的可能性,包括生物醫(yī)學傳感,激光測距和量子通信?!?/p>
這項新技術利用了量子系統(tǒng)的糾纏特性。研究人員表示,通過糾纏兩個相同的量子物質,并將它們在一起測量,科學家可以比單獨測量它們更精確地確定它們的性質。
共同作者Syed Assad博士說:“通過糾纏兩個相同的量子系統(tǒng),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測量量子系統(tǒng)的任何特性都會產(chǎn)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噪聲,通過將兩者糾纏在一起,我們能夠減少這種噪聲,獲得更準確的測量結果。”
從理論上講,可以糾纏和測量三個或更多的量子系統(tǒng)以達到更好的精度,但在這種情況下,實驗與理論不一致。盡管如此,作者相信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將能夠克服這些限制。Lorcan Conlon先生說:“將來,具有糾錯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將能用越來越多的糾纏系統(tǒng)進行有效測量?!?/p>
根據(jù)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IMRE)A * STAR首席量子科學家Ping Koy Lam教授說:“這項工作的關鍵優(yōu)勢之一是:在嘈雜的場景中仍然可以觀察到量子增強。對于一些實際應用(如生物醫(yī)學測量),重要的是,即使信號不可避免地嵌入到嘈雜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優(yōu)勢。”
該研究由一些研究所和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包括ARC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卓越中心(CQC2T)、A * STAR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IMRE)、耶拿大學、因斯布魯克大學和麥考瑞大學。通過提供研究和架構支持,并使用Amazon Braket提供Rigetti Aspen-9設備,亞馬遜云參與了協(xié)作。
在3個不同平臺的19種不同的量子計算機上,研究人員測試了他們的理論研究路線:超導、離子阱和光量子計算機。這些領先的設備遍布歐洲和美國,可通過云訪問,使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能夠連接并開展重要的研究。
編譯:卉可
編輯:慕一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開發(fā)精確測量微觀物體的量子技術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