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漢服”、“漢衣冠”的相關(guān)記載
注:本文章轉(zhuǎn)自我的知乎,是我自己整理的 文章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79904582
【文獻】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簡牘:“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數(shù)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唐《周秦行記》卷四百八十九·雜傳記六:“王嬙詩曰:“雪里穹廬不見春,漢衣雖舊淚痕新。如今最恨毛延壽,愛把丹青錯畫人。” 唐代《蠻書》卷四:“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后稍參諸戎風(fēng)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余無異?!? 北宋《新唐書》:“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余尚同漢服?!? 南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七,記載“:過惠州,城二重,至低小,外城無人居,內(nèi)城有瓦屋、倉廩,人多漢服。七十里至榆林館,館前有小河,屈曲北流?!? 南宋《齊東野語》卷二十:“昔金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yè)遂衰?!? 宋《大金國志》:“是年六月,行下禁民漢服及削發(fā),不如式者死。時金國所命官劉陶守代州,執(zhí)一軍人于市,驗之頂發(fā)稍長,大小且不如式,斬之。后韓常守慶源,耿守忠知解梁,見小民有衣犢鼻者,亦責(zé)以漢服斬之。生民無辜(被害)不可勝紀(jì)。時復(fù)布帛大貴,細(xì)民無力,坐困于家,莫敢出焉?!? 宋《東京夢華錄》卷六,記載:“諸國使人,大遼大使頂金冠,后檐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則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 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十四: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服誤作儀)短小樣制(誤作幞制)皆。又手展拜(脫皆字)高麗與南番交州使人(脫番字)旋賜漢裝金襖之類(類誤作數(shù)) 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三二引張匯《金虜節(jié)要》:禁民漢服,及削發(fā),不如式者死。劉陶知代州,執(zhí)一軍人於市,驗之頂發(fā)稍長,大小且不如式,斬之。后賊將韓常知慶源,耿守忠知解梁,見小民有依舊犢鼻者,亦責(zé)以漢服,斬之。生靈無辜被害不可勝紀(jì),時復(fù)布帛大貴,細(xì)民無力易之,坐困於家,無敢出焉。 南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議者欲以漢衣冠賜契丹使者,承翰曰:‘南北異宜,各從其土俗可也?!蠌某泻菜h?!? 續(xù)資治通鑒?宋記?宋紀(jì)四十一:“而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革樂之五音為一音,裁禮之九拜為三拜。” 續(xù)資治通鑒?宋紀(jì)?宋紀(jì)六十:“己巳,夏國主諒祚言:“本國竊慕漢衣冠,今國人皆不用蕃禮,明年欲以漢儀迎待朝廷使人。” 元至正五年成書《宋史》卷十二:“十一月己巳,許夏國用漢衣冠。癸酉,賜昭憲皇太后家信陵坊第?!? 金?劉昂《上平西》(蠆芒搖)本事:“春滿長安。舜文明,唐日月,周禮樂,漢衣冠。洗五川、煙瘴江山。全蜀下也,劍關(guān)何用一泥丸?!? 《遼史?志》卷二十五 記載:自黃帝而降,輿服之制,其來遠矣。禹乘四載作小車,商人得桑根之瑞為大輅,周人加金玉,象飾益?zhèn)?。秦取六國儀物,而分別其用,先王之制,置而弗御。至漢中葉,銳意稽古,然禮文之事,名存實亡,蓋得十一于千百焉。唐之車輅因周、隋遺法,損益可知。而祭服皆青,朝服皆絳,常服用宇文制,以紫、緋、綠、碧分品秩。五代頗以常服代朝服。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后,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贾d籍之可徵者,著《輿服篇》,冠諸《儀衛(wèi)》之首。 《遼史?志》卷二十六 記載: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夏收、殷冔、周弁以朝,冠端以居,所以別尊卑、辨儀物也。厥后唐以冕冠、青衣為祭服,通天、絳袍為朝服,平巾幘、袍襕為常服。大同元年正月朔,太宗皇帝入晉,備法駕,受文武百官賀于汴京崇元殿,自是日以為常。是年北歸,唐晉文物,遼則用之。左右采訂,摭其常用者存諸篇。 【史部·正史】 元·脫脫等《遼史》-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武英殿本朝服:乾亨五年,圣宗冊承天太后,給三品以上法服?!峨s禮》,冊承天太后儀,侍中就席解劍脫履。重熙五年尊號冊禮,皇帝服龍袞,北南臣僚并朝服,蓋遼制。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后,大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后,大禮并漢服矣。常朝仍遵會同之制。 【經(jīng)部·經(jīng)學(xué)史等】 明·邱濬《大學(xué)衍義補》-卷九十八/四庫全書本馬端臨曰:“用紫、綠、青為命服,昉于隋煬帝而其制遂定于唐,然漢夏侯勝謂士明經(jīng)取青紫如拾芥、揚子云亦言紆青拖紫,西漢服章無所考見,史言祭服用衤勺(紺色)玄,東漢則百官之服皆衤勺玄,而青紫乃其時貴官燕居之服,非微賤者所可服歟?!? 《永樂大典殘卷》·卷之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五:“舍于黃氏客邸,王魏俱夢一人,著漢衣冠,通名曰,班固。既相見,質(zhì)問西漢史疑難。” 明《殊域周咨錄》·卷一·東夷:“國度尚存周禮樂,人文猶守漢衣冠。” 清《宋會要輯稿》·蕃夷二:“其衣服之制,國母與蕃官國服,國主與漢官即漢服”?!? 清《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官常典忠烈部之4:“吾家世為王民自金人犯邊吾兄弟不能以死報國避難入關(guān)今為曦所逐吾不忍棄漢衣冠愿死于此為趙氏鬼?!?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 列傳三:記載“上議取錦州,命偕諸貝勒統(tǒng)兵四千,易漢服,偕大壽作潰奔狀,夜襲錦州。” 清《成都通覽》記載:「羅、郭二姓,原籍云南,均漢服頂戴,滿口京腔,亦少蠻氣,皆行漢官禮節(jié)……土千總二,皆漢服?!? 清《夷氛聞記》:“夷方以所得定海令、鎮(zhèn)海丞二印,多制漢衣,令漢奸所至煽誘。于是浙以西大震動?!? 清?洪棄生《寄鶴齋詩選》:“越海去復(fù)來,囊橐無宿儲。不見漢衣冠,所余多駏驢?!? 清《雙鳳奇緣》第六十四回:說罷,林后也不用嬪妃動手,親代昭君香湯沐浴,換了一身漢服,忙用棺木盛殮,停喪西宮,百日后出殯。 清《草木春秋演義》·第20回 黃芪斗海石和尚 木賊偷婆婆針袋:“你若果真去偷他的,明日臨陣時汝可內(nèi)穿漢服,外披吾邦的衣甲,吾自有妙法,汝但看身上穿了漢衣就雜于漢兵中去便了。” 清·許遯翁《韻史》:“用夏變夷,文物典章。禁絕胡服,襲漢衣裳。道武太武,世有賢王?!? 《清史稿?本紀(jì)》卷三:“昔金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yè)遂衰。” 清末民初天嘏著《滿清外史》記載:“弘歷既自知非滿人,在宮中嘗屢屢穿漢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親近曰:‘朕似漢人否?’” 《清史稿?列傳》卷十二:“七年七月,卒,年六十四。順治十六年,追謚敏壯,立碑紀(jì)其功。太宗嘗諭群臣曰:“昔達海、庫爾纏勸朕用漢衣冠,朕謂非用武所宜。我等寬袍大袖,有如安費揚古、勞薩其人者,挺身突入,能御之乎?”當(dāng)日猛士如云,而二人尤杰出云。 ” 清末民初《西夏記》卷十三,記載:“冬十一月,宋詔用漢衣冠。 諒祚上書,自言慕漢衣冠,明年當(dāng)以此迎使者?!? 民國《清史稿?列傳》卷三 記載:上議取錦州,命偕諸貝勒統(tǒng)兵四千,易漢服,偕大壽作潰奔狀,夜襲錦州。會大霧,乃止。 民國《清稗類鈔》:“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漢服,令俱禿發(fā)。” 《全唐五代詞》 【失調(diào)名】(上缺)褰舊戎裝。卻著漢衣裳。家住大楊海,蠻騫不會宮商。今日得逢明圣主,感恩光。
【詩詞】
《朝臺送客有懷》 許渾〔唐〕 趙佗西拜已登壇,馬援南征土宇寬。 越國舊無唐印綬,蠻鄉(xiāng)今有漢衣冠。 江云帶日秋偏熱,海雨隨風(fēng)夏亦寒。 嶺北歸人莫回首,蓼花楓葉萬重灘。 《陰山女歌》 晁說之〔宋〕 陰山女漢服,初裁淚如雨。 自看顏色宜漢裝,琵琶豈復(fù)傳胡譜。 赤車使者傳琵琶,翩然雌鳳隨凰去。 豈不憐此女兒心,父母生身遠有祖。 平生父母九原恨,得幸一朝收拾取。 使者高義重咨嗟,衣裳盟會其敢許。 漢裝漢曲陰山墳,七十年來愁暮云。 即今山川還漢家,泉下女兒聞不聞。 誰將一樽內(nèi)庫酒,招此芳魂亦何有。 崔盧舊族自豪英,顧此女兒慚色否。 巍巍之功惟陛下,萬歲百男固宗社。 赫赫雷電暫出車,陶陶韶濩詠歸馬。 墨莊侍讀如尚在,應(yīng)有好辭獻壽斝。 《次韻公紹賀崇靜之賜金紫》 朱長文〔宋〕 久脫朝衣襲野裳,親逢盛旦日重光。 耕田鑿井堯民事,垂組懷黃漢服章。 諸老相歡陶圣治,兩宮遙祝與天長。 謫仙才調(diào)今誰是,肯解金龜燕夕陽。 《金陵雜興詩后 其四》 李璉〔宋代〕 夜過江左從鸞旂,從此靈君著漢衣。春到陰山花似雪,望鄉(xiāng)臺上鷓鴣飛。 《送倪正父侍郎使虜》 樓鑰〔宋〕 經(jīng)帷親見犯天顏,口伐何勞抗可汗。 故國應(yīng)悲周黍稷,遺黎猶識漢衣冠。 殊鄰諜報終難測,累歲要盟恐易寒。 馳至金城上方略,始知頗牧在金鑾。 《恭進郊祀慶成詩五首其二》 周紫芝〔宋〕 黃屋登原廟,青圭祀泰壇。 盡循周制度,還列漢衣冠。 扇影金根靜,旗翻豹尾寒。 近瞻天有喜,宗社慶重安。 《四皓》 郭祥正〔宋〕 彼美四賢老,高風(fēng)萬古寒。 去逃秦鼎鑊,歸識漢衣冠。 翼翼羽翰就,堂堂宗社安。 商山弊廬在,還入白云端。 《排悶六首?其五》 王松〔宋〕 海疆何日報平安,絕好金甌更不完!河朔已非唐土地,蠻鄉(xiāng)尚有漢衣冠。 傳抄奏草驚心讀,豈料滄桑袖手看!時節(jié)一杯難強進,背人獨自淚闌干! 《孔明廟》 蘇泂〔宋〕 未了功名便闔棺,荒祠零落漢衣冠。 知心惟有庭前柏,能與先生共歲寒。 《登白云絕頂》 劉過〔宋〕 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出塞》 王安石〔宋〕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fēng)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奉使過居庸關(guān)?其二》 鄭獬〔宋〕 壯士折其弓,痛哭望鼎湖。 先帝務(wù)養(yǎng)民,束帚不忍除。 歲時遺繒絮,天府藏丹書。 桑柘入燕山,牛羊臥平蕪。 我行謬使節(jié),踏冰出中涂。 路傍二三老,幅巾垂白須。 喜見漢衣冠,叩首或欷歔。 不能自拔掃,百年落鬼區(qū)。 天數(shù)終有合,行上督亢圖。 酹酒吊遺民,淚濕蒼山隅。 《感興三首其一》 蘇舜欽〔宋〕 后寢藏衣冠,前廟宅神主。 吾聞諸禮經(jīng),此制出中古。 秦嬴蝕先法,乃復(fù)祭于墓。 漢衣以月游,于道蓋無取。 宣帝尊祖廟,失制遍九土。 孝元酌前文,一旦悉除去。 魏帝樂銅臺,遺令置歌舞。 昏嗣竟從之,此事狂夫阻。 唐制益紛華,諸陵鎖嬪御。 曠女日哀吟,于先亦奚補。 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睹。 威靈已霄漢,嗣皇念宗祖。 繪事移天光,刻象肖神武。 遍敕舊游地,輸材起宮宇。 階墄扣以金,墻壁衣之黼。 功既即奉迎,法仗疊簫鼓。 玩好擇珍奇,目奪不可數(shù)。 三京佛老家,已有十?dāng)?shù)處。 朝家雖奉先,越禮古不許。 君不祭臣仆,父不祭支庶。 丹楹豈非孝,圣貶甚蕭斧。 大祀當(dāng)以時,寢廟即其所。 惜哉共儉德,乃為侈所蠱。 痛乎神圣姿,遂與夷為侶。 蒼生何其愚,瞻嘆走旁午。 賤子私自嗟,傷時淚如雨。 《雞林書事》 吳激〔宋〕 箕子朝鮮僻,蓬丘弱水寬。儒風(fēng)通百粵,舊史記三韓。 邑聚從衡接,民居質(zhì)樸安。猶存古籩豆,兼用漢衣冠。 兔穎家工縛,鮭腥俗嗜餐。騎兵腰玉具,府衛(wèi)挾金丸。 長袖鳶窺肉,都場狖掛竿。琴中蔡氏弄,指下祝家彈。 主禮分庭抗,賓筵百拜難。漬橙粇釀旨,滋桂鹿脩乾。 潑墨松如櫛,隤墻石似丹。地偏先日出,天迫眾山攢。 鵬翼云帆遠,羊腸石磴盤。由來異文軌,休訝變暄寒。 事可資談柄,誰能記筆端。聊將詩貌取,歸作畫圖看。 《題金陵雜興詩后?其四》 李璉〔宋〕 夜過江左從鸞旂,從此靈君著漢衣。春到陰山花似雪,望鄉(xiāng)臺上鷓鴣飛。 《水調(diào)歌頭》 沈明叔〔宋〕 漢事正猶豫,足跡正跫然。 嚴(yán)陵老子,當(dāng)時底事動天頑。 曾把絲綸一擲,藐視山河九鼎,高議凜人寒。 竹帛非吾事,霄漢任騰騫。 問云臺,還得似,釣臺巔。 幾年山下,使人猶識漢衣冠。 寄語功名余子,今日成塵何在,百戰(zhàn)亦多艱。 一笑桐江上,來往釣名船。 《上平西 泰和南征作》 劉昂〔金〕 躉鋒搖,螳臂振,舊盟寒。恃洞庭、彭蠡狂瀾。天兵小試,百蹄一飲楚江干。 捷書飛上九重天。春滿長安。 舜山川,周禮樂,唐日月,漢衣冠。洗五州、妖氣關(guān)山。 已平全蜀,風(fēng)行何用一泥丸。有人傳喜,日邊路、都護先還。 《十月九日詣天光門上進三朝實錄》 范槨〔元〕 儀鸞簇仗滿云端,玉鑰初開眾樂攢。 三后龍光周典冊,群臣鵠立漢衣冠。 爐香著日浮晴靄,宮樹斑霜試曉寒。 千騎前頭都不避,祇傳學(xué)士拜金鑾。 《錢塘春感六首?其一》 王逢〔元〕 周南風(fēng)俗漢衣冠,五色云中憶駐鑾。 瓔珞檜高藏白獸,蕊珠花發(fā)降文鸞。 河通織女機絲濕,雨歇巫娥翠黛寒。 滿地吳山誰灑淚?一江春水獨憑闌。 《舟泊大伊遂登嶺眺望二首?其二》 王廷相〔明〕 周雅述淮夷,漢服分楚甸。長江帶南紀(jì),王圖此雄冠。 職事有行役,超曠任眺玩。覽古情詎釋,望闕淚已泫。 緬哉天路長,倏爾歲華晏。側(cè)身蹈窮海,縻廩依下縣。 積慍將奚尤,素履竟誰辯。雖恊康樂情,終切子牟戀。 效志諒有激,陳辭忽纂纂。即非周南史,留滯有馀嘆。 《歸舟過嚴(yán)先生祠下留別》 錢謙益〔明〕 雙臺離立釣魚壇,香火空江五月寒。 林木猶傳唐慟哭,溪云常護漢衣冠。 蒼厓辣阘春山老,白鳥?褷夏雨殘。 有約重來薦蘋藻,謹(jǐn)將心跡愬魚竿 《秋望》 潘光統(tǒng)〔明〕 粵王樓閣引飛巒,別苑離宮草樹殘。正朔已非秦日月,朝臺猶憶漢衣冠。 風(fēng)生禾黍樵歌歇,秋入關(guān)河夜柝寒。閒倚青萍時極目,不知何處是長安。 《昔游篇》 何景明〔明〕 (節(jié)選)龍劍雄雌忽復(fù)合,朝天再睹漢衣冠。帝京宮觀一如昔,盤龍曲鳳青云間。 《歲盡二首?其一》 王跂〔明〕 三年淚灑犬羊天,歲籥渾如劫后看。 奉祀豈諳新蠟臘,飾終猶睹漢衣冠。 燒殤火傍低星滅,賽社鉦隨戍鼓殘。 明日屠蘇敢辭醉,青陽不禁朔風(fēng)寒。 《讀吳漢槎秋笳集有作?其七》 屈大均〔明〕 未共黃榆老,容顏似夕暉。雖同翁主嫁,亦逐子卿歸。 捲葉拋胡管,裁花著漢衣。喜無青草冢,寂寞在金微。
【半島記載】
網(wǎng)站鏈接:http://sillok.history.go.kr 【??????】 20? 20? 4? B?【?????】 34? 315? 【??】 ??-??(國王) / ??-??(軍政) / ??-?(明) ○乙未/上特召前平安監(jiān)司金起宗, 引見于興政堂。 上問曰: "卿受任關(guān)西, 往來毛營, 其事情如何?" 起宗對曰: "交通虜賊, 且務(wù)鍊兵, 似有可疑之端, 而不能詳知矣。" 上曰: "軍兵幾何, 氣色亦如何?" 對曰: "軍兵則萬餘, 而皆鍊習(xí)矣。 天下事, 雖不可預(yù)度, 而似無朝夕必叛之形。 旣據(jù)島中, 得專通貨, 安享富貴, 擬於王者。 彼若來侵我國, 則實出於失計, 豈肯爲(wèi)之乎?" 上曰: "劉海的來否?" 對曰: "來則來矣。 凡虜之來投者, 使其養(yǎng)子毛有見主之, 卽換著漢服, 人不得識別矣。" 上曰: "島中將官, 亦有可用者乎?" 對曰: "惟陳繼晟稍與我國相好。 此人則毛將雖撤去, 渠欲留島云矣。"
【??????】 25? 25? 50? B?【?????】 34? 460? 【??】 ??-??(國王) / ??-?(野) ○上引見秋信使樸??。 上曰: "虜中情形如何?" ??曰: "祖大壽專任關(guān)河恢復(fù)之責(zé), 已復(fù)八大鎭。 若守凌河, 可以盡復(fù)廣寧、遼界, 故奴兵知天兵之將守凌河, 盡撤國中之兵, 攻其不意。 大凌河城守未完, 祖將盡守禦之策, 堅壁以待。 奴兵分鎭於凌河城, 大砲所不及處, 築城、掘壕, 作虛橋、設(shè)內(nèi)城, 外置八鎭, 爲(wèi)援兵結(jié)寨。 諸將因請決戰(zhàn), 汗曰: ‘凌河之人, 天所以授我’, 因堅持不戰(zhàn), 祖將食盡, 詐降而走。 汗旣陷其城, 不殺一人。 回軍時, 請臣往觀, 大張兵勢, 軍幾六七萬矣。" 上曰: "張春之被擄, 明白耶?" ??曰: "設(shè)宴之時, 每令張春出坐, 形體短小, 年可五十許。 朱之蕃之弟亦被執(zhí), 終始不屈, 張、朱兩人, 不爲(wèi)剃頭。 城外有長興寺, 張、朱著漢服, 居於寺中云。" 上曰: "此可嘉矣。" 上又問曰: "汗之容貌、動止如何?" ??曰: "容貌則比諸將稍異, 動止則戲嬉言笑, 無異群胡。 飮食及賞物, 必手自與, 每於宴飮, 置酒器數(shù)十餘, 呼愛將於床下, 親酌而饋之。 蓋收合雜種, 故患不能一其心耳。" 上曰: "汗子與其父何如?" ??曰: "其子名好古伐於, 年二十餘, 容貌不凡, 頗有弓馬之才。 且貴榮介有子六人, 皆有兵權(quán), 但八王互相猜疑, 豈得久安乎? 臣之妄見, 必有相殘之事矣。" 上曰: "何以知其然耶?" ??曰: "一高山, 若差人於某處, 則其餘七高山, 亦各送一人, 以爲(wèi)證參之地。 我使之入去, 八高山輪回供饋, 事必務(wù)勝, 此亦猜疑之致也。 龍骨大, 汗之最信愛, 而見臣時, 必與八高山之人偕來, 恐其見疑以告陰事也。" 上曰: "汗之待遇, 與鄭文翼何如?" ??曰: "其時不知文與武, 故諸胡不通姓名而直入, 今則必下馬大門外, 通其姓名, 入云則入, 禮之甚恭。 汗亦於私室, 設(shè)別燕, 坐臣于坐傍, 鋪氈五重, 以金鉢、玉盃, 酌酒而勸之矣。"
【??????】 20? 20? 4? B?【?????】 34? 315? 【??】 ??-??(國王) / ??-??(軍政) / ??-?(明) ? ?? ?? ???(金起宗)? ??? ?? ????? ?????. ?? ???, "?? ??(關(guān)西)? ?? ????? ???? ??? ??????, ??? ??? ?????" ??, ??? ?????, "??(虜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海)? ??? ? ?????" ??, ?????, "??? ????. ??? ??? ??(虜人)? ?? ??? ???(毛有見)? ?? ????? ?? ??? ??(漢服)? ?? ??? ??? ???? ??? ? ?? ????." ???. ?? ????, "? ? ??? ? ?? ??(將官)? ????" ??, ?????, "?? ???(陳繼晟)???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