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集:《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很久沒讀散文了,團團想換換口味,就在書架上翻了翻,找到了這本《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這是梁實秋的散文集,本書共收錄了梁實秋的68篇經(jīng)典散文。
燒餅、油條、餃子、爆竹、汽車、結婚典禮、散步、理發(fā)、書法……
書中既有老北京各色美食,也有舊人舊事,先生回憶中的故鄉(xiāng),點滴生活瑣事。沒有波瀾壯闊的大事件,都是普普通通的日常小事,人間百態(tài),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盡在其中。

書名:《人間一趟,盡興而已》
作者:梁實秋
本文作者:咸魚團讀書?
一,餃子
一提及北方人的飲食,就少不了餃子,這里也不例外。
認同梁實秋所說的,做餃子面皮要好。超市售賣的速凍水餃的餃子皮就不如手工現(xiàn)包的好吃,自己動手和面,搟出來的餃子皮更有韌勁。
至于餡料,團子不喜歡純?nèi)怵W的,我喜歡葷素搭配的,比如酸菜肉餡的餃子。
除了水煮外,炸餃子也很不錯,炸得焦黃、脆脆的餃子,用筷子夾起來一個,咬一口,美滋滋。
ps:有條件還是手工包餃子,口感比速凍水餃好很多。
二,酸梅湯與糖葫蘆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p>
這句話團子很認同,在熱浪翻滾的夏天,喝冰鎮(zhèn)的酸梅湯再舒服不過,一杯冰鎮(zhèn)酸梅湯下肚,渾身上下涼爽不少。
如今網(wǎng)上有賣酸梅粉,可以買回來后自行沖泡,再放入冰箱中冰鎮(zhèn)一下,味道與外面餐館提供的無異。
糖葫蘆團子吃得少了,以前每次吃糖葫蘆,咬一口,我的嘴唇邊沾滿了糖霜,黏糊糊的,這可能是我現(xiàn)在不怎么吃糖葫蘆的一大原因。
三,拜年
原來,不止如今的年輕人討厭拜年,梁實秋小時候也不喜歡拜年。
那時候過年還是很開心的,唯獨拜年一事略為糟心。因為輩分低,拜年不像如今彼此問候幾句便罷,是需要結結實實磕頭的。
等到梁實秋長大后,一些長輩先后去世,自然無需再繼續(xù)磕頭式的拜年了。
社會在進步,磕頭拜年這種陋習如今已基本絕跡,只在少數(shù)地方仍能看見。
四,市容
“他懂得什么才是市容。他要前臺,他也愛后臺?!?/p>
在這篇散文中,梁實秋寫道,他居住的巷子外面的大街上每天都有各種攤販做生意,以吃食為主,燒餅、油條、杏仁茶、鍋盔……
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聚在攤販前,學生、工人、車夫……
每次從這里走過,心里都是滿足感,這里有平凡的煙火氣。然而,不知道什么時候這些攤販就消失了,至于原因,那就是整頓市容。
看到這一節(jié)的時候,團子感慨很深,往前幾年的時候,下班回家,我這邊街道上有個地方也是聚集了各種攤販,麻辣燙、炒飯、燒烤、肉夾饃……
每次路過的時候都很熱鬧,來買飯或者吃夜宵的也多是下班后的打工人,我很喜歡這種路邊攤,雖然知道衛(wèi)生條件不如餐館。
后面,這些攤販也被取消了,直到現(xiàn)在,團子住的這條街很少看到路邊攤,偶爾看到賣炸串的小攤,我會激動不已。
“整頓市容后,街道確實干凈整潔多了,但包括我在內(nèi)的很多人還是很懷念那些路邊攤,也許是因為路邊攤里有那可貴的生活氣息吧?!?/p>
五,看報
很實秋那個時代,報紙還是頗為流行的。團子小時候經(jīng)??次野謳Щ貋淼膱蠹?,我很喜歡報紙上的故事。
看完的報紙別扔,用處可大了,我讀小學的時候,拿家里的舊報紙包書皮。
那時候送報紙的工作人員都是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地送,沒有訂閱的話也可以去報刊亭購買。
到了現(xiàn)在,很少有人看紙質(zhì)報紙了,想看也沒多少地方能買到,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期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