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發(fā)育遲緩和譜系的典型,非典型,高低功能,阿斯的區(qū)別
ICD-10 DSM-5 對孤獨癥譜系的診斷上明確寫出:
1、社交障礙、語言(非語言)溝通缺陷
2、刻板行為和狹隘興趣取向
3、幼年發(fā)病且共同損害日常生活功能
前兩點共同出現(xiàn)則符合孤獨癥譜系的診斷。
簡單解釋一下這前兩個條目。
1、人際交流分為語言和非語言,語言就是平常說話,非語言可以理解成肢體語言。日常生活的交流這兩者缺一不可。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也能明確表達出他們想要什么,拒絕什么,因為他們能夠使用搖頭拒絕,指物表達等肢體語言。而譜系的“看,指”這些肢體語言是有損害的,加上大部分都有語言發(fā)育遲緩,構成了嚴重的社交溝通缺陷。
2、刻板行為意為頻率比較高的,反復無意義的行為。分為:施加在物體上的(反復轉車輪等),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反復前后搖擺,反復說同一句話),思維上的(反復思考同一個問題如“為什么蘋果掉下來不會往天上飛?”)以及秩序上的(回家必須走一條路等)這些刻板行為會隨著認知提升而發(fā)生變化,但行為模式是一直存在的。
以上兩點需要同時存在才能診斷。另外,根據(jù)損害的嚴重程度,自閉的程度差別很大,但都歸為譜系。通常情況下,譜系孩子都存在廣泛發(fā)育遲緩(聽力語言、手眼協(xié)調(diào)、粗大運動、視覺表現(xiàn))等全面落后。
如果單純的落后而沒有核心障礙,則是“發(fā)育遲緩”。如全面落后又包含兩條核心障礙,則是典型自閉癥。
典型和不典型區(qū)別在于有沒有廣泛發(fā)育遲緩,如僅僅大運動落后,其他都正常,那就屬于不典型。這個比較好理解,發(fā)育不怎么落后導致核心癥狀也不會很嚴重,通常我們都叫他們阿斯。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智力方面如果基本正常(沒受損或輕微受損),都叫高功能。反之則是低功能。阿斯和高功能的區(qū)別是建立在智力都沒有受損的前提下,有無廣泛性發(fā)育障礙(通常也用早期語言能力來區(qū)分)。
所以阿特伍德《阿斯伯格完全指南》一書作者說:有的高功能在得到了好的干預的情況下進入學齡期,跟早期被診斷為阿斯的孩子沒有任何區(qū)別(臨床上已經(jīng)無法分辨)。意思就是通過干預和訓練,發(fā)育遲緩的那一部分完全可以趕上來。
所以不用太過于糾結自家孩子屬于什么,反正都是譜系,都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大力支持。更沒有必要去糾結是不是阿斯,廣泛的發(fā)育遲緩是可以補上來的,但核心障礙很難消除,這也是為什么阿斯伯格已經(jīng)被DSM-5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