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大同禪房寺遼代磚塔

2021-12-31 09:04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大同禪房寺遼代磚塔

《文物世界》 1996年01期王春波(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

禪房寺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南30公里的南郊。遼代磚塔位于寺南塔兒山丈人峰之峰頂,1986年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歷史沿革

據(jù)明正德《大同府志》載:“禪房寺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唐天寶間建”。清順治《云中郡志》載:“禪房山,城西南六十五里,上有寺塔,皆創(chuàng)自遼”。清道光《大同縣志》載:“禪房山,在月窟嶺南,距城六十五里,山陽有禪房寺,今已圯廢?!睆闹緯涊d可知,禪房寺始創(chuàng)于唐天寶年間,遼又重新修葺,并建有磚塔,至遲到清道光年間禪房寺“已圯廢”,僅存磚塔。

二、禪房寺現(xiàn)狀

禪房寺分兩進院。由東便門進入,迎面正房為三間窯洞。明間書額“佛菩薩”,東次間為“三清宮”,西次間為“玉皇宮”。西廂房亦為三間窯洞。東側(cè)與南側(cè)為毛石壘砌的院墻。院內(nèi)散落二通碑身,字跡已無法辯認,碑頭一塊(其上雕有二龍戲珠圖案);圓形塑像座一方,直徑60、高28厘米,四周雕飾八瓣蓮花,具有唐代遺風(fēng)。第二進院落位于一進院落之北。中設(shè)院門,正房亦為三間窯洞。院內(nèi)地面已被泥石淹沒。

三、禪房寺磚塔

磚塔為平面實心八角,密檐七層,殘高11.7米,塔剎塌落(圖一,二)。其下為條石壘砌的高大塔座,高355厘米。塔座以上均采用6×16×32厘米的條磚仿木結(jié)構(gòu)壘砌而成。

1.塔座及一層塔身

塔座為須彌座式,采用寬30~40.高 20 ~30厘米的條石圍砌而成,其底邊邊長為119厘米。中間為雜石堆砌,石間縫隙以沙泥填充。條石上部左右兩邊鑿卯,中間用木質(zhì)榫聯(lián)接加固,大部分木榫均已糟朽。束腰之下為一層覆蓮,每邊十二瓣。束腰部位每面雕飾兩種花卉,共計十六種,中設(shè)圓柱為界。八角雕有力士,均已殘損;仰蓮瓣上雕有坐佛八或九尊,共計六十六尊(其中一尊破損)。每面仰蓮上督門之內(nèi)雕有坐佛或立佛三尊,高26厘米,共計二十四尊。春門之上有四層仰覆蓮(圖三,四)。

須彌座之上的塔身改用條磚仿木結(jié)構(gòu)壘砌成斗拱與椽檐翼角,翼角無平出或升起。一層塔身邊長為 158厘米。由于多年風(fēng)化,塔基四周全部裸露,北立面左下角的案著塌落造成塔身懸空,劈裂嚴重。

2.二至四層塔身

塔之二層?xùn)|南西北正面均設(shè)置半開啟的線刻格扇假門(圖五,左),四隅各面皆設(shè)有四根欞條的假直欞窗(圖五,右)。邊長為152厘米。塔之三、四層各立面均設(shè)置火焰門(圖六),規(guī)格一致。其邊長分別為144、136厘米。

3.五至七層

五~七層各面均為條磚壘砌的實墻體,無門、窗設(shè)置。各層破損嚴重,塔剎不存。其中五至七層塔身邊長分別為127、119、113厘米。

4.斗拱與檐出

全塔斗拱按其所在位置可分為補間鋪作與轉(zhuǎn)角鋪作,共計八種。均為仿木結(jié)構(gòu)條磚砍磨制成。

除一層檐補間鋪作為“一斗三升”狀外,其余檐下鋪作均為四鋪作。區(qū)別僅在于其泥道拱與華拱的夾角相對大?。挥袩o櫨斗或其櫨斗與普柏枋的相對位置之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六,七層檐的邊長遠遠小于下面各層邊長,故其轉(zhuǎn)角鋪作無斜拱,以總寬來適應(yīng)邊長縮小的變化。

一,三,四,五,六,七層檐的椽出為14厘米,總檐出為22厘米;二層檐的椽出為15厘米,飛出為7厘米,總檐出為22厘米。

各層墻體無收分,上層墻體相對下層墻體向內(nèi)回收10厘米。

三、禪房寺遼代磚塔的建筑特色

遼代磚塔幾乎全部繼承嵩岳寺塔、小雁塔式的密檐塔型。這種平面八角,實心不能登臨建在寺院中心的密檐塔,只可供人參拜,而且繁縟華麗,有一種攫人的力量。

1.遼代密檐磚塔最大特征是雕飾華麗的須彌座,且第一層塔身甚高。各面都有磚雕的門窗,及佛像、獅子、蓮花、飛天等其它裝飾,塔身以上的密檐層層相接幾乎看不到塔身。各層檐下都有磚砌的斗拱,飛檐極其瑣碎,可以說是當時可能使用到一座建筑上去的一切構(gòu)造裝飾手法全都用上了。密檐層數(shù)均為單數(shù):一、三、五、七、……十五,北京天寧寺塔,山西靈丘覺山寺塔,遼寧朝陽鳳凰山大塔,內(nèi)蒙林東上京南塔等都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①。尤其是山西靈丘覺山寺遼代磚塔是這一時期密檐塔的典型代表,“可作為鑒定年代相近古建筑的標志建筑"。禪房寺塔既為繼承這種特點的又一例。

禪房寺遼代磚塔所采用的建筑結(jié)構(gòu)形式是遼代密檐塔類建筑最廣泛采用的形式:即平面八角,磚石實心砌體密檐結(jié)構(gòu)。正方形平面僅遼寧朝陽鳳凰山云接寺塔一個孤例。

這一時期的密檐塔其檐部的建筑形式為兩種:一種為完全仿木結(jié)構(gòu)即檐部由仿木磚砌的斗拱、椽、飛挑起。另一種為疊澀收分,層層挑出。禪房寺塔的檐部為采用最多的前一種。檐部翼角的升起、斜出除在仿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塔中運用外,北京靜琬法師墓塔,遼寧北鎮(zhèn)崇興寺雙塔,山西渾源圓覺寺磚塔等密檐形式塔的首層檐中均可見到。其余密檐塔檐均較平直無升起或斜出。

2.遼代密檐塔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塔座、第一層塔身甚高,一般其高度總和為全塔總高的1/4~1/1.5范圍內(nèi)。禪房寺的塔座與首層塔身高度之和為總高的1/3。

塔的整體輪廓是由塔總高與其底層邊長之比例來決定的,從已知現(xiàn)有的遼塔資料可知:塔高與底層邊長之比最大的為河北武安常樂寺塔,為11.43/1;最小的為內(nèi)蒙古正林右旗慶州白塔,為4.84/1;其中大部分在8比1左右。山西靈丘覺山寺遼塔為8.67比1(其總高為44.23米,底邊邊長為5.1米)。

在其比值大于或等于8的塔中均能實現(xiàn)第一層或其某一層的周長等于其全塔總高的設(shè)計比例,這可能是當時設(shè)計原則的一種③。例如山西應(yīng)縣佛宮寺釋迦塔的總高(地面至剎頂)恰等于中間層(第三層)外圍柱頭內(nèi)接圓的周長;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所建的蘇州羅漢院雙塔其高等于第一層外圍的長度。這一比值的控制符合建筑結(jié)構(gòu)要求,限制全塔的相對高度,不僅提高了自身穩(wěn)定性,同時又符合建筑美學(xué),是遼代建筑繼承唐風(fēng)的又一例證。大同禪房寺塔的外形恰在這一最佳比值上,它的底層周長等于塔的總高(殘高11.7米,加上剎高)。

3.禪房寺塔的外輪廓線呈一光滑的拋物線狀。這一造型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其每層層高的遞減速度與每層收分速度的關(guān)系。若其兩種速度接近,則整體輪廓線較平直,如遼寧朝陽鳳凰山云接寺塔,北鎮(zhèn)崇興寺塔,北京天寧寺塔,靈丘覺山寺遼塔。若其兩種速度不等,則整體輪廓呈拋物線狀,外似“炮彈型”。禪房寺塔每層收分速度為一常數(shù),即“加速度”為零;而每層層高遞減速度較快,即“加速度”不為零,故其外形輪廓呈渾圓的拋物線型。

總之,遼代塔類建筑藝術(shù)特征在禪房寺塔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無論從建筑技術(shù)與藝術(shù),還是從宗教文化方面都是如此。

(肖迎九、喬云飛二同志參加了測量、繪圖工作,謹致謝意。)

大同禪房寺遼代磚塔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绩溪县| 平昌县| 游戏| 桓台县| 额济纳旗| 仲巴县| 苏州市| 大化| 旌德县| 台安县| 红安县| 衡东县| 镇坪县| 宽城| 镶黄旗| 沁水县| 长治县| 天津市| 溆浦县| 永州市| 英山县| 双辽市| 宜兰县| 绥江县| 竹溪县| 丽水市| 万载县| 开封市| 苗栗市| 农安县| 礼泉县| 禹州市| 清新县| 天全县| 墨竹工卡县| 海原县| 樟树市| 固始县| 华亭县| 永吉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