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沉默的人,心里越明白(真情流露)


沉默的大多數(shù)究竟代表著什么,聲音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有些聲音高亢嘹亮,逼得人人都得俯首帖耳,沒人敢反駁也沒人能反駁,這些聲音會用不可置疑的方式告訴人們,
沉默的大多數(shù),是默默無聞的付出者,他們的默默無聞終究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會迎來屬于他們的曙光,所以他們是時代的榜樣,是所有人都該競相模仿的對象。
關(guān)鍵詞:默默無聞,付出,改變命運,都該模仿。
關(guān)鍵詞不難解讀,難的是怎樣心悅誠服的接受,比接受更難的,是心悅誠服的相信。
畢竟有些事情,眼見為實。

我們之所以說沉默的人心里明白,是因為沉默代表了太多復(fù)雜的情緒。
比如有一個觀點是這么說的,真正的苦悶說不出來。
有些能借jiu澆愁的,或是能夠通過發(fā)泄來讓自己釋懷的苦,都不是真正的苦悶。
真正的苦悶說不出來,就這么卡在心坎里,拿也拿不走,心一動,就難受。
這大概是什么樣子的呢?好比說一個人,他在電話里跟親人興奮的承諾著什么,放下電話,低著頭擦著眼淚,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不想把自己的委屈傳遞給他最愛,最在乎的人,他希望他們知道自己過的很好,但自己過的究竟有多苦,這難過的感覺,只能自己咽下去。
我曾經(jīng)在快餐店里看過不止一次這樣的場景,家長帶著孩子,給孩子買了很多孩子喜歡吃的東西,自己一口不吃,孩子問起來,家長就說自己不餓,等到孩子吃飽喝足在一邊開心的玩耍,家長就默默拿走孩子剩下食物三口并作兩口咽下,
要是被孩子看到,問到了,就淡淡的說一句:“好東西不能浪費?!?/p>
有些難,我們用一個字可以概括,用一個詞,用一句話,用一部短視頻,用一篇文章都可以概括,但是這些概括,終究只是一種代表,一種試圖符號什么的方式,很多人的難,就是“你知道我知道,道理誰都知道,但真正經(jīng)歷的人,反而不想知道。”
不想知道,但還是知道了,或者知道有多難,還想回到當(dāng)初那完全不知道的時光,這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人就是這樣,對一些事情有執(zhí)念,對一些事情放不下,舍不掉,他們不會大張旗鼓的去說,不會聲淚俱下的去控訴,不是因為他們的“格局”什么所謂的“眼界”有多么與眾不同,而是他們都經(jīng)歷過,經(jīng)歷過很多次,甚至是無數(shù)次,他們累了,乏了,知道怎么做都改變不了什么,于是他們沉默了,
所以沉默這件事,有時候是一下子,突然就悟了什么,也有時候是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身上的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身體勉強(qiáng)支撐著,支撐了很久很久,此時有個什么東西突然碎了,然后身體就像是泄了氣的氣球,一下子就癟了,站也站不起來,或者說這個時候的人,根本就不想再站起來了。
所謂沉默,所謂普通人的沉默,大致就是這么一回事了。

沉默換來的不是痛徹心扉的領(lǐng)悟,不是靈光一閃的喧鬧,而是明白了。
就這三個字,明白了。
無需渲染,無需刻意強(qiáng)調(diào),無需在朋友圈擺個姿態(tài)來向世界宣告。
就是明白了。
明白了這三個字,很難去完整的解釋什么,因為要解釋的太多,要認(rèn)真去講,掰開了揉碎了去融入的東西太多。
明白了這三個字,就是普通人的一道疤,一道精神上的疤,這道疤一般外人看不見,
只有在鏡子前,人們抬起許久沒有抬起的額頭,就這么默默的一瞧,
這道疤上所承載的所有,無論曾經(jīng)多么波瀾壯闊,無論有多么炙熱寒涼的體味,
最終的最終,
就這么平淡的留在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