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學院研究生張永壯,以赤子之心洞見真理
晨光微晞,朝露未干。
清風吹動璞玉湖的波光,悄然間又奔向書山疊翠,來到工程舫,拂過學子緊皺的眉頭,穿過窗戶又飄向遠方。
嚴格縝密的科研實驗、天馬行空的思維碰撞、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30年的辦學歷程,在工科魅力的熏陶之下,西京學子倘佯其中,與學校一起成長共進步,篤行不怠向未來。
觸摸科學脈搏,攀登知識高峰,成就IT夢想,這是張永壯在西京求學的目標。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電子信息學院計算機技術(shù)專業(yè)2021級研究生張永壯,聆聽他在西京一路追夢的故事。

獲獎
?1、第十四屆“挑戰(zhàn)杯”陜西省大學生課外學術(shù)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2、第十七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shè)計競賽西北賽區(qū)選拔賽三等獎;
?3、第四屆傳智杯全國大學生IT技能大賽三等獎;
?4、實用新型專利一項,《一種防塵式計算機機箱》;
?5、發(fā)表SCI論文一篇。

勇于探索,融會貫通

張永壯正坐在電腦前研究計算機圖像處理。
IT就像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張永壯曾站在山腳下,望而卻步,他不知道應該從哪里邁開第一步。如今,經(jīng)過2年的學習,在導師的帶領(lǐng)下,他豁然開朗,步履不停。
早上八點,進入工程舫學習專業(yè)理論課程,中午到科研樓坐在計算機前實操演練,下午回到圖書館借閱期刊文獻,晚上七點,又準時回到科研樓里敲代碼......看似周而復始,實則日新月異。
得遇良師,何其有幸
“求學路上,最溫暖的感受,是西京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以及袁寶璽老師對我們春風化雨的教誨?!?/p>
“課堂上,袁老師以全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梳理計算機視覺技術(shù)的學習方法,從簡單易懂的入門知識到晦澀難懂的編譯原理,面對重重困難,袁老師帶領(lǐng)同學們翻山越嶺,勇攀高峰,不使一人掉隊?!?/p>
在袁老師的鼓勵之下,研一期間,張永壯便和同門師兄一起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IT技能大賽。袁老師帶著他們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檢驗成果。令他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原本沒有抱太大希望的比賽,卻拿回了全國三等獎,這次意外的收獲讓張永壯信心大增。之后,他便開始積極參加各項比賽,一本本榮譽證書都是他成長路上最好的見證。

在步履不停中,平衡自適與奮斗
編程復雜毫無頭緒、代碼原理迷糊不清、圖像顯示不合心意......大眾眼中的“計算機”或許只是網(wǎng)上沖浪的載體,但在張永壯的世界里,“計算機”卻是他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琢磨、研究的神秘學科。
探索之路并非坦途,張永壯有時看見混亂的代碼也會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這時,他會出去走走,他喜歡去人文景點感悟文化魅力,這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也是張永壯尋找自適的舒適空間。

自小,張永壯對西安便心往神馳。通過初高中歷史課本,他渴望與兵馬俑對望,感受赳赳老秦那種氣吞山河之魄力;他渴望聽見古城悠揚的鐘聲,那是來自大唐的盛世之音;他渴望來到大雁塔下,看見玄奘講經(jīng)的風采......于張永壯而言,走近文化的廣闊空間,是放松、享受和愜意。

科研樓燈火通明,一個個項目正孕育而生,一臺臺機器正高速運轉(zhuǎn)。在這里,老師和學生們在觸摸科學的脈搏、探索知識的浩渺,在科技創(chuàng)新中潛心鉆研,以赤子之心洞見真理。
來源|陜西考生網(wǎng)|西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