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的歷史1-1
圣經(jīng)的歷史
序言
引言
歷史時間表
1 舊約的成書
2 新約的成書
3 圣經(jīng)與迅速發(fā)展的教會
4 宗教改革時期的圣經(jīng)
5 圣經(jīng)與現(xiàn)代社會
1 舊約的成書
1.1 口傳
口傳,沒有文字
詩篇44:1
古巴比倫敘事詩Enuma Elish
巴比倫主神:馬爾杜克Marduk
口述傳統(tǒng)——直到希伯來人擺脫埃及的奴役,遷移到應(yīng)許之地
大衛(wèi)之前:沒有一部書卷是一起最后形式書寫下來
古代埃及《兩兄弟的故事》,可能是約瑟的故事的來源
1.2 最初的文字
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約前3200年出現(xiàn)在美索不達米亞
將一些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刻在潮濕泥板上,再晾干烘干,復(fù)好用尖端為楔形的蘆葦管刻在黏土上
cuneus,拉丁語,意思是楔子
而埃及,使用象形文字
亨利·羅林森爵士(Sir Henry Rawlinson),英國軍官
1830-1840年,駐扎在波斯
扎格羅斯山石碑——大流士一世Darius I(約前500年)英雄生活
古波斯語、埃蘭語、阿卡德語書寫的碑銘
早期楔形文字大約800 個符號
后來數(shù)千個
最早符號只代表人、動物、事物,動作需要幾個事物組合
吃 = 口 + 事物
寫 = 蘆葦 + 黏土板
符號竹簡代表單音節(jié)詞的聲音
尼尼微——古敘利亞首都
圖書館最著名作品《吉爾伽美什》Gilgamesh
刻在12塊黏土板上——最早的史詩,約前2000年
與挪亞的故事類似,希伯來人關(guān)于挪亞和大洪水的記載也許根據(jù)《吉爾伽美什》改編
前3400年,大洪水淹沒吾珥
象形文字
埃及人可能是從美索不達米亞人那里獲得靈感
1.3 希伯來文字
古迦南書寫系統(tǒng)通常源于腓尼基字母
希伯來字母是對它的直接繼承
希伯來語、腓尼基語、烏迦利特語同屬迦南語,再加上亞蘭語,構(gòu)成西閃米特語支
22個字母
全是輔音
從右往左書寫
圣經(jīng)中最老的文字——米利暗歌
出15:21
語言的變化,導(dǎo)致《貝奧武夫》Beowulf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更像是奇怪符號的古德語
但希伯來語卻穩(wěn)定,因為經(jīng)文的敬畏
創(chuàng)14:14,亞伯蘭直追到但,但亞伯蘭時期但這個名字不存在,它是用亞伯蘭的曾孫的名字命名
而創(chuàng)世記的作者用這個名字替代了那時候的古稱Leshem
有時候新舊名并用:創(chuàng)23:2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倫”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希伯來語不再是活語言
前5世紀(jì)開始,使用亞蘭語——波斯征服者的語言
只在敬拜和經(jīng)文中使用希伯來語
除了石碑、雕刻,古代硬幣,舊約是現(xiàn)存唯一的希伯來語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