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地球,生機勃勃的世界,你真的了解它嗎?
地球不僅是我們的家園,也是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它的名字來源于英語和德語單詞“ground”(意為地面),而且它還是太陽系中僅有一個不是以希臘或羅馬神明命名的行星。它形成于約45億年前的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漩渦云團,演變成了太陽以外的第三個行星同時也以其近乎8000或13000公里的直徑而成為太陽系第五大行星。因為如畢達哥拉斯、亞里士多德和埃拉托斯特尼這些古希臘的哲學家、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們,我們得以在兩千多年前就知曉地球是圓的。
但地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實際上它是一個扁球體,這是因為地球旋轉導致其在赤道上有輕微隆起。和其他的類地行星相似,地球也是由四種不同的層級構成,分別是固體內核,熱液體外核、厚硅酸鹽巖石地幔流動和薄地殼巖石。在地球形成前后,我們的行星也有了一個伴星,以月球的形式出現(xiàn),很多人把它叫做“月神”,或者簡稱為“月亮”。月亮似乎形成于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與初形成的地球相撞之后,爆炸后的殘骸碎片落入太空形成了一個略小的世界,最終成為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月球。
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平均距離為9300萬英里,也就是1.5億公里,這使它很好地處于一個被稱之為“適居帶”的區(qū)域。“舒適帶”也被稱為宜居帶,是一片圍繞著星星的區(qū)域,這里的溫度恰好可以使得液態(tài)水可以在一個行星的表面得以存在,不會太熱或太冷。目前,地球是唯一一個可以任由海洋在其表面自由流動的行星,并且近乎覆蓋了整個行星的百分之七十一。
事實上,這里的水資源如此之多,如果你有能力將其全部收集起來放進一個球里,將會測試出它有860英里寬,即1384公里,這比最近的矮行星古行星還大!環(huán)繞在地球表面的是厚厚的大氣層,有著約百分之七十八的氮氣和百分之二十一的氧氣以及一些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大氣層中位置最低的部分被稱為對流層,它處于持續(xù)不斷的運動中,我們所經歷的大多數(shù)氣候現(xiàn)象都是在對流層中發(fā)生的.
平流層在地表上方約31英里(50公里)處,臭氧層就在這個相對靜止的區(qū)域內。臭氧層可以阻止大部分有害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到達地面破壞生命。由于地球擁有厚實的大氣層,來自太陽的熱量被保留下來,便產生了所謂的“溫室效應”,這使我們的星球可以保持一個舒適的溫度。然而,如果過多的熱量被保留,就會發(fā)生“失控的溫室效應”,“失控的溫室效應”造成了目前金星上地獄般惡劣的環(huán)境。由于這些溫暖和濕潤的環(huán)境以及其他關鍵因素,生命在這個壯麗的星球上蓬勃發(fā)展,從像神秘外星人的藍色水母到偉岸的老虎,姿態(tài)萬千。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地球是已經發(fā)現(xiàn)的成千上萬個擁有生命的行星中唯一的行星,它擁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物種,但人們相信地球上還有許多物種尚未被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就地球上生命如何起源的一系列假說進行了眾多討論,但是確定確切的生命起源時間極其困難,因為那段歲月過于遙遠,很難找到足夠古老的并且能用于研究的化石。然而,已知最古老的古代微生物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35億年前,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假設生命起源于地球,那么它一定是在地球形成后的10億年內形成的。在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的地方似乎便有生命存在。
我們認為,地球上的原始海洋大約在38億年前形成。在這些巨大的水池中,最早的古代微生物可能已經形成。此后經過數(shù)十億年,這些古代微生物衍化出了數(shù)百萬種生命形式,遍布海洋、陸地和天空。今天,我們有許多途徑觀察這個壯麗行星的奇觀。這可能是地球歷史上最離奇的部分,一個智慧生物可以思考自身的存在,并且欣賞著這個我們稱之為家的獨一無二的世界的雄偉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