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兩個“我”的博弈: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
作者:禾涼
來源:GPLP犀牛財經(jīng)(ID:gplpcn)

對于我來說,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畢業(yè)一年,相較于其他畢業(yè)生而言,我的幸運點有很多。無論是說走就走獨自來到北京,卻很慶幸有兩個可愛的伙伴們的陪伴,讓我離家在外卻沒有感受過孤單,還是在疫情重壓之下,卻沒有經(jīng)歷過找工作,就在同家公司工作至今,并收獲了一些值得尊重的老師和一群并肩作戰(zhàn)的伙伴,可以說是沒有生活與情感上的缺失,一切都很幸運,唯一讓我感觸極深的就是,來自自身的問題,其實,在這幾個月的工作中,我一直在和自己較量。
在寬松狀態(tài),人總是對自己有無窮的容忍度,但是一旦必須奔赴,或者必須前行,這種容忍度就成為打擊自己的利刃。
而我曾經(jīng)對自己無限的容忍度就主要表現(xiàn)在拖延癥方面。
說起拖延癥,所有人都不陌生,甚至可能覆蓋大部分人的生活,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可能有它的影子,而對于我來說,拖延癥在我過去的二十幾年若隱若現(xiàn),說是不重要,但是卻如一根隱形的線,暗暗把我引向了如今的生活,不算失意,但是也不能說是成功。
首先我感受到拖延癥帶給我的不利影響就是寫稿,拖延癥代表著不到最后一刻不著急,再加上我本身的佛系,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內(nèi)心不藏事,導致的就是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當拖延癥累計到一定程度,我的生活也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節(jié)節(jié)潰敗。人總是在為生活的不如意找很多理由,拖延癥帶給我的成就感缺失終究讓我慌了。
生活被任何被動因素打敗,除了不可抗力造成的失敗讓我們無可奈何,任何主觀因素帶來的失敗總是留有一絲余地,這種原因帶來的失敗可以說是灰頭土臉,甚至不能成為原因,所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或是必然。
因而,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都和自己內(nèi)心的“佛系”在做抗爭,如今雖然仍然效果一般,但是就整個心理狀態(tài)上,相較幾個月前,還是有了質(zhì)的飛躍。
眾所周知,媒體是一個講求實效的企業(yè),雖然與我的性格乃至習慣格格不入,但是若是總讓自己處于舒適區(qū),迷戀安適度,未免少了年輕人獨有的熱血沖勁,如今看來,這個與自我的抗爭暫時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