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
她說。
“對于上次你說的在家里工作的環(huán)境之下會對自己產生某種束縛,我贊同,自己獨處更不容易被外界影響,相對保持清醒。
而與此同時我又需要從父母、家人那里感受到愛與被愛,從而確認自己的存在與價值,確認自己的獨一無二?!?/strong>
為什么我對家庭沒有歸屬感呢。
父親的教育方式總結起來只有兩句話,
講道理與自食其果。
比如兒時會叮囑少喝飲料,可我一天三瓶汽水他也不管。
他有讀書與藏書的喜好,可書架上的書我?guī)缀醵紱]讀過。
他沒有培養(yǎng)過我讀書的興趣,只在發(fā)現會員卡上少了很多錢時問我買了哪些書。
所以,是因為在形成自我的過程中很少有他的參與?
這就是他想要的么,不依賴他人的獨立思考。
我回道,只是確認自己的存在與價值這點,我以為可以再探索探索,不用局限于某處。
我們這個階段,其實還是在吃家庭的紅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孤獨。
等家庭無法成為避風港時,沒有這個退路,才能更進一步。
存在主義指出,人被拋于世上,本就擁有著絕對自由,人即自由。
個人的自由首先表現在他認識到由于受傳統文化和習俗的束縛而缺乏自由。
我認為要想意識到存在價值與獨一無二,就必須另辟蹊徑,自我創(chuàng)造。
家庭對你,永遠只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