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綸映輝】歷史悠久的桑文化
桑文化是華夏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tài),它既有原始宗教祭祀桑的圖騰,又有古代社會男耕女織桑的物象。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以桑為載體,與各種文化形態(tài)有機融合,形成了內(nèi)容豐富的桑文化。

1
扶桑神樹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原始圖騰崇拜,扶桑樹是通天樹,是太陽棲息的地方,由兩棵相互扶持的桑樹組成?!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古代先民借用“桑”表達東方大海里的神木,昭示了對于扶桑神樹的崇拜。

三星堆青銅扶桑神樹(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藏)

2
千年古桑
野生狀態(tài)下的喬木桑,粗壯高大,適應性強,對氣候和土質(zhì)具有很強的抗逆性能。分布地域廣,種質(zhì)資源極為豐富。西藏林芝縣尼洋河畔生長著1600多年樹齡的古桑樹,福建泉州桑蓮禪寺內(nèi)植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桑。河南新野縣城中心“漢桑城”內(nèi)植有兩棵千年漢桑。

西藏林芝1600年的古桑樹

3
?桑林禱雨
古代中國以農(nóng)桑為本,蠶桑生產(chǎn)的豐欠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權的基礎,商代成湯年間遭遇大旱,商王祈禱于桑林,向天祈雨,“桑林之山,能興云作雨也”。成湯王翦其發(fā)磿其手,以身為犧牲,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悅,雨乃大至。

商代成湯禱雨

?4
采桑紋壺
戰(zhàn)國嵌錯宴樂攻戰(zhàn)采桑紋壺上表現(xiàn)了射禮和侯妃采桑圖,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壺面紋飾刻畫技藝精湛,人物形象生動細致,特別是第一層上的采桑組圖描繪了2000多年前婦女們采桑勞動的場景,并傳達出當時栽植桑樹為高干桑的真實信息。

戰(zhàn)國青銅壺上的采桑圖

5
爭桑之戰(zhàn)
春秋時期,吳楚兩國邊境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鐘離(今安徽鳳臺縣東北)相互毗連,遍植桑樹,分屬吳國與楚國的兩女子因采桑糾紛而起爭執(zhí),事態(tài)迅速擴大,吳國與楚國為爭蠶桑之利,互相征兵討伐,繼而吳國攻克卑梁、鐘離兩城,楚國遷都遠離吳國,此為歷史上著名的爭桑之戰(zhàn)。

吳楚爭桑之戰(zhàn)

6
桑之家族
中國桑樹資源豐富,古今桑的品種繁多,野生桑分屬于15個不同的種類及其變種,栽培之后的桑樹品種稱為栽培桑種,主要有魯桑、白桑、荊桑、廣東桑等系統(tǒng),計有上千個不同的品種。近現(xiàn)代桑樹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全國蠶桑生產(chǎn)區(qū)域的優(yōu)良桑樹品種有:江浙地區(qū)的湖桑,四川和重慶地區(qū)的嘉定桑,廣東一帶的廣東桑,山東的魯桑,以及山西的格魯桑,安徽的摘桑,遼寧的遼桑,新疆的白桑等。

桑樹
展覽時間:3月1日—4月15日
展覽地點:云南省博物館三樓臨展廳
主辦單位:云南省博物館? 蘇州絲綢博物館

來源:《經(jīng)綸映輝——蘇州絲綢文化技藝展》大綱
編輯:陳金珊? 校對:楊雯玥? ?審核:葉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