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功高震主的3位大將,可以輕松取代皇帝,你認識誰?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不要再提什么封王封候的事情了,要知道一個將軍的成功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枯骨。
也道出了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勝利,定然是要犧牲無數(shù)人的性命的,作為我們這些千百年后的看客心痛,作為帶兵打仗的將軍們就更是心痛了。
而有一句話我們也更是耳熟能詳,只顧太平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縱觀歷史上有多少將軍都是因為功高蓋主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令人唏噓,不過認真說起來,歷史上還真有三位大將,可以輕松的取代皇帝,就是不知道這里面有大家熟悉的嗎?

戰(zhàn)國名將王翦
首先要說的就是名將王翦了,當(dāng)年秦始皇能夠順利的統(tǒng)一六國可少不了他的功勞,他年少時就跟隨在秦始皇的身邊。
當(dāng)時秦始皇剛剛登基,內(nèi)亂尚且沒有穩(wěn)定,還是王翦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他先是為秦始皇平定了其弟弟長安君的叛亂,成功的說服長安君讓其回心轉(zhuǎn)意,只是可惜長安君依舊身死,不過叛亂還是得到了解決。

其次就是平定了呂不韋一事,呂不韋是朝中重臣,卻與太后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guān)系,于是為了讓嬴政不過分的記恨于自己,呂不韋將嫪毐獻給了太后。
還造成了嫪毐之亂,還好嬴政以雷厲風(fēng)行的速度處理了那兩個孩子和嫪毐,同時宮外王翦帶兵捉拿呂不韋,至此徹底將呂不韋趕出了權(quán)力中心,直接確定了嬴政的中心集權(quán)的制度。
掌握了內(nèi)部的主權(quán)后,再想對外擴張就方便多了,而王翦作為嬴政的心腹愛將,自然是當(dāng)仁不讓的為其沖鋒陷陣。

他用兵如神,可以說其他五個國家大多都是由他親自攻破的,和殺神白起齊名,在軍中的聲望也很高,甚至可以說是功高震主了。
不過自評定六國后,史書上就沒有了他的記載,所以很多人猜測他知道自己的聲勢過大,若是繼續(xù)在朝中任職難免有一天會被秦始皇忌憚,所以干脆直接選擇隱居,保全自己和家人。
而以他的功績,想來秦始皇也不會薄待于他,就這樣做一個富貴閑人,余生都能和家人相伴,也不失為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