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尉遲敬德和程咬金趕出京城,讓裝病的秦瓊留在京城掌控左武衛(wèi)親軍是在防范誰?

江山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從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到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對開國功臣都不太信任:韓信被呂后所殺,劉邦臨終前命令陳平除掉樊噲;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善終者一個巴掌就能數(shù)過來。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對功臣很好,云臺二十八將安享榮華富貴,沒事就跟皇帝大哥喝酒吹牛,喝大了就東倒西歪睡在一起。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對功臣也不錯,但只是不錯而已——凌煙閣首批二十四功臣(凌煙閣功臣后來增加到一百多,還進(jìn)去了幾個太監(jiān))中, 鄖國公張亮、 陳國公侯君集都被押赴刑場,家產(chǎn)全部被抄。
提起鄖國公張亮,可能有人不太熟悉,更不知道他居然也是瓦崗軍出身:“大業(yè)末,李密略地滎、汴,亮杖策從之,未被任用。屬軍中有謀反者,亮告之,密以為至誠,署驃騎將軍,隸于徐勣(徐世勣,字懋功,后賜姓李,為李世勣、李勣)。及勣以黎陽歸國,亮頗贊成其事,乃授鄭州刺史。(本文黑體字非特別注明外,均出自《舊唐書》、《新唐書》)”
與鄖國公張亮一樣出身于瓦崗軍的一品大員(唐朝國公與郡王平級,為從一品,親王為正一品),還有上柱國、萊國公李勣(后改封曹國公、英國公,蔡國公杜如晦死后贈司空、徙封萊國公)等至少五人。
瓦崗軍出身的唐初一品大員當(dāng)然不止五人,咱們今天就挑有名的這五位來說,看看李世民最信任的是哪一個。
鄖國公張亮以未能查實的謀反罪被殺,可見李世民對他一點信任都沒有:“亮有義兒五百,畜養(yǎng)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strong>

張亮被殺后,李世民才知道自己錯了:“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此言當(dāng)矣。雖不即從,至今追悔?!?/strong>
李世民知道自己錯殺的張亮,但卻沒給他昭雪,他認(rèn)錯的方式,只是把替張亮辯護(hù)的從四品將作少匠李道裕提升為正四品刑部侍郎。
瓦崗驃騎將軍張亮因為干兒子太多而被李世民斬殺,這也跟他平時太囂張有關(guān)。與張亮同樣囂張的陳國公侯君集卻跟瓦崗軍沒有半點關(guān)系,所以李世民是否信任他、為何殺他,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
“賈家(柳)樓四十六友”結(jié)拜純屬虛構(gòu),屈突通老爺子也不可能跟魏征秦瓊李勣等人肩膀頭齊論弟兄——屈突通比魏征大二十三歲,比李勣大三十七歲,他要參與瓦崗聚義,那就是妥妥的大哥甚至大叔,根本就輪不到魏征當(dāng)老大。

傳說中的瓦崗軍“大哥”魏征,其實在瓦崗軍的地位并不高,屢次向李密獻(xiàn)計,都被嘲笑為“老生常談”,跟隨李密降唐后,也沒有受到重視和重用?!熬貌灰娭钡奈赫髦鲃诱埨t去山東招撫瓦崗舊部,結(jié)果卻被竇建德抓去當(dāng)了“起居舍人”,也就是“大夏皇帝”竇建德的文字秘書。
“夏國起居舍人”魏征建議竇建德趁著李世民進(jìn)攻洛陽的機(jī)會,派遣奇兵突襲長安,擒斬李淵以斷李世民歸路,可把李世民嚇了一跳:“如果竇建德聽了魏征的建議,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竇建德兵敗,魏征被李世民俘虜,然后他就投靠建成元吉當(dāng)了“太子洗馬(原名先馬、冼馬)”,“拉殺世民,盡擊殺叔寶等”的主意,就是他出的。
李世民是否信任魏征,我們從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就能看得出來:“征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纖人遂指為阿黨;又言征嘗錄前后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悅,乃停叔玉昏(婚,撕毀了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叔玉的婚約),而仆所為碑(推倒了他為魏征墓前立的石碑),顧其家衰矣。”

“始疑”只是委婉的說法,其實李世民從來就不曾真正信任過魏征,他提拔重用魏征,不過是要樹立君正臣賢的典范而已,要不是長孫皇后攔著,他早就被魏征殺了。
李世民不信任但不得不用魏征,那么他對瓦崗舊將李勣的態(tài)度又如何呢?
我們翻閱兩唐書就會發(fā)現(xiàn),李世民真正忌憚的就是這個翟讓的小朋友(李勣十七歲就加入了翟讓的瓦崗軍)、李密的鐵粉(王伯當(dāng)共勣說翟讓奉密為主)、竇建德的黎陽軍區(qū)司令(竇建德擒化及于魏縣,復(fù)進(jìn)軍攻勣,力屈降之,令勣復(fù)守黎陽)。
李世民臨死時告訴太子李治:“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dāng)殺之耳。《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唐紀(jì)十五》”
李勣接到外放命令后,連家都沒敢回就策馬揚(yáng)鞭跑出了京城,由此可見,李世民和李勣之間,早就互相猜忌防范,根本就沒有半點信任。

魏征和李勣在投唐后都有被俘變節(jié)的不光彩記錄,這樣的人,是得不到皇帝完全信任的,正所謂一事不忠百事不用,魏征和李勣要不是真有本事,早就被打入另冊了。
不管瓦崗舊將有沒有真本事,只要不是跟著李家父子從太原起兵的,就難免受到一些猜疑,就連我們印象中大智若愚的程咬金也不例外,李淵當(dāng)皇帝的時候,就想把他趕出京城去康州當(dāng)刺史。
老程堅決不走,還勸李世民及早動手對付建成元吉,但是李世民殺了一兄一弟和十個侄子之后,也沒把程咬金留在京城,而是將其外放當(dāng)了瀘州都督、普州刺史——普州刺史可能是遙領(lǐng)世襲虛職,瀘州都督卻是實缺。
程咬金在在貞觀元年的正式職務(wù)是“使持節(jié)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帶著本部人馬跟鐵山獠人作戰(zhàn)。
程咬金因為不愿意外放而站在李世民一邊,結(jié)果還是沒能留下來,打完獠人,他又被李世民任命為“使持節(jié)都督幽、易、檀、平、燕、媯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還是不讓回京城。

五位瓦崗出身的從一品國公,魏征整天跟李世民斗智斗嘴,張亮被斬首抄家,李勣和程咬金東跑西顛,只有上柱國、翼國公、左武衛(wèi)大將軍秦瓊留在了京城,非瓦崗系的尉遲敬德也被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攆出去了:“敬德好訐直,負(fù)其功,每見無忌、玄齡、如晦等短長,必面折廷辯,由是與執(zhí)政不平。三年,出為襄州都督?!?/strong>
有人說秦瓊之所以能留在京城,是因為他病了。但是秦瓊心中有數(shù),李世民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瓊“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夸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于萬眾中,莫不如志”,怎么新皇帝一登基,他就忽然病了,而且一病十二年?
秦瓊有沒有病,李世民是十分清楚的,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殺了太多親人而夜夜噩夢,只有秦瓊和尉遲敬德在身邊的時候,才會覺得心安。這說明在貞觀元年,秦瓊依然氣足神完威風(fēng)凜凜,能夠給予李世民安全感——這就是秦瓊和尉遲敬德二位門神上崗的原因。

沒有任何史料證明秦瓊與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的作戰(zhàn)中負(fù)傷,他最后擊敗劉黑闥于列人縣,打得也毫不費力,以至于《資治通鑒》只用一句話就說完了:“武德五年二月,劉黑闥引兵還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寶邀擊破之。”
秦瓊毫無征兆地“病倒”,在開國名將紛紛外放之際,他在“病中”穩(wěn)坐左武衛(wèi)大將軍交椅十二年之久,沒調(diào)任,沒外放,這就值得讀者諸君深思了:秦瓊固然有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之意,李世民把他留在京城,是不是為了以防萬一?
秦瓊是唐初第一悍將,也是李世民的殺手锏,他把秦瓊留在身邊,肯定不是因猜忌而控制,那么我們就可以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了:李世民把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趕出京城,卻把裝病的秦瓊留在京城,是不是要在關(guān)鍵時刻派上大用場?他讓秦瓊一直掌握左武衛(wèi)親軍,究竟是要防范來自哪方面的威脅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