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的成長和所謂“情商”
這篇文章是寫給一個朋友的。

如同長相美丑,聰慧與否,所謂“情商”亦是一個沒有標準的東西。以我淺薄的看法我無法給出一個完整的定論,于是以下觀點僅僅是我個人的片面之言,權(quán)當是我在這里隨便發(fā)個牢騷。
情商可簡單分為兩種。
一對外:即人際交往。
常理認為,高情商意味著說話做事時不會讓他人難堪。眾所周知這極其困難。極少有人能天生完美察言觀色,能千百句話不出差錯。人不可能永不做錯任何事情,于是也不可能從來不“低情商”。
人與人的交往向來是一種磨合。我們起初可能因為某種契機相識,而深入交往,成為朋友,或以上更親密的人,過程中都是“磨合”。不合尺寸的齒輪最后會因為磨損而黯然退場,相合的部件在打磨之后會更加潤滑。
在磨合的過程中,情商的地位很像是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合適的處事方式能增加效率,但沒有催化劑不意味著這個化學反應不會發(fā)生。
要注意,所謂情商,在社交當中是一個“雙向”的特質(zhì)。人際交往便是:“交流”,然后“往來”。也許我今天不小心冒犯了別人,別人也偶爾會冒犯我,這都是相當正常的。
于是實際上,朋友之間并不會特別在意某一件事某一句話。生活之中有點小摩擦,偶爾生個氣,第二天說說笑笑也就過去了。高情商并不是“從來不錯”,而是在錯過之后“懂得思考”。因為,人類身上有一條熠熠發(fā)光的特質(zhì):
人會成長。
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學業(yè)要數(shù)年的積累才勉強小有所成,情商更是如此。
其二,便是“對內(nèi)”。
人做錯某件事情之后,比起其他人的指責,也有相當多的時候會“無法原諒自己”。
內(nèi)疚、自責、自卑……如此種種,都再正常不過。人的成長過程,很多時候是與自己的負面情緒作斗爭。負面情緒的來源相當多,成績沒有達到預期、加班太多、和別人爭執(zhí)、家庭環(huán)境,列舉起來沒完沒了。
對于內(nèi)在,高情商意味著難過之后“更快與自己和解”。
遇見事情,最怕的從來不是“別人無法原諒”,而是“自己過不去某一道坎”。從這一點來說,對內(nèi)的情商遠遠比對外的更難掌控。
外在可以被其他人看出,有其他人的開導。內(nèi)在只有自己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幫助。原諒自己、接受自己是一件遠比想象困難的事情。
但人類永遠是成長的。
每個人的困難大不相同,我絕對無法給出最完美的方式和答案:每個人的答案都要自己尋找。
任何事情不應該成為束縛,因為日子只會向前推進。說話可以反悔,生活卻沒有反悔的機會。自我消極也于事無補,不如放開心胸,將錯過的事情當作經(jīng)驗,更好地翻開新的一天。
消極的情緒也不是負擔。正因為有積極有消極,人才會思考與判斷。在廣大的世界中,人來人往,我們永遠找不到一個社交的“通用解”。認清楚自己的缺點和認清優(yōu)點同樣重要,當人保證了對自我的判斷,才能在蕓蕓之中巋然而立。
說到頭來,核心觀念不過就是簡單一句:
昂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