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新:淺談臨朐手繪年畫的傳承與發(fā)展
《民聲面對面》推薦——馬克思說過:“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比魏我环N藝術,都是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的勞動和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濰坊臨朐——地處魯中沂蒙山區(qū),這里的人們勤勞善良,民風淳樸,對美更有自己的審美和追求。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繪畫,就誕生在這里。由于純系手工繪制,世稱“臨朐手繪年畫”。
“臨朐手繪年畫”經歷了興衰跌蕩的歷程,記載著年代文化的歷史足跡。歷代畫民棄而不舍,傳承不息,在保護中傳承,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繪畫畫種。2015年,被批準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追溯歷史? ?底蘊豐厚
最初,臨朐民間繪畫藝人以手摹繪制“門神、喜神、財神”等畫作,用以裝飾門戶庭室,借以抒發(fā)民間群眾審美情趣與心理需求。后來,在當地剪紙、草編、刺繡、布藝等民間美術熏陶中,不斷吸收外地民間繪畫要素,逐漸形成了自我創(chuàng)意,構圖完整,主題鮮明,反映生活的畫派風格。在畫風方面,既繼承歷史傳統主義的要素,又融入現實浪漫主義的格調。創(chuàng)意入時,構圖飽滿,用色熱烈,以形出神,給人以歡欣喜悅,向善向上,寓意深刻,美味無窮的藝術感受。

臨朐民間繪畫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1986年在海浮山前出土的“北齊崔芬墓壁畫”,以其繪作精湛細膩,栩栩如生,被專家稱為“絕世之作”。據《臨朐續(xù)志》載:清乾隆年間,民間畫匠崔山人“命筆能肖似,所畫甚豐麗,識者高之”;清代后期,臨朐城南呂家洼人呂永川所繪“梅蘭竹菊”圖,參加巴拿馬國際畫展獲得銀質獎章,被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明清時期張初旭、馮溥、陳煒、陳恪、王曰升等一百余名進士朝官均擅書畫,頗具造詣。另外,叢繼謙、王會一、馬和周、張?zhí)m澤、陳芳州等歷代民間畫匠,畫技高超,為年畫繪制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寶貴的藝術元素。上述歷代民間繪畫藝人與畫作,印證了臨朐手繪年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歷史。為“臨朐手繪年畫”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與傳統基因。
傳統畫技 貴在傳承
臨朐手繪年畫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建國后,由于縣政府的重視與支持,臨朐縣繪畫藝人傳承年畫繪作技藝,借鑒外地年畫優(yōu)秀元素,不斷總結,不斷提升,手繪年畫藝術不斷提升。先后涌現出一大批技藝高超的年畫繪作藝人,并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立意深刻、主題鮮明、構圖新穎、甚受群眾喜愛的年畫作品。如《龍鳳呈祥》《端午節(jié)》《小飯櫥》《正月里》《疑是銀河落九天》等。其中,農民出身的呂學勤創(chuàng)作的《老兩口進京》等年畫作品,參加全國畫展,多次獲得重獎。被譽為“新時代農民畫家”,調任山東省美協主席,成為臨朐手繪年畫傳承創(chuàng)新的代表人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臨朐群眾文化興盛起來,出現“年畫熱”。先后涌現出手繪年畫作者500余人。其中骨干作者100余人。年繪制畫作2000余件。其中,近百件年畫作品參加省、全國展覽獲得大獎。
近年來,該縣文化部門以保護傳承特色非遺為己任,采取請進來、送出去、講習班、培訓班、研討會、舉辦展覽、交流展覽、評比獎勵以及進園區(qū),進學校等多種舉措,大力開展手繪年畫人才培養(yǎng)與作品展覽交流等活動。全縣涌現出了一大批新型年畫繪作人才,先后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頗具時代氣息的年畫精品。如:《艷陽天》《春風得意》《心靈的呼喚》《鬧新春》等。同時,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快客杯”“茶具”“抱枕”“團扇”“燈籠”“瓷畫”等手繪年畫文創(chuàng)產品,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年畫《守護》入選聯合國總部大廈《世界情?中國夢—中國農民畫精品大展》。2018年,縣宣傳文化部門協調舉辦了美、俄名家油畫—臨朐手繪年畫聯展。2019年,作者李春畫作《美麗家園》榮獲全國農民畫邀請展典藏獎。2020年始,先后有100余件年畫作品參加省,全國美術展覽榮獲重獎。一批作品還應邀赴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展覽。臨朐手繪年畫走出了臨朐,走出了山東,走向了世界。
手繪年畫 獨具特色
臨朐手繪年畫是民間的,也是特有的。它不同于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鄔、陜西戶縣、濰坊楊家埠等畫鄉(xiāng)畫作。臨朐歷代年畫畫匠按照當地人民的風俗信仰、審美觀點、文化需求等因素,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提升,逐步形成了古樸雅拙,簡明鮮艷的風格。它植于民間,描繪生活,反映人們的精神訴求,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成為歷代民間群眾的習俗文化。。
其特點,一是取材民間,反映生活。由于繪畫者多以農民為創(chuàng)作主體,多以農村風貌、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為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表現當地耕種、收獲、趕集、婚戀、嫁娶等風俗民情,大多是日常生產、生活場景的真實再現,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寫實性、原創(chuàng)性特征。是表現地域文化、民間風俗的民間繪畫。如《養(yǎng)蠶》《趕山集》《童趣》等大批畫作,均是以勤勞致富、追求幸福為主題的農村生產生活作品。
二是繼承傳統,技法別具。身處基層生活中的廣大繪畫作者,熱心傳承年畫技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直接在紙張上進行設計、勾線、著色,線條簡練有力,筆筆交代明確,干凈利落,嚴謹而有規(guī)律。在構圖和繪畫技巧等方面,更加凸顯手工繪畫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意性;在表現手法上,畫面多用散點透視和圖案式處理,大膽創(chuàng)新構圖,人大于山、人大于景,把不同的時間、季節(jié)、人物、事件布局在一個畫面上,著意追求神似,以形出神;在造型上,追求平面的美感及裝飾效果。同時注意整體造型和形象外廓線的美,造型夸張,達到最大限度的藝術概括。如《莊農日用雜字》108幅系列畫作,再現了種糧、種菜、養(yǎng)蠶、畜牧、民間工匠、婚嫁場景、季節(jié)時令等全年農事和傳統習俗,自然無痕地復原了農事生產、持家之道、理家處世、風俗民情,囊括了農村、農業(yè)、農時和農家活動的有關記憶,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了清代時期農事活動和百姓生活。

三是構圖飽滿,色彩熱烈。臨朐手繪年畫既有現實主義的根基,又引入浪漫主義的格調。其繪畫構圖飽滿,造型夸張,色彩熱烈,風格拙撲,內容喜慶,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強烈的時代感。所用顏色多為大紅、黃、藍、綠、紫、粉紅,色彩均衡、鮮艷,視覺沖擊力強烈,裝飾效果極佳。水粉、胭脂等多種顏料的融入,畫面更顯絢麗、熱烈。如《奔向新時代》《四季福娃》《美麗家園》《圓夢路上春意濃》《農家四季樂》《剪出新時代》《夢的起航》《福喜臨門》《祖國萬歲》等。水粉、胭脂等多種顏料的融入,畫面色彩飽滿。更具歡樂喜慶效果,更宜于渲染新農村氣象等題材內容。
四是內容隨時、積極向上。臨朐手繪年畫融合了中國各地民間年畫優(yōu)秀元素,集傳統性、民間性、地方性、時代性、藝術性于一身,蘊涵著臨朐一帶歷代民間群眾的欣美習慣與藝術情調,展現了沂蒙山地區(qū)的民間信仰、文化創(chuàng)造。臨朐手繪年畫由于靠手工繪制,構思隨意,繪圖靈活,更宜突出主題,更宜貼進生活,更宜藝術夸張,更具時代氣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手繪年畫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作者常用藝術手法,濃縮新時代、新生活、新觀念,適應人們不斷進步的審美情趣和心理趨向。寓教于畫、寓意于圖,使人耳目一新,給人啟示和教益。
臨朐手繪年畫以古樸、淳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獨特的繪作形式,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民間群眾向往美、追求美、描繪美、欣賞美的心民俗特征與文化習俗,贏得了當地民間群眾的厚愛,也贏得了各級美術專家的高度評價。2011年,國家文化部授予臨朐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書畫)”。臨朐縣相繼被評為“全國社會文化模范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盀轭H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我國關于繼承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方針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大量優(yōu)秀非遺文化正在活起來,傳下去。臨朐手繪年畫一定會在傳承中保護、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的實踐中,展現出更加靚麗的魅力與風采。
責編:曹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