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高考Ⅱ卷]實踐求實,方以為人
酸腐文人最喜歡的,就是從山川湖泊,書畫筆墨中領悟一些若有似無的做人道理。
這樣的人,長大成人之后。以后有了自己的領導,也并不是研究如何去實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為國家做貢獻。他們的心中始終會保持著“如何從本無意義的事情上領悟意義”,來對待自己的同事,觀察自己的領導。
將人生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微表情研究,微動作研究,反復咂摸他們的一字一句上。
最終將有限的人生活成諜戰(zhàn)劇,將本該精彩的生活,投入到混亂的折騰中去。
我認為,研究這個“人”字的寫法也是一樣。
拆解漫畫的含義,無非就是想說做人應該收斂,行得正走的直,做個大寫的人。
但我想這樣簡單通俗的意義,并不是從一個字的寫法中領悟到的。而是經歷了生活的雨雪,人生的磨難之后,領悟出來的。
要知道,即使文武雙全如王陽明。單獨格一根竹子,也領悟不出任何道理。他的通達以及知行合一,是在被當時的環(huán)境所暴打,撿回一條命后,聽從父親的建議。在人煙渺茫的龍場,重新收拾自己的人生,安貧樂道,促進民族團結,繼而得以大道。后來創(chuàng)心學,平叛亂,最終成人。他才是真正大寫的人。
而明朝于即將傾覆的朝堂之上,振臂一呼,稱“再言降者當斬”的于謙。頂住內外壓力,用無與倫比的智慧,調度三流之兵。最終將也先打跑。在位極人臣后,仍不貪享樂,兩袖清風。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寫的人。
古代當然有文人騷客托物言志。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p>
這些人的詞句,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并非只是因為言辭優(yōu)美,還因為他們的文字之中,流淌著“苦難”與“熱血”。讀過他們的生平,才能明白他們詩詞中的力量。
偉人也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若不經歷苦難,只憑借一字一句,來分析“如何做人”,無疑是無知且可笑的。
愿新世代的年輕人,擺脫對于脫離實際事物浮華的研究。沉下心去,在生活中找到如何做人的意義。即使面對苦難,付出血汗,也能保持初心,不忘始終。
到了那么一天,無論我筆下寫出的是如何一個人字。
映照的都將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