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的愛情妄想
S女士說,那位有名望的英俊男人以各種方式向她示愛,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應(yīng)該對他的進攻有所回應(yīng)。最后……
S女士是一個48歲的女作家,她說她正為情所苦。一個原本深愛著她的男人最近對她由愛生恨,一再地傷害她,而使她痛不欲生。精神科醫(yī)師原本以為又遇到一個愛情苦命女,但細聽之下,卻發(fā)現(xiàn)她的愛情故事居然比她所寫的小說還要來得虛幻。
以下是S女士的自述:
她的愛人是一位律師,曾當過議員,在社會上頗有名望且受人尊敬。在以前,S女士只能站在遠處,以傾慕的眼光欣賞他那英俊瀟灑、威風(fēng)凜凜的神采,不敢有什么奢想。但幾年前,一次難得的機會終于使他們有認識的機會。S女士說,當兩人的眼光碰在一起時,她感到全身顫栗,覺得一場非常羅曼蒂克的戀愛就此拉開了序幕。她一開始就喜歡他,而他也是一樣,彼此似乎心有靈犀一點通。
S女士說,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里,對方以各種方式向她表示他對她的深情,譬如當她去找他時,他會將在旁邊的人支使開去,“只是因為他想和我單獨在一起”;“他有禮貌地對我獻各種殷勤,讓我了解到我們的感情是相互的”;“他告訴我他是獨身”;又譬如教區(qū)的樂隊在游行時經(jīng)過她的住處,S覺得“這是他特別為她安排的”;當她看到他路過時,覺得他一再地徘徊于她的窗前,“守著窗子守著她”。
當她透露得越多,醫(yī)護人員越了解到,這些其實都是S女士對一些稀松平常的訊息所作的“過度解釋”。但在這種一廂情愿的解釋下,S女士覺得自己充滿了幸福,而“不知道自已是否應(yīng)該對他的進攻有所反應(yīng)”。最后,也許是怯于向?qū)Ψ绞緪?,或是只得到冷淡的回?yīng),她竟又開始認為對方心里充滿了妒火,因為“他相信我對另一個男人表示了好感”,“相信我在拒絕他”,于是由愛生恨,對她采取報復(fù)行動,“在我的照片上施了符咒要傷害我”,“我的不幸遂由此而生”。

解析:
愛情雖然多少含有幻想的成分,但像S女士這樣,對各種蛛絲馬跡所作的過度且一廂情愿的解釋,已超出幻想而達到妄想的地步。這種妄想,我們可以稱之為“愛情妄想”。
有愛情妄想的人,通常是自我評價低、本身乏善可陳的人,當他(她)愛上一個在各方面比自己好很多的人時,他不敢承認這點,而將這種心思“外射”到對方身上,結(jié)果就變成了“不是我在愛他,而是他在愛我”,于是開始從各種瑣事中去尋找“對方在愛我”的線索,就像S女士一樣,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變成含有“向她示愛”的深意,在這種關(guān)系妄想的網(wǎng)絡(luò)中,當事者會越陷越深,終至不可自拔。
有一位43歲的女記者,個人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滿,當她被分派到市政新聞的采訪工作后,因經(jīng)常有和市長碰面的機會,而開始認為市長在愛她。她覺得市長常向她眉目傳情,利用各種細膩的暗號向她示意,傳遞他對她的愛。這跟S女士的愛情妄想可以說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這位女記者在一次市政會議結(jié)束后,勇敢地走到市長面前,說市長既然這樣愛她,那么就應(yīng)該當眾公布他倆的戀情,不必再如此偷偷摸摸,彼此折磨。市長當然是大吃一驚,滿頭霧水,但擔心變成一則丑聞,而慎重地請律師出面,這位律師很明智地將她介紹到精神科醫(yī)師處。但在治療后,這位女記者仍然相信市長深愛著她,只是為了面子問題而不敢公開承認而已。
S女士認為那位律師對她“由愛生恨”,似乎是多了一層被害妄想,但本質(zhì)上還是認為對方“深愛著她”,否則怎么會由愛生恨呢?這種愛情妄想相當執(zhí)拗,也許只有時間才能使它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