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減脂】五花肥肉、肥牛、椰子油等高脂食物適合減脂人士嗎?
視頻版

基本上,各地的膳食指南都普遍建議
油脂的攝入上限在總能量的1/3左右
其中,飽和脂肪在1/10左右或者更低
但近些年在減脂圈流行的低碳水飲食
尤其是生酮類極低碳飲食
讓五花肥肉、肥牛、椰子油等高脂食物大受歡迎
那么,高脂食物真的適合減脂人士嗎?
當你飽餐了一頓椰子油煎蛋、黃油煎牛排、五花肉、肥牛等油膩多脂的食物
它們會從口腔經胃部到達小腸,一路被碾碎、研磨、降解、消化
食物中所含的油脂主要在小腸被消化吸收
其主要成分是由甘油和三分子長鏈脂肪酸所構成的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經腸腔內的膽汁酸乳化、脂酶降解等作用
會轉化為酯鍵更少的甘油酯或甘油及脂肪酸
再由腸粘膜細胞吸收后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最后通過與膽固醇、磷脂、載脂蛋白結合形成乳糜微粒
經淋巴循環(huán)進入血液
椰子油、棕櫚油、牛奶制品等少數(shù)食物
含有一定量的由中短鏈脂肪酸所構成的甘油三酯
其吸收簡單速度快,可以不需要降解
攝入體內的中短鏈脂肪酸一般通過門靜脈進入血液
大多作為能量供體被快速消耗
脂肪酸根據不飽和碳碳雙鍵的數(shù)量
可分為不帶碳碳雙鍵的飽和脂肪酸
帶有一個或多個碳碳雙鍵的單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
長鏈脂肪酸除了可以直接提供能量
還能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脂肪細胞,作為能量儲備
同時還是細胞及細胞器膜脂質的重要組成成分
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膜的流動性
而飽和脂肪酸正好相反
維持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平衡
對于細胞及細胞器膜發(fā)揮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飽和脂肪對于心血管健康的影響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
傳統(tǒng)觀點認為
飽和脂肪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級聯(lián)過程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風險可以觀看第三期視頻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的機制》
這也是目前的膳食指南普遍建議限制飽和脂肪攝入的重要原因
飽和脂肪的一大優(yōu)點是由于其不含碳碳雙鍵,穩(wěn)定性高
因此,椰子油、黃油、豬油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油類
相對于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多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植物油
更適合高溫烹飪
當然,不管是用哪一種油
都應該避免長時間高溫油炸或反復使用
以減少反式脂肪酸或其它有害物質的產生
關于反式脂肪酸,下期視頻我們會進一步講解
飽和脂肪的另外一大優(yōu)點是
能有效促進維生素ADEK、胡蘿卜素等脂溶性維生素或色素的吸收
不過需要量很少
相比碳水,油脂其實更容易被轉化為體內的脂肪
但油脂的消化吸收過程比較緩慢
這有助于長時間保持飽腹感,有效抑制食欲
另外,上期視頻我們講到
高胰島素水平會抑制脂肪的分解
而油脂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
相比碳水微乎其微
因此,對于減脂人士
可以嘗試用少量的油脂代替部分碳水
當然,前提是控制好攝入總量
但是,生酮類極低碳高脂飲食因為過度依賴脂肪酮體供能
而酮體呈弱酸性,酮體過多
會使血液PH值酸化,影響酶的活性
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增加結石、痛風等風險
總體而言,生酮類飲食對于一般人群
風險是大于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