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帶著倉庫到大明》作者:迪巴拉爵士

評分90。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非常優(yōu)秀、有爽點有淚點有擔當的故事。
這是屬于民族崛起的暢想,以實干的精神完成日不落的遠望,完結于一場酣暢淋漓的高潮。
雖然結局很恰到好處,但我仍覺得需要一個番外,一個時間軸為現在的番外。
如此,方能心滿意足。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在其他小說還停留在抗倭與草原進行對戰(zhàn)對南方的蠻夷苦不堪言的階段的時候,這個故事里的主角已經率領他的軍隊收復了周邊的敵對國家和附屬小國,并且進行移民和同化——是的收復,你沒看錯。
這一路上,主角用敵人的尸骸筑起了無數的京觀,俘獲了成千上萬的俘虜,占據了大大小小的礦產和良田,魔神之名遠播重洋。
他用日不落的暢想成功打動了一個又一個帝王,讓大明成功地在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以碾壓的姿態(tài)屹立于其他國家之上,他近乎貪婪地占據著每一寸土地。
這樣的主角雖然某種程度上會讓人詬病,但就我個人而言看著是真的極為舒坦——這滿足了我長久以來對歷史文的向往,雖然這個故事的“爽”并不那么徹底。

這個故事真的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爽文。
首先這個主角擁有一個十分奇怪的金手指——一個啥都有的倉庫。然而這個倉庫最大的用途,除了主角偶爾幾次的狙擊之外,大概是使用里面奇奇怪怪的藥物來治???哦還有各種肉水果蔬菜調料啥的。在故事中后期倉庫君更是一點戲份都沒有,堪稱史上最慘的金手指。
其次對于提前了幾百年的科技興國而言,這個故事中的改革過于踏實和注重過程。在這里主角需要親自編寫教材、教授徒弟、挑選工匠,集所有人之力一點點試驗出各種用途的鋼材、探索更快更好的能源轉換方式和改進方法、開拓航道、培育高產優(yōu)質的糧食作物……一點一滴地建設起強大的大明。
最后,在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時候,文中認真地描繪了那時的朝堂和整體的現狀,剖析了儒學與儒家的關系,指出了政治上的弊端……而后堅決而堅定地推進各種有利于民生的改革。
主角以一片赤膽忠心屹立于每一次變革的風口浪尖,為皇座上的君王保駕護航。

這是一個主角未曾稱帝的故事。
在來到大明的這些年,他從來不想、也不愿意去碰觸那個位置。每一次立下了卓越功勛,他總是會犯下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自污。他不與任何勢力交好,只一心為大明江山永固子民安康。
在朱棣時期,他是那個仿佛隨時可以上房揭瓦的豎子,獲得了被視做子侄一般的寬容。那一聲聲“方醒愛朕”,那終生止步的大明興和伯,不僅是為了回報知遇之恩,更是一份跨越了千年的惺惺相惜。那一日,朱棣于馬背上離去,傷心的不只是故事中那些人物,故事外的我心中也有些許苦悶無法言表。
在朱高熾時期,他是那個仗義執(zhí)言的晚輩,總獲得旁人無法企及的寬容。他真誠地為皇位傳承考慮,卻忽視了王座上的那個人身為帝王的擔當。雖然朱高熾在那個位置上待的時間不長,但也為大明做出了些許的改變,讓這一切慢慢變好。
在朱瞻基時期,他是那個隨時可以托付后背的德華兄。十多年來的亦師亦友,讓這兩人的默契無人可及。而在改革的路上那相互頂缸的擔當,讓我覺得日不落的遠望總有一天會真的實現。
很多人對主角未曾稱帝表示怨念,但我覺得這樣卻真的很好。他的愿望只是讓大明昌盛,身處何處并不重要。而且他骨子里畢竟只是那個憊懶的人啊。

我喜歡這個故事中描述的大明。
雖然這里有龐然大物一般的儒家,有盤根錯節(jié)的官場,有勾心斗角的陰暗面。
但故事中更多的是世人對實用科學的向往,是心系國家的忠臣們的堅持和奮進,是百姓們的安居樂業(yè)和蒸蒸日上的生活。
我看著他們一點點向世界播撒科學的種子,一點點降低務虛官吏的地位,一點點培養(yǎng)出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一點點改善民眾生活與拓展疆土……仿佛在某個平行時空中真的有這么一個威武的大明,承載著我們的夢想。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特意去圖書館找了一些有關明朝的書籍閱讀,那書中似曾相識的場景與耳熟能詳的人物們讓我有種久別重逢的欣喜。

是的,人物。
我喜歡朝堂之上為百姓披肝瀝膽的那群人,喜歡他們在國家利益上的斤斤計較。
我喜歡鄉(xiāng)野之間那些真實的聲音和行為,一項政策是否正確本就應該交給百姓來判斷。
我喜歡軍中的鐵血豪情,正因為有他們大明才有底氣屹立于世界之巔。
我喜歡出使海外的赫赫雄威,那骨子里的自豪和驕傲是任何一個種族所沒有的。
我還喜歡那個沒那么嚴肅的皇家,那個誤入歧途的皇子,那個錯生帝王家的漢王,還有婉婉……
我喜歡這個故事中的每一個高潮,每一場勝利,每一聲山呼海嘯的吶喊,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這一切似乎真的觸手可及。

我真的喜歡這個故事。
靜下心來,故事中性格鮮明的人物一個個浮現在我的眼前,那些或印象深刻或會心一笑的場景也紛至沓來,讓我十分想再看一個這樣的故事,再看看這樣一群人在那個年代書寫一段傳奇。
我想,看完之后我需要沉淀一段時間,做一些單純的試毒或者找點爽文來平復一下心情,來緩解這個故事帶給我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