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篇:因果論的不確定性。
因果論。
往往用于作用于人與事或人與人與事之間的作用關(guān)系。
你的決定與選擇,在行為付出后的表現(xiàn)在于一定事件的結(jié)合下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關(guān)系。
主要突出于人與事之間的,互相干涉作用。
打個比方。
你突然餓了,然后吃了個香蕉,然后把皮隨手扔在了地上,然后一個人從那走過,正好踩在了香蕉皮上,然后滑倒了。
那么是你餓了是因,是扔香蕉皮是因,還是那個人不該走那里是因呢?
如果那個人不決定走那里,也就是不選擇走過來這個過程,而選擇別的方向,那么就不會得到滑倒的果嗎?
那么人倒了,你是不是要去扶他呢?
因在你,你決定扶是負責。
而后那個人決定訛上了你,這個就產(chǎn)生了另一個果。
另一種是,你的幫扶獲得了感謝,開心的你得到了另一個果。
是你不選擇扔香蕉皮,而是收起或扔到垃圾桶里而避免后面產(chǎn)生的果呢?
在打個比方。
你正常上班,從一棟樓下走過,樓上的廣告牌突然掉了下來,差點砸到了你。
那么,是決定走這條路的你是因?
還是,可能沒被安裝牢固的廣告牌是因?
廣告牌下落的過程中,如果你選擇躲避,是不是就會砸到你呢?
所以說,這些之間的關(guān)系網(wǎng)有時都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因為決定的不同,選擇的不同,行為的不同,在于一件或多件事情時,面對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
有可能相似,但并不一定一樣。
你說出的話,有些人聽來是有意思,有些人聽來是刺耳的,那么他們又會有怎樣的選擇呢?
脾氣不好的會大吵大鬧,甚至暴力出手。
脾氣好的決定笑笑而過。
而這就又產(chǎn)生了不同的結(jié)果。
有時是很難通過片面的詞匯與事件表面而定性緣由的。
所以說,請大家理性思考。
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和平的指正,謝謝。
之所以人們常說,種因得果。
是一件事情,得到了復(fù)數(shù)次與多個次的因果同樣,而最后形成的思維定式。
就像同樣的公式,可以作用不同的命題中一樣。
換句話說就是,你懂得了公式,就可以套索解析出所有的因果。
有些人,盲目的認同了這一理念,之后處理事情時,可能絕大多數(shù)都是如此,所以他感到好奇,感到新奇,然后自信的認為我解讀了命運,我是一切的主宰,我可以變相的主宰別人的命運。
之所以說這個,一個也是好奇,好奇那些自以為掌握命運的人,你們的未來是怎樣的。
另一個好奇,好奇跌落于命運枷鎖下的你們,又是怎樣的呢?
PS:曾經(jīng)以為自己是神的,因果論部分列式解答。
命運,并不是既定的,祂等待著,你們的選擇與決定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