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德國觀念論(3-2)——人類哲學史最精華的部分

主義主義3-2 德國觀念論
idealism
代表人物:費希特 知識學
黑格爾結束這一運動 謝林實現(xiàn)了德國觀念論的歷史使命(作為表象),真的內里是黑格爾,發(fā)端起源是康德(切近問題的方式)
《德國觀念論與當前哲學的困境》(看這本書)里核心觀念是Satz(命題) setzung “設置”這個概念。
觀念論史兩種:20c早期,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消化一切)目的論式的。當前的理解:康德引出三種觀念論,各有一套。平行式.海德格爾是把這些都在存在史里來看觀念論。
齊澤克認為這是一個絕對否定性綻放的,黑格爾最徹底并走向了唯物主義。
剛好四個人
場域論-3:形而上 vs 形而下被自我調和 這里的自我是一個絕對的設置者。使得符號學空間可以張開維持的自我,A=A同一律是可以超出存在的,純粹化約為占符號學位置的東西,比如:圓的方可以是圓的方 但圓的方不能存在。
設置就是a如果能夠在符號學空間占位置,那么能夠占位置。主體有個能力虛構擬制一個符號學空間,讓其存在,假如a存在,則then a is and a is itself。
這種能夠維持自己的力量是A的自身性。所以A=A ,左邊是主體設置的A,右邊是A的自身性維持。能夠占住并且持存。ich=ich 右邊的ich就是讓所有的A=A成立的的符號學擬制效力x 也來自于ich本身。ich也有自己的自身性,可以自己設定自己并且讓自己持存。但是有個問題ich考察自己的方式就是能不能一直去設立擬制空間讓其它進來持存。
自我的自身性 是親我的,自我不需要ichhat 它是無條件的,可以一直作為ich持存。
形而上是不依賴于ichhat 形而下是依賴于它
本體論-2:(selbst )有限 vs 無限
但兩者都可以說成自身。作為物的在符號學空間堅持自己的自身性 主體的自我性都在左邊。 絕對者的存在ich bin ich selbst。